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甲肝当感冒
2011-03-25霍灵道
霍灵道
春季是肝炎的高发季节,特别是甲型肝炎,占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首,而且甲肝容易误诊,因此,在流行季节要特别注意。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長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潜伏期为15~40天。甲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发展成为慢性。但老年人感染甲肝病毒后,常发生重型肝炎,且并发症较多。
甲肝临床表现
1.黄疸前期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呈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本期持续1~21日,平均5~7日。
2.黄疸期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至肋下1~3cm,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肿大。本期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2个月。
五大易感人群
凡是未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均是甲肝易感染人群。以下五大人群属易染甲肝病毒:人群集中的区域(如学校、部队、公众场所);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儿童;周围有甲肝病人出现的人群;经常在外就餐者;居住卫生条件较差的人群。
甲肝初期酷似感冒
在临床中,我们所见到的急性甲肝并非如此典型,有相当一部分在疾病初起酷似感冒,故往往在抗感冒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加重,并出现上述急性甲肝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再查抗HAV—IGM(+)才得以确诊,最后虽然是确诊了,但因延误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避免类似问题的不断出现,有必要对感冒和急性甲肝作一鉴别。一般来说,二者存在以下几点不同:
一是潜伏期长短不同。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为1~3天:而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或无黄疸型)甲型的潜伏期为半月~1个半月。
二是流行速度和范围不同。感冒特别是流行性感冒的流行速度快,范围广;而急性甲肝的流行速度相对较慢,范围相对较窄。
三是胃肠道症状轻重程度不同。感冒特别是胃肠型感冒虽有胃肠道症状,但恶心轻微,很少有呕吐,无明显厌油症状;而急性甲肝的胃肠道症状较重,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厌油,勉强进食油腻则恶心呕吐加重。
四是腹部体检肝脏体征不同。感冒无肝脏肿大,更无触痛和叩击痛;而急性甲肝有明显的肝脏肿大、触痛和叩击痛。
五是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检查结果不同。感冒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升高,而急性甲肝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尔可找到异常淋巴细胞。
六是大小便的颜色不同。感冒由于发烧尿液浓缩,其颜色可比平常稍深,大便的颜色正常;而急性甲肝在黄疸出现之前尿液就会变为深黄色,大便的颜色变淡,甚至呈陶土色。
甲肝的预防
甲肝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传染性疾病,因此预防关键在于重视饮食及饮水卫生,做好个人卫生。
1.预防甲肝的关键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养成不喝生水,不吃不熟、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要用碱性肥皂和流水洗手。
2.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
3.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
4.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5.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接种甲肝疫苗,注射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甲肝早期的“感冒”症状,常常会误导患者,许多人想起要检查肝功能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肝区不舒服。如果在生活中出现长时间的发烧、疲乏、厌油、小便发黄等症状,可到医院检查肝功能是否正常,因为这些症状很有可能预示你已经患上了甲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