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高血压名医面对面

2011-03-25本刊编辑部

人人健康 2011年6期
关键词:测血压心血管病血压

本刊编辑部

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每年造成710万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如不加以控制,2025年将有15.6亿人口受累。心血管疾病每年引起全球约1 600万人的死亡,其中死于心肌梗死的720万人中近50%是高血压引起的,今后20年其发病率還将增长60%。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健康教育,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及规范治疗加以避免。

本期“健康视点”,由康宝得维(非洛地平缓释片)特约刊登一组高血压名医特稿,既是与医疗同行的交流,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次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防治新策略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所长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刘力生

首先,要认识到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流行性疾病,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要增加对预防的投资,强调对高危行为生活方式的调节,特别要重视健康膳食、减少食盐摄入量、注重减肥、运动和戒烟。要增加对高血压教育、检测和控制项目的投资,制定简明扼要的地区性相关的治疗指南,以提高全民高血压的教育和治疗。

其次,要达成全球一致性高血压治疗标准。全球每10名高血压患者中,只有不到3名达到治疗目标,有效提高控制率是很重要的问题。高血压的控制工作必须尽可能地把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

第三,将家庭医师和其他一线卫生保健人员培训成全球高血压防御计划的一线力量。

第四,把高血压防治作为各个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预“正常高值血压”,探索预防和延缓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的可能。

第五,推行社区“健康管理师”志愿者活动,推动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适合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是什么

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张亮清

中国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达2亿,其中1.2亿是老年。

中国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是: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2.脉压差增大为主;3.动脉硬化严重常见;4.体位性低血压常见;5.多种疾病并存;6.盐敏感性高血压常见;7.肾素活性低,β-受体敏感性下降;8.脑卒中最多。

选择何种药物更适合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

既然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是肾素活性低,β一受体不敏感,那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可能效果欠佳。但是假如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则必须用β-受体阻滞剂。如合并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则必须用ACEI和ARB。

对于盐敏感性高血压,如果选择噻嗪类利尿剂,疗效可能不太好。中

国人高血压的特点就是高盐低钾低钙,盐敏感性高血压占60%,本身血钾水平就偏低,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使肾脏钠钾交换增加,更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血压水平的稳定,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我国是脑卒中大国,降压是硬道理

只有把血压降下来,才能使脑卒中发生率和再发率下降。因此选择钙离子拮抗剂(CCB)是最适合中国老年高血压的药物,如康宝得维(非洛地平缓释片)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抗高血压经典药。

高血压防治中国之路

江西省高血压研究所名誉所长,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业委员会委员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吴印生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与遗传等虽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80%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高盐饮食,多吃、少动引起肥胖,吸烟,嗜酒,精神紧张等,特别是盐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限盐是一项效价比最优的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大约80%(1.8亿)是在基层(城镇社区和乡村),特别是在农村受教育程度差,还有不少文盲更谈不上什么健康知识,高血压呈典型的“一高”(患病率)、“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情况,所以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

防治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预防,要使广大基层群众,不仅认识到高血压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属下游危险因素),更应了解、重视并纠正上游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初级预防。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是防治宣传、培训的规范教材,应大力宣传,推广应用。

我们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如:各学术团体、企业、医院、社区、慈善机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学术讲座,群众健康大课堂,深入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及义诊。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称之为“无声杀手”,但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可控的,把高血压的防治作为切入点,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每个医生都应该把预防工作当成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不久我国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将会明显下降。

积极开展家庭血压测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继光

家庭自测血压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发现只在诊室血压升高而在家中血压正常的所谓“白大衣高血压”;在诊室血压正常但在家中血压升高的所谓“隐匿性高血压”。在这方面,家庭自测血压可在没有动态血压监测条件时,作为替代诊断方法。

其次,家庭自测血压如果能够普及,还可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如果每个家庭都拥有使用方便、结果准确的血压计,那么许多新发生的高血压就有可能及时发现,从而能够在专业医疗机构得到较早的诊断。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血压知晓率低的被动局面。

第三,家庭自测血压还可在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压波动性和变异性较大,需要多次检测才能够准确评估。根据准确的血压水平,调整药物的用量,才有可能把血压管理到最佳水平,既控制血压,又避免过量使用药物,避免因血压过低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严重后果。

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还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疾病的积极性。

谈谈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太原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张静

目前在高血压患者中流行一种说法: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活血化淤药物,或每年在春季、冬季静脉输注活血化淤药物15~20天,可以“预防”脑卒中。

我们选取太原市2个社区医疗服务站管理的1088例高血压患者资料,了解其血压控制情况及近3年来活血化淤药物使用情况,探讨高血压患者使用活血化淤药物能否减少或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依据社区医疗服务站管理的资料,由社区医师入户随访,填写统一的随访表格,随访内容包括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名称、剂量;近3年来是否长期口服或每年定期静脉滴注活血化淤药物,如复方丹参制剂、三七类制剂、银杏制剂,以及曲克芦丁制剂等;是否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

依据是否使用活血化淤药物,将1088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使用活血化淤药物组,血压达标率为51.88%;不使用活血化淤药物组,血压达标率为50.76%,2组间血压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间心脑血管合并症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

尽管在本次随访中超过1/3的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活血化淤药物,但却还有如此高的脑卒中发病率,正可以说明是否使用活血化淤药物,对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与否似乎无明显影响,也就是说,高血压患者使用活血化淤药物并不能降低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我们认为:应该强调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并达标是重要的治疗措施,而不是为了“避免或预防”脑卒中等理由而去不切实际的使用活血化淤药物,徒然增加患者的负担。

猜你喜欢

测血压心血管病血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稳住血压过好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先排小便再测血压
爱焦虑的人别自测血压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