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布鲁氏菌病新型防控技术及研究进展

2011-03-27吴清民

兽医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动物群布病布鲁氏菌

吴清民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动物布病防控研究室,北京海淀 10019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牛、山羊、绵羊、骆驼、猪、鹿和犬等家畜和野生动物。动物发病后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公畜睾丸炎和附睾炎,母畜流产、死胎和不孕,可造成畜牧业重大损失。人群常因接触患病动物及其产品、病畜污染的环境感染发病,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盗汗、乏力、卧床、关节肌肉疼痛等;转为慢性型后,中壮年可能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育能力,伴发关节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治疗极其困难。我国每年新发生重症病例3万多人,新感染人数粗略估计可达10万人。过去患病者主要为兽医、农民、牧民以及动物饲养、装载运输、屠宰及检验、畜产品加工等职业人群,但目前儿童、学生、职业白领和老年人等非职业人群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提示动物性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鉴于布鲁氏菌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牛、羊、猪等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和北欧诸国等先后通过检疫、补偿性扑杀、局部免疫-检疫-扑杀措施,历经几十年努力分别在其全国范围内对动物布鲁氏菌病进行了净化根除。目前我国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造成了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和社会恐慌,困扰着政府机关以及卫生部、农业部相关的防疫部门。

一、动物布病新型防控技术需求分析

为了阻止布鲁氏菌病在动物群内不断扩散并保护国民健康安全,一直以来我国试图采用发达国家布病防控策略,即检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但因该病为慢性传染病,潜伏期差异大,病原在体内休眠等机制存在,即使每月检疫一次,几年后仍然不能净化群内患病动物。同时,因我国牛羊存栏基数大、阳性动物比例高,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即使现在国家下决心拨出专项经费(每年约需10 000亿元),用于阳性动物扑杀补偿,在短期内也无法净化动物群,只能缓解疫情紧急状态,此后由于存在遗留的患病动物,不久又会恢复原有状态。近年来,我国采用疫苗接种为主,检疫、监测、局部补偿性扑杀为辅的控制措施,但因为现有布鲁氏菌病疫苗存在技术缺陷,即被接种妊娠动物流产,且奶用动物、妊娠动物和种用动物不能接种疫苗,导致免疫动物群和非免疫动物群混养、临床感染动物和易感动物混养等现象普遍存在;接种动物和临床患病动物无法鉴别,法定检疫净化措施难以实施,在动物调运、分娩、产奶和配种时,现有布病疫苗免疫动物群无法监管和检测,致使群体中存在的患病动物对人畜健康和畜产品的安全隐患不能消除,疾病扩散蔓延趋势无法遏制。因此,国家甚至全球各国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动物布病新型防控技术的基本应用程序

根据发达国家动物群布病净化经验以及对全球动物布病防控技术分析认为,动物布病净化根除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是安全、高效的布病新型标记疫苗及其敏感、特异的配套鉴别诊断试剂。我们认为:对尚未实施过布病常规疫苗接种的动物群,通过该技术产品实施动物群布病净化根除的基本程序是:(1)新型标记疫苗接种:即每年一次对易感动物实施新型标记疫苗接种,以阻止布病在动物群内蔓延;(2)现场筛检和鉴别诊断。即接种后6个月(布病最长潜伏期)全群动物血清采集,通过传统检测技术现场筛检可疑感染动物,然后利用配套鉴别诊断技术测定可疑血清,以确定患病动物;(3)评估市值并补偿扑杀:通过市值评估,由国家和地方财政以及养殖户等按比例分摊患病动物补偿份额,一次性扑杀并无害化处理,以清除带菌动物;(4)净化效果评估:即新型标记疫苗接种12个月,在第二次新型标记疫苗接种前,全群采集血清再次筛检、鉴别以评估防控效果;(5)在一定区域内,动物群布病净化尚未完成前,每年对所有易感动物接种一次新型标记疫苗,但只对具有流产史动物群和待调运动物群实施筛检和鉴别性检疫。

动物布病控制和逐渐净化根除是人类健康和动物养殖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动物布病控制已经迫在眉睫。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布鲁氏菌病净化根除核心技术和战略产品,对促进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体系的改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净化根除将具有关键作用。

三、动物布病新型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为了构建动物布病新型防控技术体系,解决现有防控技术缺陷,中国农业大学自2003年启动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新型疫苗研发工作,2006年组建了动物布病防控技术研究室,专业地从事该病防控技术研究。目前获得的技术成果主要是以下3方面。

动物布病新型标记疫苗株2个。初步试验证实,该两种疫苗株具有两大优点:第一,安全性高,能够注射接种包括妊娠、奶用和种用的牛群和羊群,对防疫人员安全性较高,经小群动物试验表明新型标记疫苗接种妊娠动物无流产现象、种公畜未见明显组织异常变化、奶用动物排菌期短;第二,具有双重鉴别诊断标记,疫苗接种后不干扰对动物群的法定检疫和对动物引种、调运的监管,接种后24周左右(布病最长潜伏期)采集动物血清,利用廉价的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进行现场筛检(第一标记测定),将可疑动物血清送实验室,利用鉴别诊断试剂(第二标记测定)确定诊断患病动物,通过两轮检测可一次性地从动物群中清除淘汰患病动物,使国家布病控制、净化,甚至根除的成本大大降低;目前,该项研发处于扫尾阶段,即将进入临床区域性试验。

新型标记疫苗配套鉴别诊断试剂3种。通过本试剂可从免疫动物群中鉴别确定患病动物,但为节省动物布病净化的财政支出,应首先用廉价的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对动物群进行现场筛检,然后通过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鉴别诊断试剂对可疑动物确诊,这种做法每年可为国家财政节约检测费用数十亿元;经对300余份临床患病动物和常规疫苗免疫动物血清检测发现,三种鉴别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95%以上,且患病动物抗体持续时间长,有利于临床上检测发现患病动物;目前鉴别诊断试剂研发处于标化阶段,将于布鲁氏菌病新型标记疫苗同步走向市场。

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正在申报国际专利4项,正在联系相关企业进行成果转化。

我国动物布病防控工作未来展望

鉴于我国甚至全球发展中国家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面临的技术瓶颈和需求,我国相关研究院所正在研发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布病新型防控技术核心技术产品-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试剂,并即将走向临床应用。这些新型产品与国内外现有疫苗S19、M5、S2以及诊断试剂相比,将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技术性优势,是国家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净化甚至根除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新型防控体系建设的战略性核心技术产品。我们相信:在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之时,只要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净化根除指日可待,届时布鲁氏菌对人类健康和养殖业持续性发展相关的社会及经济影响将会逐渐缓解和消除。

猜你喜欢

动物群布病布鲁氏菌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Rock paintings in rainforest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早三叠世南漳-远安动物群研究进展
安徽繁昌人字洞及周边更新世遗址中出现的北方动物化石
澄江动物群研究与进展*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布病防控知识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