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认识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2011-03-21周青

外语与翻译 2011年4期
关键词:检索学术论文

周青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编辑部,湖南长沙410081)

如何正确认识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周青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编辑部,湖南长沙410081)

近年来,使用SCI来进行科研评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对SCI的评价和争论。究竟如何正确认识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本文从SCI的功能、SCI对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积极作用以及SCI作为国内学术评价标准的局限性等几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为正确认识和评价SCI的作用带来更多理性的思考。

SCI;科研评价;检索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制的一种有关引文统计的国际性综合索引出版物,其涵盖学科100余个,收录全世界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五千多种,主要侧重于基础科学,其所收录的资料以每年60万条新记录及900万条以上引文参照的速度增长。SCI按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7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SCI以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闻名于世,这也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比较全面地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SCI作为国际上一种优秀的科技论文检索系统,自其诞生之日起,几十年来在国际科学界影响巨大,全球约有700万左右的科研人员在使用SCI系统及其相关产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将SCI作为一个重要的官方的科研评价工具。

一、SCI的功能

首先,作为一个检索工具,SCI最主要的功能是科技文献的信息通报及其检索。其独特之处是从引文入手索引,印证了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从而形成有内在主题联系的“引文网”,能从多维角度反映学科之间的关系,将文献群有机地联系起来[1]。通过引文间网状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推测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及衍生关系,从而揭示科学的动态结构和某些发展规律。

其次,SCI具备对期刊的评价功能。SCI之所以价值重大,是和它的源期刊的高水平分不开的。SCI选刊的标准异常苛刻,其收录的源期刊是根据布拉德福离散定律和加菲尔德的集中律来选择的,目前全世界约有10万余种科技期刊,但是入选SCI的源期刊不及全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6%。不难看出,从世界范围来看,被SCI收录的期刊非常有限,因此这些被遴选的SCI源期刊都是各学科中质量高,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期刊。

第三,SCI具备对论文影响力及科研绩效的评价功能。衡量一篇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参数是一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论文的学术价值越高。SCI通过论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尾注等将该论文同所有引用过它的文献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纵向的引文链和横向的引文网。因此,可以利用SCI的引文索引查找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者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而了解其论文在专业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对单位或个人的科研绩效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SCI对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SCI促进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随着世界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也早已脱离了“埋头苦干,闭门造车”的年代,开始与国际接轨。而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中国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渠道。中国学者在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

根据SCI最近1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中国在ESI数据库的22个学科领域中,进入了全球各学科领域总被引排名的前1%行列。按照这些学科总被引次数在国内的排序,临床医学位于第三,生物化学位于第六,分子生物与遗传学位于第九,其他还有神经科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分别位于第十二、十四和二十位。如果将中国这10年间全部研究领域放在一起,则中国10年总论文数排在全球第5位(2007年单年度总论文数是第2位);10年论文的总引用次数排在全球第10位;10年的每篇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排在全球第115位。

(二)SCI促进了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SCI最早由南京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当时引进SCI主要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而SCI作为国际权威的引文索引检索工具,涵盖了当今世界科学各个分支的重要文献,选取了全世界范围内各学科中相对权威的核心期刊,是世界公认的评价科研成果水平的重要标准。应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SCI定量指标的使用对我国科研绩效评价实践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提高了科学研究的产出量,推动了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三)SCI促进了我国科学评价中学术民主作风的培养

众所周知,SCI的选刊机制严格,能够入选的源期刊都是经过严格筛选,为国际同行公认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刊物。因此,在稿件录用上,SCI源期刊比较客观、公正,严格遵守同行评议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进入SCI源期刊的稿件已经经过了主观方法的考验,而用SCI本身评价科学成果又是一种客观方法,这样利用SCI作为科学评价的标准实际上就兼顾了主、客观两种评价方法,也就对科研成果进行了严格的评议[2]。这种评议在最大范围内排除了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非常的公平、公正、透明,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学评价中学术民主作风的培养。

三、SCI作为国内学术评价标准的局限性

SCI作为一种科技文献的检索工具,虽然其具有非常庞大的功能,也可作为评价标准,但直接把它拿来作为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唯一尺度,是非常不恰当的。

(1)现在国内的现实情况是被SCI收录论文的多少,直接涉及到研究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SCI论文的作用被延伸到科研工作的评审、科研工作量的计算、科研奖励的确定、学位的授予、高级职称评定、硕士博士点申请等诸多领域,并由此形成高等院校的具体政策条例。一些高校科研单位出台的奖励政策表明被SCI收录的论文奖励额度大大超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对SCI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几乎到了迷信的地步。而一味追求在SCI的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对我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的冲击非常明显,一些高水平的论文被发表在国外的SCI源期刊上,造成了国内科技期刊总体水平的下降。

(2)收录期刊的严格限制使得SCI不可能将所有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纳入其检索系统,从而制约了SCI对新思想、新观点的发掘。而且对于一些小有名气,已经发表过一些有价值论文的学者来说,其学术论文再次被SCI收录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刚刚从事研究工作的年轻学者,但从科研成果的价值方面来看,年轻学者的观点可能更具有创新性,这至少说明从微观层面上的科学评价而言,SCI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

(3)以英文版形式出版的科学期刊为国际性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使得SCI源期刊的地域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SCI收录的源期刊更偏重于英语系的欧美国家。SCI收录的我国英文版科学期刊的数量远远高于中文版的期刊,可以看出,语言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未必完全在于学术水平。尽管源期刊是通过苛刻的标准优选出来的,但水平仍然是参差不齐,很多入选的源期刊其实是以可获得难易度确定的,这其中有很重要的文种因素,也有发行方式和发行量的因素。我国有万余种的科技期刊,而成为SCI源期刊的不足百种,这个比例对于我国一万多种期刊而言实在是太小了。很多尚未被SCI收录,而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的科技期刊也是非常优秀的。因此,过分迷信SCI,就容易产生科学评价偏差,使一些在国内期刊上刊登的高水平论文被埋没。甚至,有些高校科研机构以在SCI上发表的论文篇数来作为衡量科研团队和个人的科研水平的唯一指征,是非常有失公允的偏颇做法。

总之,SCI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献检索工具,与传统的检索工具相比有很大的优势,这一点无可置疑,但它毕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它、评价它、利用它,任何过分夸大盲从或轻视贬低SCI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只有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科研成果、科研人才评价体系,才能促进我国的科研事业持续健康、蓬勃稳定的发展下去。

[1]秦明,吴家玲.论科研绩效评价中SCI的作用和影响[J].河北科技图苑,2003,16(4):7-8.

[2]冯月联,孙晓烽.论SCI在我国科学评价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4(2):90.

2011-09-26

周青(1974-),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编辑。

猜你喜欢

检索学术论文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