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1-03-20徐林史洪涛
徐林 史洪涛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04)
“体验”的涵义十分广泛,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本文仅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实际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三个方面来阐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体验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它是主体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1].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验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学生从体验中可以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体验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它是指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它是指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它包含三层意思:经历、情感、认识[2].
从实际的教学活动角度看, 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主要包含反思、理解、感受、发现、整合和建构等认知与情感因素.强调情境创设与亲历过程,具有“过程与方法”之意义[3].
1 “体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更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
例如,初中物理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中第2点是:“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说明我们在掌握物理知识中要注重体验.“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中第5点是:“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4]这就要求学生要亲历实验,这也是一种“体验”.
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中有:“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4]等,也时时体现出 “体验”的重要性.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中:“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4]等,也要通过“体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
2 “体验”在实际物理课堂的应用
2.1 “体验”物理过程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在弹力的教学中,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在这个概念教学中不让学生体验弹力,学生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弹力就是拉弹簧的力.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手拉橡皮筋、手压弹簧、手压气球,他们体验到橡皮筋、弹簧、气球“反抗”的力(就是弹力),这样学生就能正确理解弹力了.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也不易理解.尽管笔者一再解释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但还是有许多学生不理解.这时笔者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只削好的铅笔,让他们同时用左右食指压着铅笔的两端,他们就体验到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笔者告诉他们两个手指所受的压力是相同的,但我们手指的感受却不同,就是因为受力面积不同而压强不同造成的,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对理解物理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2.2 “体验”科学探究掌握物理规律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4]
例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用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等物体让它们发出声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运用了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体的振动.如果不让学生去体验物体的发声过程,学生似乎也能得出结论,但我们就失去了一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也要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开始时笔者复习了物体受平衡力时怎样运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如果不受力时应怎样运动?”然后让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合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步骤,而且顺利突破了这条定律的难点.最后告诉学生实验加推理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这样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得才深刻.
2.3 “体验”备课和上课提高综合能力
大家很熟悉教师备课和上课,学生备课和上课则是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才产生的新事物.
让学生备课的要求很显然比原来让学生预习的要求高得多.以往预习时多数学生只是大概看一下书本,将书上的概念划一划,将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等教师上课来解决,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现在将要求提高了,要求学生备课,这意味着明天学生须以一位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如果不认真就有可能被“挂”黑板.所以学生会更认真地准备.
让学生上课并不是一堂课全部交给学生,而是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的内容可能是一个知识点,可能是一道习题.学生也可以在小组的同学之间交流.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学生提的问题更多,效果更好.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尽合理或不太恰当,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讲话,等学生讲完了可以让其他学生纠正和补充.对于讲错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能走上讲台的勇气.对提出新颖独特、别出心裁问题的学生,可以表扬其创新精神.对于既讲解得好、重难点又把握准确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鼓励[5].
2.4 “体验”出试卷改试卷提高习题课效率
每一章新课结束后,笔者都会布置学生每人出一份针对本章内容的试卷,然后花一节课的时间用来考试,同桌之间互换试卷,然后互相批改.长期坚持,发现这样做的效果比花一节课的时间讲习题要好得多.
学生出试卷就必须自己去翻阅大量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课本,从而也就达到了复习的目的.而且让学生自己出试卷的复习方式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再让学生将自己的试卷让其他同学去考再改,又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产生成就感.这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意识到要想利用学生出试卷的形式使复习更高效,其中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如对如何出试卷的辅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搭配、试卷的反馈与展示等环节的处理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1~16
2 许静.物理课程的体验学习.中国教育学刊,2006(2)
3 杨四耕.体验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9
5 徐林.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有效问题意识的方法.物理教学探讨,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