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
2011-03-28张瑾华
■ 张瑾华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克服自身办学资源不足、办学实力不强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层次不高等缺陷,逐步加大与企业之间合作办学的力度,部分高职院校还尝试与企业建立校企联盟战略组织,以期充分整合双方资源,发挥双方特长,最终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
校企联盟被定义为高校与企业基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为了实现共同愿景、获得最佳利益和综合优势,或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结合彼此的资源或优势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校企联盟具有组织的松散性、地位的平等性、优势的互补性、行为的战略性、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合作与竞争并存等基本特征。校企联盟本身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主要以共同拥有市场、合作开发教育等为基本目标。校企联盟作为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产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创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层次。但是,由于校企联盟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校企联盟构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旨在探索构建促进高职院校校企联盟的运行机制。
所谓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一般来说,校企联盟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动力机制、利益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等。
一、目标一致的动力机制
校企联盟的主体是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企业,双方在联盟模式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企业的“逐利性”与学校的“公益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冲突,因此,构建目标一致的动力机制是解决双方矛盾的有效机制。
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
校企联盟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的合作,因此,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激发企业与学校共同的发展需求以及愿景,才能够最终形成合作动力,使校企联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首先,作为一种动力引导,政府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重视技能的氛围,同时引导企业从战略高度认识校企联盟的重要性。此外,相关的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校企联盟打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合作大环境。
其次,除了在观念上进行引导、在环境上进行支持之外,政府还应该不断加大对校企联盟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以鼓励企业投入到教育事业建设中来,同时也使校企联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护联盟双方的利益。例如,通过实行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甚至直接给予经济补贴,降低市场准入标准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建设中来。
最后,政府还应该将职业教育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划中,逐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同时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职业教育,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二、互惠双赢的利益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联盟的动力和维系校企联盟良性运转的纽带。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各自拥有利益目标以及相关的行为准则,联盟双方在价值取向上有很大的差异,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而学校却有着公益性质,如果企业在与学校的联盟中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回报,则整个联盟很难长久维持下去,因此,如何建立利益驱动共赢机制成为了构建校企联盟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环。
(1)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校企联盟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全方位的合作,获得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及高职院校在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解决自身在技术、管理、经营上的难题,同时还可以进行新技术的引进、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设备的技术改造等。三是通过与高职院校进行联盟,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例如税收减免、贴息等。四是借助高职院校这一平台,有利于企业战略性远景规划的形成、企业优秀文化的塑造以及社会知名度的提高。
(2)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校企联盟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与企业结成联盟之后,学校可以利用企业捐赠的资金进行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的改进,不断提高学校的效益。第二,由于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及教学改革中,使学校获得最前沿的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素质能力的评价等信息,因此,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逐步趋于一致。第三,在企业的资助下,学校通过企业内部工作现场教学或是校内实训基地模拟教学等教学一体化方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不断得到提高。最后,与企业进行合作,有利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老师及时了解和把握行业最近科研动向和对技术、人才等的最迫切需求,从而更准确地对科研项目进行定位,也因此更加容易得到社会的经费赞助。再者,由于长期跟企业合作,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企业工作经验,这对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考虑校企联盟主体的利益,不断完善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校企联盟才能朝着良性方向长久发展。
三、互利合作的保障机制
建立互利合作的保障机制指的是建立一种能约束和促进校企联盟双方开展活动的机制,具体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制定两个方面。
(1)设置组织机构。校企联盟双方通过协商成立管理和指导机构,例如成立校企联盟委员会(由学校领导、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高层等组成),从宏观上统一协调解决联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对双方联盟进行整体规划和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此外,双方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训(培训)工作委员会等执行机构,主要任务是分析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现状与变化,从而为校企联盟过程中所涉及的实务问题提供技术指导。
(2)制定管理制度。除了建立符合校企联盟需要的学校管理制度如《生产性实训规程》、《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等,还需要建立相关的项目合作管理制度,例如《校企共建共享实践基地计划》、《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等。此外,还应该重点建立校企联盟专项经费管理制度以保证经费得到高效合理地利用。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就是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及校企联盟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具体的评价指标对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的一致性,合作教育实施过程以及合作项目的成效等进行测定与评价。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坚持对合作的各项目进行评估和考核,才能更好地激励联盟双方投入到高职教育建设中来,从而使校企联盟朝着良性方向长期高效地发展。
[1]费小平.构筑校企合作联盟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2]孟宝金.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教改花地.2009(5).
[3]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67-70.
[4]方光罗.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N].光明日报.2008-01-09.
[5]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6]齐艳苓.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