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加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2011-03-24曾莉琴
吴 娟,曾莉琴
(蕉岭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广东 蕉岭 51410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不恰当,导致迁延不愈而形成,病情反复或时有急性发作,可引起不孕或异位妊娠,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患者常因盆腔疼痛就诊。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坎离砂热敷下腹进行治疗,并与单独用中药保留灌肠及单独用坎离砂热敷下腹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我站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266例,年龄21~50岁,病程2个月~8年。诊断标准按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规定[1]。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化验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
1.2 用药方法和分组 中药保留灌肠组方:败酱草30 g、红藤20 g、丹参30 g、赤芍12 g、茯苓20 g、昆布15 g、柴胡15 g、黄柏20 g、黄芩15 g、元胡12 g、香附15 g、川断15 g、黄芪24 g、路路通15 g、牡蛎30 g。坎离砂,62.5 g/袋,天津康乐产业有限公司产品。将26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是113例,102例,51例。A组:中药保留灌肠加坎离砂热敷下腹;B组:中药保留灌肠;C组:坎离砂热敷下腹。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将组方配伍浓煎成汁约100 ml,药温39℃左右,取侧卧位,用一次性注射器经导尿管缓慢注入直肠内约14 cm处,注药后改仰卧休息40 min,1次/d,于排便后进行,10 d一个疗程,休息5 d后进行第2个疗程,经期停用。使用坎离砂方法:撕开坎离砂外包装,用康乐牌医用热疗绷带装好热敷下腹部,注意温度适中,1袋/d,10 d一个疗程。三组均无同时加用抗菌素或其他任何药物。
1.3 疗效标准 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妇检或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无积液或输卵管检查通畅。②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妇检或B超提示盆腔炎症体征减轻。③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三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判定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严格统计后,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A、B、C三组患者年龄、病程、病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266例患者均经2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复查,复查率为100%。A组113例,治愈71例(62.8%),好转40例(35.4%),无效2例(1.8%),有效率为98.2%;B组102例,治愈38例(37.3%),好转60例(58.8%),无效4例(3.9%),有效率为96.1%;C组51例,治愈10例(19.6%),好转33例(64.7%),无效8例(15.7%),有效率为84.3%。治愈率及有效率A组最高,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又比C组高(P<0.05)。三组不同病型疗效比较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例(%)]
表2 三组患者不同病型疗效比较(例)
2.3 副反应 中药灌肠及坎离砂热敷下腹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之所以病情顽固,久治不愈,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致结缔组织增生,器官周围粘连,有些病例已反复应用抗生素,疗效欠佳,相对药物的副反应却显得突出,故患者不易接受。慢性盆腔炎中医辩证属湿热瘀结型、寒凝气滞型、症瘕型(炎性包块)。针对发病特点,以治本为目的,调整为主导,消除症状、体征,达到标本兼治效果。
中药灌肠组方中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丹参能改善微循环,促进包块的吸收,镇痛并防止组织粘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香附、赤芍、元胡有镇痛、镇静、抗炎、解热作用;茯苓利水渗湿[2];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有明显抑菌、抗病毒、杀滴虫、灭真菌等作用,还能增强免疫调节,阻止内生致热源的合成[3];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行滞健脾、诱生干扰素驱邪扶正[4]。昆布、牡蛎软坚散结;昆布含碘,碘能促进病理产物崩溃和炎性渗出吸收,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5];川断补肝肾,通血脉;路路通活血通络。全方清热解毒、抑菌抗炎、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化滞除湿。
坎离砂由净铁末、米醋、防风、当归、川芎、透骨草及清水制作而成,袋装密封、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保留灌肠加坎离砂热敷下腹比单纯中药灌肠或坎离砂热敷下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提高;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又比坎离砂热敷下腹的治疗效果好。中药灌肠加药渣外敷下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达97.2%[4],较本研究A组的结果(98.2%)略低,且本研究用坎离砂热敷下腹比药渣外敷下腹应用更方便。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加坎离砂热敷下腹治疗慢性盆腔炎应用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乐 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3-304.
[2]柯新桥.新编妇产科验方荟萃[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442.
[3]毕玉环.黄芩的管理和临床应用[J].中级医刊,1998,33(8):53.
[4]徐 娟,刘旭辉,吕玲香.中药外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8):490-491.
[5]吴贻谷,宋立人.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