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试点情况

2011-01-25石谦四川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兽医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兽医局试点工作四川省

石谦 四川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川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石谦

一、四川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运行情况

四川是全国先期建设的4个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试点省之一。2005年以来,在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关心支持下,四川省在21个市(州)、146个县(市、区)开展了追溯体系试点工作。

1.加强了硬件建设。借助于农业部2006年溯源系统建设项目和2006、2007、2008年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的支持,目前,全省追溯体系建设已覆盖21个市(州)和181个县,近半数的乡镇配备了数量不等的移动智能识读器(PDA);共购置发放到位移动智能识读器12 521台、票据打印机5 733台,到今年底四川省将有26 454台的追溯体系设备配发到县、乡两级,为在基层一线从事溯源工作的人员奠定了体系的硬件基础。

2.及时落实了标识经费3000万元。

3.建立了管理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四川省使用全国统一牲畜耳标,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制度。试点以来农业部出台了10个管理和技术规范,四川省畜牧兽医局先后制定了《四川省动物防疫标识溯源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四川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四川省溯源设备发放及使用实施方案》、《溯源设备保管与维护的实施方案》等,这些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度等为追溯体系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规范了追溯体系建设。

4.培养了技术队伍。经过3年多各级针对不同的人员层次,坚持不懈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和竞赛等形式,不仅培养了1 186人的师资骨干,而且还培养训练了万余名能熟练操作溯源设备技术能手,累计上传信息220.3万余条,为四川省储备了追溯体系建设的技术力量。

5.总结了试点经验。由于农业部追溯办多次来川调研和指导,试点工作初期,选择了平原、丘陵、山区和高寒牧区等不同地区类型的代表县先行试点,还重点狠抓了丹棱、犍为等一批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典型,使四川省追溯体系建设全面铺开总结了一套成功的做法,发现了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先后接待全国10多个省(市、区)20余批次,500多人次的考察观摩人员,为推动这些地区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帮助和有益的借鉴。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强领导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是积极争取领导重视。经过四川省畜牧兽医局大力宣传和汇报,试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起,四川省将3 000万元的牲畜耳标经费全部列入了省级财政预算,有效地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畜牧兽医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处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管理、指挥和监督全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同时,还成立了实施小组,具体负责组织追溯体系建设实施。各市(州)和试点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辖区内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

三是实行目标责任制。从2006年起,四川省将追溯体系试点工作纳入了全省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了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目前四川省正在制定专项考核评估办法,以稳步推进该项工作。

2.精心组织实施。

一是选好先行试点县。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为了试点更具有代表性,我们根据四川不同的地域和生产状况选择了高原牧区、丘陵半农半牧区、平原农区3种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在设备配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各有侧重、区别对待。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骨干。

二是认真安排部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试点工作。特别是2007年,是推进试点的关键年。我局多次组织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农业部追溯体系建设有关要求,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研究对策和措施,从省到乡上下联动,克服困难,有力有序地推动了全省试点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三年多来,畜牧兽医局先后举办了溯源信息系统门户网页录入基础数据、移动智能识读器的使用、溯源项目打印机使用等多种培训班共计132期(次),培训人员16 510人(次)。培训增强了大家做好此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培训为基层培养了师资和骨干。目前各地仍在不断地组织开展培训。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试点工作实施以来,畜牧兽医局多次组织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并积极协助农业部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到基层实地调研,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每年的春、秋动物防疫检查各级都将追溯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检查内容。

3.加强宣传工作。

一方面做好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宣传工作。2007年初,在全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畜牧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畜牧兽医局与四川移动共同设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展台,省长和分管省长以及省直各部门、各市(州)的领导同志都亲临展台,听取对追溯体系建设的汇报和相关介绍。

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2007年5月,我们又在西部博览会上设置了展台,展示追溯体系建设,先后有500多人到展台前咨询并观看了视频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1 500余份,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对此项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三是加强对养殖者的宣传。各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形式,向养殖场(户)、屠宰企业、畜禽经营户等相关组织及从业人员广泛宣传,提高其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三、几点体会

1.该系统的构思和设计比较科学。从标识的编码、申请、发放、生产管理,到免、检、监环节的信息采集,传输、查询,再到硬件、软件开发、普及应用、管理均比较成熟。虽然在系统运行有些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维持网络畅通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但从总体上看系统的运行、价格、成本都比较合乎国情。

2.该体系框架搭建了从动物出生到屠宰各环节的信息化监管平台。使各项动物卫生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为疫情的早发现、快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确保动物卫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体系将防疫、检疫、监督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共享,相互监督促进;通过网络机打出证,有效防范和根治伪造、变造、非法倒卖检疫等凭证的违法行为。同时,可对有关人员上传的数据实时监控,对其实施监督,规范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3.有利于提升畜产品安全的监管。目前,对动物及产品的卫生安全监管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发生安全事件时,由于其他环节信息缺失,往往只能在流通环节追查,很难对动物来源等快速准确的追溯和监管。而追溯体系全方位快速追踪,直至源头,实现了对动物产品安全的直接、有效监管,防止了监管漏洞。

4.有利于畜产品的外销出口。1997年欧洲发生疯牛病危机之后,欧盟各成员国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动物标识溯源制度。我国加入WTO和恢复OIE地位之后,动物卫生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动物及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建立动物标识溯源体系是必然,否则出口贸易就会受阻。

5.有利于畜牧业生产管理。随着追溯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提高动物防疫的管理水平的同时,利用追溯体系的网络平台强大的拓展空间逐步建立畜牧业信息网络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畜牧业生产布局、发展变化等情况,为宏观决策和生产实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兽医局试点工作四川省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2018年10月第2周(上表)、第3周(下表)江西省部分县(市、区)畜产品及饲料市场零售价格元/kg、元/只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
2016年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
加快兽医立法 推进配套工作——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解读兽医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