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2011-03-31王玲玲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王玲玲

(长江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王玲玲

(长江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应该通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谈心和心理咨询、搭建网络援助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就业创业等对策,解决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适应能力差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生活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生活中也没有吃过什么苦。当他们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不少新入学的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适应的问题,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抗挫能力弱,独立性差,自我意识强等特点,一旦遇到学业、生活、感情方面的挫折,就会感到失去依靠,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

(二)自我约束能力弱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进入大学后,不像高中时代要求那么严,也不再有高考的沉重压力,课余时间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很容易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也很容易被良莠不齐的信息、虚拟的网络游戏所吸引,从而迷失人生的方向,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对生活的消极。不少学生在沉溺于网络世界后,很容易出现强迫症、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对真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产生淡漠感。

(三)情感困扰严重

大学生伴随着生理上的日渐成熟,与异性交往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生活上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与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往往不知该如何处理。在恋爱中感情受挫时,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受到沉重打击,容易表现出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出现自暴自弃、自我伤害、伤害他人的行为。

(四)就业心理消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恐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业成为他们大学生活中的沉重精神负担;对于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就业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特别是经过几次求职碰壁后,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与人的交往,产生封闭情结,最终导致“精神分裂症”。

二、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家长多属于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望子成龙的传统思想和他们独有的“让孩子实现自己破灭的人生梦想”的心理,导致了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而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却过于忽视。当代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误区:一是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许多父母对于子女的身体健康关注入微,而对于子女的心理问题却视而不见,子女任性、自私、唯我独尊,有些家长却认为这不算什么问题。二是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考试名次十分关注,却很少关心孩子在学校的道德表现。在充满溺爱、迁就、包容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为生理发育成熟但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的“大孩子”,一旦需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时,往往会出现环境适应困难、人际交往不和谐的心理困扰。

(二)社会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国内外各种不良思潮、观念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使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错位,极易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对于人生产生怀疑,从而丢失自信。信息化时代下的虚拟网络世界也对当代大学生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导致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与人交流,影响了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容易导致人格的分裂。再就是来自就业的压力,过去就业是临近毕业才考虑的问题,现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刚入学的大一学生,也不得不提前为就业竞争而准备,对未来就业前景的焦虑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在遇到压力时,大多是被动承受而不是主动调节、转换压力,因此心理上积累了过多的负担。特别是刚上大一的学生,由于一下子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而亲人又远离自己,从而在人际关系、生活、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开始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他们往往会因为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等事情而苦恼、痛苦,从而产生心理积弊的极端发泄。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同时需要家庭的紧密配合与支持。学校要主动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父母在平时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外,还应经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心理上的疾病,应及时告知孩子的班主任或辅导员,以使班主任和辅导员能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通,不至于让心理的问题积累太多,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课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高校应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每学期碰到的主要发展问题来安排相关课程。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教师也可结合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普遍感到困惑或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启发、诱导,辅导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

(三)开展谈心和心理咨询

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可以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政工干部等开展与学生的谈心活动,做到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能与老师谈一次心。一方面可以使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心理、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心,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校(院)、院(系)、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同时组建一支相对固定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保证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习及时进行干预;提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所需的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搭建网络援助平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上网人数超过八成,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依靠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扩充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信息,而且可以增强心理危机预警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愿倾诉心声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能够将自己真实的内心表露出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上的心理测试,随时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可以通过网上点对点的在线咨询,让学生得到心理老师更多更有效的指导。

(五)积极引导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职业岗位的供需不平衡外,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能力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部分毕业生对于个人能力、兴趣特长、发展方向没有真正认识清楚,择业上出现盲从、混乱的局面。学校应该开设创业、就业指导为内容的选修课,为学生传授一些职业规划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就业、创业价值观。同时应完善创业教育体制,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学生创业,使学生在就业创业意识上达到成熟,降低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心理与现实的落差,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途径。

R395.6

A

1673-1395(2011)05-0103-02

2011-03-18

王玲玲(1983-),女,湖北荆州人,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