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2011-03-27吴君
本刊记者 吴君
论坛上,几位领导就食品安全的管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为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此本刊将几位领导的报告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有关“两个努力确保”的几个问题
于康震
在论坛上,于康震首席兽医师为大家作了题为《有关“两个努力确保”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明确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定义和范围。会议上他主要分析了两点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强调两个确保,二是为什么目前动物食品安全事件这么多。
首先,他指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广泛的,包括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各种因素,如疫病、残留、非法添加物、重金属等等,狭义的动物食品安全是指除了动物疫病之外的,重点是非法添加物和兽药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他讲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虑到我国畜牧业存在长期性的、根本性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农业部提出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千方百计包括粮食和农民收入问题,两个努力确保指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我国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表现在:(1)当前是防控动物疫病和防范动物食品安全的最好时期;(2)动物疫情依然严峻;(3)动物食品安全事件频发;(4)打击消费者信心并对国外产生影响。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食品安全问题。以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比现在更多但没有成为社会问题,然而现在生活水平好了,而成为大家更关注的问题,这需要从社会的发展阶段来理解,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出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目前正处于集约化养殖的转变期,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公共食品安全服务增强,基本公共产品安全的确立,使食品安全成为众人瞩目的重要问题。
防范外来的食品安全隐患——自主的风险评估和技术璧垒
贾幼陵
首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以幽默而又不失严肃的话语讲述了国外食品安全对我国所存在的隐患以及如何来防范这些问题。他讲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问题出现在食品生产的全过程,特别是生产加工环节故意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而在发达国家,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规模化养殖的饲料生产和药物使用环节。
由于各国的利益倾向不同,对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同的。贾会长提到的关于疯牛病争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美国未发生疯牛病以前,对发生疯牛病的欧洲国家采取非常强硬的贸易保护措施,严令禁止欧洲地区的牛肉及其制品进入美国境内,全力防范疯牛病。但是,从2003年美国本土发现第一例疯牛病病例后,为了促进本国牛肉出口,美国又千方百的通过修改国际动物卫生标准,以及利用政治手段向别国施压等来推销自己的牛肉。美国加强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lE)等国际组织施加影响,促使OlE不断修订疯牛病标准,使之有利于美国牛肉等产品恢复出口。这对我国防范疯牛病也造成了威胁,从疯牛病研究成果看,不仅牛脑、脊髓内存在高风险因子,而且在舌下神经、内脏神经和坐骨神经等部位也发现了高风险因子。因此,一旦放宽美国牛肉进口,导致疯牛病因子传入中国,进而将长期影响我国肉类产品的安全和出口。
除了疫病方面的威胁,贾会长提到的添加剂的使用也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着国际威胁,因为各国使用添加剂和检出量的标准不同。如盐酸克伦特罗在美国虽然不许添加,但容许检出达50 ppb,再如莱克多巴胺作为β-兴奋剂的一种,是一种强效人用强心剂,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以提高胴体瘦肉率和饲料报酬。而根据我国人民喜食内脏的习惯,我国对莱克多巴胺等β-兴奋剂采取禁用政策,同时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对进口肉类产品实行莱克多巴胺零容忍检验制度。而美国等国家加强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工作,将莱克多巴胺残留限量的步骤提到第8步。一旦通过,将使我国实行莱克多巴胺禁用政策和肉类产品进口零容忍检验制度面临很大困难。
面对外来食品安全的种种威胁,贾会长提出了以下3点防范措施:第一,切实加强对国外风险物质的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充分运用SPS协议的风险评估原则和科学依据原则,合理设置比国际标准更严格的技术壁垒和保护措施,有效保护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利益和食品安全。第二,在处理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国际贸易争端过程中,一定要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根本原则,坚决顶住各种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争端中切实防范国外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的威胁。第三,加强国内监管。对于违禁药物的走私、代理和销售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通过以上3点措施来消除外来食品安全对我国所造成的威胁以及埋下的隐患。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冯忠武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冯忠武所长在报告上讲到了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方面的问题。他讲到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化学污染、兽药饲料添加剂及违禁药物的滥用以及食品在生产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所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上存在九龙治水、条块分割的问题,没有完全形成全程监管要求的综合协同机制和系统统一体制,出现了职能重叠和管理空白。他指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的危害,对生产经营企业和整个行业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并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尽快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的控制策略对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冯所长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主要原因。第一,在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道德败坏,利用虚假或误导的信息,诱导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和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第二,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对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愿去反映或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第三,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和竞争机制不完善,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同时政府规制没能及时跟进,未能有效调节市场领域,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的问题分析得出了五点应对策略:第一,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大致有三种,分别为单一部门管理、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管理模式和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冯所长强调在设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时,要避免各部门职责、监管环节、监管措施的交叉和衔接不畅。第二,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制定时应注意逻辑上的完整性、统一性,避免交叉重复,特别要注重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立法的“无缝”衔接,避免立法盲区。第三,必须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监测网络,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第四,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检测结果,增进公众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参与和监督。第五,提高应对食品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根本转变。事前最主要是建立预警系统,保证一个通畅的公共信息系统,一旦发生危机,要迅速控制事态,立即开展调查,果断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