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1-03-23林丽华何春娇黄钻荣
林丽华 何春娇 黄钻荣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达70% ~80%[1],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认知、情感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达43.2%[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国内研究[3]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远期康复非常重要,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对4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为期4周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8月脑卒中急性期后在我科住院的患者9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0.8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开始实施为期4周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5]。
1.2.1 心理护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往往因身体功能障碍而出现焦虑、恐惧、孤独的感觉,因此,护理人员应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耐心开导,进行安慰、鼓励,消除其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整体功能的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护士及家属应多与患者谈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其感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6],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2.2 健康教育 由护士对家属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本病的发病机理、康复治疗的内容和实施方法、预防措施、家庭护理方法等,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奠定基础。
1.2.3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2.3.1 保持功能体位 避免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足下垂内翻的模式。卧床患者在翻身的同时,要保持肢体各关节处于功能位:肩关节于敬礼位;指关节轻度屈曲,手握长方形物;髋关节伸直,小腿外侧垫软枕;膝关节伸直;踝关节保持90°,以软棉垫支撑足底。
1.2.3.2 体位变换 凡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帮助患者每2 h翻身1次,体位是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或半侧卧位。翻身时,指导患者用健侧上、下肢带动躯干同时向患侧翻转。然后取相反的动作向健侧翻身[7]。
1.2.3.3 关节活动训练 被动训练:在脑卒中早期为有效预防偏瘫肢体肌肉萎缩、痉挛、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患者肌力在0~Ⅱ级者,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如肩、肘、髋、膝关节的屈伸和伸展,腕、踝关节的背伸等,每个关节5次,每天2次,每次10~15 min。开始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各关节,活动范围应小,动作应轻,以不出现疼痛为原则[8]。主动训练:患肢的肌力在Ⅲ级以上者,鼓励患者做按摩、握手、抬腿等动作,帮助患者将患侧手五指张开与健侧手交叉,做上举运动。同时利用操作示范、观看录像等手段提高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意识和技能。
1.2.3.4 行走训练 行走运动包括站立相和摆动相。站立相时,患者伸髋,躯干和骨盆水平侧移,膝关节在足跟开始着地时,屈曲约15°,随后伸直,然后在距离地前屈曲;摆动相时,患者屈膝,伴髋伸展,距离地时骨盆在水平位侧移,髋关节屈曲,摆动脚侧骨盆前旋,在足跟着地前伸膝及踝背屈;行走训练时,操作者应在患者的患侧或后面以引导患侧下肢正确负重和患侧骨盆的适度旋前。当患者能力不断增强时,要逐步加强速度及跨越障碍物等训练,以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需要。
1.2.3.5 自理能力和语言的训练 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自理,以协助为辅。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灵活性及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根据患者肢体情况,让患者进行吃饭、扣扣子、夹瓜子、刷牙等日常活动训练,在偏瘫早期尽量发挥手的残余功能,用健手协助患手或单用患手操作。在语言方面可以借助录音机,从发音对口型学起,同时教会家属如何操作,由护士每天上午示范,下午督促家属完成,遵循“字、词、句”的训练原则,循序渐进,适时给予患者鼓励。出院后坚持随访,指导内容包括语言和肢体障碍恢复情况。
1.3 评价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时应用以下量表进行评分,本研究评估者不参加治疗,为单盲法评估。(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9](CNS):用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中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0~15分为轻度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功能缺损。(2)功能独立性评测(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用来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9],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功能评估量表,内容包括:自我照顾、括约肌控制、移动能力、运动能力、交流、社会认知6类共18项。每项按7级评分,满分7分,共计126分。最高分为126分,最低分为18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90~107分为有条件的独立或极轻度依赖;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处理,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NS、FIM评分比较 ±s,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NS、FIM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CNS干预前 干预4周FIM干预前 干预4周实验组对照组P 48 26.6 ±5.0 9.5 ±5.4 65.6 ±30.6 87.0 ±24.3 48 25.5 ±6.5 14.7 ±6.4 68.1 ±23.3 73.3 ±22.3值<0.01 <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NS、FI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时,干预组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与临床治疗应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因此,不宜错过最佳时机。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或可塑性,在适宜条件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因此,康复训练中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来影响输出,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达到运动功能最大限度恢复的目的[3]。笔者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同时还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改善和解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提高其接受干预的依从性。本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其生存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比常规护理好。总之,我们要把握好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掌握正确的康复护理方法,循序渐进,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干预效果。
[1] 谢得利主编.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8.
[2] 胡永善主编.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
[3] 高 聪,蒲蜀湘,朱德仪.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27-29.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2.
[5] 李善玲,赵冬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4,10(6):524 -525.
[6] 李清云.康复护理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A):2094 -2095.
[7] 隋广兰,乔元秋.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1,7(4):250 -251.
[8] 姜莉鸣.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中医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74.
[9] 周维全,孙启良主编.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0-150.
[10] 张新枝.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 下):420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