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路径思考
2011-03-26贠晓兰
贠晓兰
关于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路径思考
贠晓兰
农业投入不足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当扩大利用资本已成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时,有效地利用农业投入资源实际也就成为增加农业投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间互动发展的价值链,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节约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都市农业投入真正成为有效的投入。这样既可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可以实现都市农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都市农业;有效投入;路径
一、问题提出
农业投入不足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正逐步推进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先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内外结合的农业投融资体制。但是,这一投融资体制的推进受到政府财力、市场运作机制、农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样,当扩大利用资本已成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时,有效地利用农业投入资源实际也就成为增加农业投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都市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如果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以价值导向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的价值链,以此带来资源的节约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那么必将增加农业的有效投入,实现都市农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二、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可行性
按照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价值创造是由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一条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最终价值的形成产生影响。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在于利用价值链具有共享资源的优势,使价值链中的每一项价值活动相互依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主要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实现经济增长,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则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以此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于都市农业经济发展正体现了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思路。
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在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间构建价值链,利用价值链共享资源的优势,使资源运筹的范围从产业内部扩展到产业外部,通过整合价值链上的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节约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使都市农业的有效投入增加。这样,价值链管理思想的运用就可以作为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一条路径。
目前,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可以产生如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效应。
其一,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思路适应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最重大任务的要求。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于都市农业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价值导向在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间构建价值链,通过价值链中各项价值活动的互动发展,构建都市农村的竞争优势,实现都市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这样有利于使都市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向市场驱动转变,真正解放和发展都市农村社会生产力,提升都市农业自身的发展实力。
其二,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思路适应了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于都市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其他产业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向都市农业延伸,充分利用其他产业对都市农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从价值增值的角度整合价值链上的资源,使资源运筹的范围从产业内部扩展到产业外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浪费,通过价值链中各项价值活动的互动发展创造出更大的协同效应和更大的价值。这样既有利于实现都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都市农业的紧密链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都市农村经济与其他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都市农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培育和提高都市农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于都市农业外向化发展,可以通过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间互动发展的价值链条,拓展都市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这样既有利于扩大都市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所带来的转移成本,又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增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由此可见,目前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具有可行性。
三、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思路
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旨在以价值导向在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构建价值链,促进都市农村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通过整合价值链上的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资源的节约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都市农业有效投入的增加。
基于上述思路,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增加都市农业有效投入需要依次做好如下各项工作。
第一,研究都市农村经济地理。
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人的需要。这样,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就决不能忽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正如恩格斯曾警示地告诫:“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在探讨都市农业发展问题时就必须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视角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
农业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既取决于自然环境原本的分布状况,也决定于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影响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的因素是多元的,既包括各种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各种人文因素。农业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反映着它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制度等多元禀赋。而且,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还可以改变原本的自然环境。因此,农业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既应当体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也应当体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研究都市农村经济地理,就是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角度,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加以认识,以协调农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适应,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摆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实现都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都市农村经济地理,重点要研究都市农村土地的利用,要把一定地区自然环境的研究摆在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研究都市农业生产的地域禀赋及其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角度论证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确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远景需求,合理安排、利用自然资源,科学规划都市农业经济活动的地域布局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模式。
第二,分析、确定都市农村各区域的比较优势。
都市农村各区域的经济地理决定了其相应的要素禀赋,使都市农村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功能优势上显现出区域性的差别。
都市农业规模较小,这一要素禀赋决定了都市农村应当突破资源约束,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此进一步培育和积聚资源优势,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发展优势。通过分析、确定都市农村各区域的资源优势,旨在充分利用都市农村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将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优势农业,推进都市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都市农村紧靠城市,依托城市在科技、资金、人才、交通、信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具有发展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的独特区位优势。而且,当都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会将都市农村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通过分析、确定都市农村各区域的区位优势,旨在将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产业及其总体空间布局衔接起来,充分利用都市农村的要素禀赋,推进都市农村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已出现新的要求。都市农村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等要素禀赋考量,深入调整农业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分析、确定都市农村各区域的功能优势,旨在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在城市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都市农业的定位由粮食供给功能逐步向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宗旨的多功能形态转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
都市农村各区域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其实现发展的基础。根据都市农村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在战略上分析、确定都市农村各区域实现价值增值的切入点,在都市农业内部挖掘价值增值环节,并以价值导向将其延伸链入都市产业价值链中,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通过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又可以进一步拓展都市农业和其他产业的价值增值空间,形成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这样,在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构建价值链需要分两步走。
其一,在都市农业内部挖掘价值增值环节。
都市农业规模较小,这一要素禀赋决定了都市农业应当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作为价值增值的切入点,挖掘都市农业内部的增值潜力,在战略上寻求价值增值环节。根据都市农村各区域所具有的的比较优势,找准自身的优势资源潜力所在,盘活自身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都市农村自身的资源禀赋,将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优势农业,以此进一步培育和积聚都市农村资源优势,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发展优势,实施专业化、区域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都市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对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出现了新的要求,这将会赋予都市农业更广阔的价值增值空间。都市农业应当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要求,以城市市场需要作为分析、确定价值增值的切入点,进一步挖掘都市农业内部的增值潜力,在战略上寻求价值增值环节,提升都市农业经济功能,将广种薄收式的粗放型农业调整为以低耗、高效、优质、环保为特征的精准农业,使都市农业由传统的经济功能逐步向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宗旨的多功能形态农业转变,走市场定位农业的都市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对自身的要素禀赋考量,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业经济,如籽种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创汇农业以及设施农业等,以新功能拓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本文强调地理位置路由的路由空洞问题,并着力解决局部最小问题和边界拥塞问题,提出基于时延要求的抑制路由空洞的地理位置路由。该路由以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时延要求为基础,即依据这个时延要求计算每个数据包的雷区,进而避开路由空洞,也缓解边界拥塞问题。实验数据表明,与同类路由相比,提出的DG-SHGR路由提高了数据包传递率,平衡了负载。
在都市农业内部挖掘价值增值环节时,还应当特别关注都市农业的自身发展对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所形成的影响。当这些影响是正向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拓展都市农业的价值增值空间,如保障农业就业、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物多样化、保持农村社会活力等。相反,当这些影响是负向的时候,可以使都市农业的价值增值空间缩小乃至丧失,如土壤的过度侵蚀、水源污染以及植被破坏等。因此,在寻求都市农业价值增值路径时,一定要体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通过在都市农业内部挖掘价值增值环节,旨在以价值导向将其链入都市产业价值链中,依托城市在科技、资金、人才、交通、信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都市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都市农业分工细化,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具有价值增值优势的环节,以增强都市农业的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而使都市农业获得低成本快速提升的能力,带来资源的节约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其二,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
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都市农业为其他产业提供作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农产品,而都市农业价值增值空间的拓展又依托于与上下游产业相关联的、更大的价值系统,依托于都市其它强势产业对都市农业的支撑和带动,这也是都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就目前都市农村自身的生产力状况,发展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经济,以新功能拓展都市农业,发展低耗、高效、优质、环保为特征的精准农业,需要依托城市在科技、资金、人才、交通、信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等战略性要素向都市农村的集聚,依托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以使都市农业链入都市产业价值链中,利用价值链共享资源的优势,深化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协同关系,在农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营销等领域进行密切的协同与合作,以获得技术、人才、资金以及市场等各项战略性要素的支持,实现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间资源的共享,带动都市农业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或建立战略联盟等手段来构建。通过股权投资或战略联盟的建立,使都市农业与其它产业进行链接,依托价值链上其它强势产业对都市农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其他产业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向农业延伸,带动都市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拓展都市农业价值增值的空间,促进都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都市农业分工的细化。利用股权投资或建立战略联盟所发挥的这种系统整合效应,使都市农业价值创造能力得以提升,市场竞争位势得以增强,都市农村自身的生产力状况得以改善,都市农业价值增值链条加宽、延长,都市农业与其它产业的价值链接也将会随之愈加紧密,真正实现都市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紧密链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经济协调发展。
在以价值导向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时,要善于从战略上不断地识别和挖掘都市农业在产业价值链上实现价值增值的切入点,把握在农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营销等领域实现价值增值的战略性环节,集中资源培育竞争优势,并通过股权投资或建立战略联盟等手段不断地将都市农业价值增值链条向其它产业延伸,利用价值链接与其它产业协同运作,使资源运筹的范围从都市农业内部扩展到其他产业,实现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间资源的共享,以此最大限度地利用价值链上的资源,带来都市农业资源的节约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农业投入真正成为有效的投入。
第四,协调价值链与外部支持体系的关系。
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但是,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价值链接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得到相应的外部支持,否则,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以价值导向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的价值链时,协调价值链与外部支持体系的关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价值链接的构建需要得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扶持。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等战略性要素将向强势产业流动。这样,在以价值导向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时,就需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相应的优惠性政策,鼓励都市第二、第三产业与都市农业构建价值链接。
在以价值导向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价值链接时,可能会使都市农业的战略性要素更加稀缺,给链入价值链之后的都市农业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就需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对处于弱势的都市农业予以扶持,扭转都市农业链入价值链之后所面临的不利局面。
其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发达的农村服务业一方面可以为战略性要素向都市农业流动构筑桥梁,为吸引战略性要素向都市农业转移搭建平台,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要素流动过程变得更为顺畅,以保证战略性要素在流动和转移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值。因此,目前应当着力于从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农村金融保险、农产品配送以及农产品市场交易等方面大力发展都市农村服务业,这是扭转都市农业在吸引战略性要素流动和转移时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应当做出的必然选择,是都市农业实现价值增值的前提和保障。
另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进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时,应当从统筹城乡的视角,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之中,以实现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价值导向将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结构调整衔接起来,将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总体空间布局衔接起来,拓展都市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合作空间,促进都市农业与其它产业的价值链接加宽、延长,促进都市农业与其它产业互动发展。
还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多相关的援助性政策和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者在掌握农业核心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以及农产品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支持相关领域的各类科研机构与都市农村加强合作开发,建立起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与扩散机制,促进都市农业的产业升级。
最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引导、扶持农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使都市农业建立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增强都市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都市农业与其它产业的价值链接加宽、延长,逐步提升都市农业在都市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份额和地位,通过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带动都市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升级。
四、结束语
十七届五中全会一再强调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并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于都市农业发展,以价值导向构建都市农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的价值链,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节约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都市农业投入真正成为有效的投入。这既是都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都市农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天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2-329。]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2]洪银兴,郑江淮.反哺农业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组织——基于农产品价值链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5):67-79.
[3]李杰义.农业产业链视角下的“以工促农”机制的动力模式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0,(3):24-29.
[4]丁洪斌.基于价值管理的供应链协同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23):90-92.
[5]侯志茹.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76-78.
[6]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俞棋文,于秋阳.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浙江永康旅游产业培植与优化[J].华东经济管理,2010,(4):8-10.
[8]肖鑫,汪凤桂.破解农业企业困局逻辑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分析[J].南方农村,2010,(1):47-49.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