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2011-03-28张文俊黄利华张小惠
张文俊,李 端,黄利华,张小惠
(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尤以江西为甚[1]。据报道,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2亿,在传染病发病率中居首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判断患者病情,传染性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依据[2]。为了解入校大学生HBV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8年入校的大学生进行了HBV感染状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8年9所学校新入学的1207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7013名,女生5059名。
1.2 方法 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集每个学生3ml静脉血,分离血清待检。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的五项血清标志物。试剂由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实验方法及结果判断严格按说明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HBV 感染的判断 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标志物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即为HBV感染。采用Excel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入学新生HBV检测结果
共检测新生12072名,HBV感染9058名,总感染率为75.03%,HBsAg阳性1905名,阳性率为15.78%,抗-HBs阳性6922名,检出率为57.34%。见表 1、HBsAg、抗-HBs、HBeAg、抗-HBe 和抗-HBc 五项标志物全阴性为301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4.97%
2.2 性别分布
新入学男生7013名,HBV感染5666人,感染率为80.79%;HBsAg阳性率为19.75%:女生5059名,HBV感染3392人,感染率为67.04%,HBsAg阳性率为10.28%;男女生HBV感染率及HBsAg阳性率比较,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296.35﹑116.22,P<0.01) 新生抗-HBs 阳性者为6922名,阳性率为57.34%,其中男生阳性率为59.18%,女生阳性率为53.81%,男女生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5)见表 1。2.3 HBV感染模式
表1 不同性别学生HBV感染情况
在12072名HBV感染新生中,有14种感染模式,以单项抗-HBs阳性所占比例最高,达47.60%,其次为抗-HBs和抗-HBc,阳性者占10.57%。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和小三阳 (HBsAg+、抗-HBe+和抗-HBc+)所占比例分别是7.88%、7.14%,单项HBsAg阳性者只占0.05%,见表2。
3 讨论
以上结果显示,南昌市高校入学新生HBV总感染率为75.03%,高于文献报道57%)[3]和深圳市[4],与广西20世纪80~90年代报道 (80%)基本一致[5]。HBsAg阳性率 (15.78%)高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9.75)[3],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一致(15.48%)[1]。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较,江西省现阶段人群的HBsAg携带率仍较高[6],究其原因,主要是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覆盖率提高缓慢,尤其是农村[7]。
表2 12072例HBV感染者的感染模式构成
新生抗-HBs 阳性率为(57.34%)与报道[8,9]的抗-HBs阳性率为(57.64%)和(57.54%)基本一致。但低于广州市(81.31%)[10];抗-HBs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学生未进行免疫注射,尤其是农村学生,其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抗-HBs在体内的滴度在逐渐下降或消失。
本次调查的新生中,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与国内多数报道相一致。这可能与男性社会交往频繁,流动性大,感染机会相对大有关,也有可能HBV与Y染色体基因有些相似片段,以至误将HBV视为自身基因不易清除而成为携带者[11],抗-HBs阳性率男女之间差异显著,抗体的产生与感染机会有关。
从检测结果的感染模式看,五项乙肝标志物全阴者占24.97%,这些学生属乙肝易感人群,受乙肝病毒的威胁较大,为此,学校卫生部门有必要对这类人群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他们的免疫水平,以达到降低HBV感染的机会。HBsAg阳性学生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对这类人群,应做好日常生活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咨询,使其正确认识乙肝,正确对待自我监测,自我防护,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保障学校学生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广泛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关键,相关卫生知识宣传不能少,社会各界也要关注。
[1]戴志澄,祁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调查(上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97-104.
[2]吴建华,谢 银.对乙肝标志物HBeAg抗HBe双阳性结果的再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6):633.
[3]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7.
[4]任雪鸿,莫益欢,肖 伍,等.深圳市中小学生HBV状况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29.
[5]龙少康,王小玲,梁新蓉,等.2002~2006年广西大专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96-3698.
[6]刘龙福.1998~2007年新建县应征入伍青年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5):582.
[7]王东海,涂秋凤,何 伟,等.江西省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1,7(4):210-212.
[8]时淑华,何茶叶.大学新生HBsAg和抗-HBs及ALT的检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48-4351.
[9]孙伟波,杨兵生,梅 丹,等.临湘市中小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120-1121.
[10]曹毅敏,徐建敏.广州市中小学HBsAg和抗-HBs检测结果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1):71.
[11]程书权.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应答下原因及对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3,27(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