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如何依托网络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

2011-03-20周碧蕾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周碧蕾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佛山 515000)

新时期如何依托网络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

周碧蕾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佛山 515000)

网络技术正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应该有效地依托网络,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模式,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实现组织生活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党员从被动参加到主动关注参与,从而更好地增强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网络 高校学生 党支部组织生活

一、党支部组织生活在党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又重要的系统工程,其中党支部建设又是最直接、最能体现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工程。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基础,是基层组织管理教育党员的基本单位。《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很明显,参与组织生活是每个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着意强调“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学生党支部是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学生群体,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同学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是增强高校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客观要求。

在新形势下学生党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浪潮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如何有效地依托网络,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

1.重视不够,缺乏执行力。

在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受到许多多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的冲击,同时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许多在校学生党员都把比较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学科的学习和课外社会实践当中,从而忽视了党性修养和学习。一部分党员对组织生活不够重视,认为组织生活只是一种形式,造成组织生活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传统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且理论性政治性强,缺乏联系实践和实际。

往往是开会多而活动少,学习文件多而实践少。一方面,由于高校当中申请入党人数的增加,用于讨论、谈话、表决的会议随之增多。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当中大多由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一个辅导员管辖的党支部数量较多,特别到高年级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时间精力都受限制的前提下,无法更好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生活。这种公式化、形式化的组织生活自然难以吸引大学生党员,更加谈不上发挥教育的功能。甚至会让部分学生党员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觉得组织生活意义不大,很少有双向的交流和实质的促进,因而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有所挫伤。

3.支部之间缺乏交流。

目前,大多数党支部活动都是针对内部党员开展的,较少开展支部之间的交流活动。这使得有活力的支部组织生活不能很快地被其他支部了解和学习,同时也使得支部生活的创新性受到限制。

三、依托网络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正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交往工具。依托网络,既可以增强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增强党支部与党员、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提高党内民主,倾听群众意见,加强监督,进而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也成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进行交锋和竞争的重要场所。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利用其掌握的网络信息控制力和影响力,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一些敌对势力和邪教反动组织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鼓动。这些都给心理还不成熟但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如何化弊为利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个阵地,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应该充分挖掘网络这一资源,通过利用网络这一宣传主阵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认真剖析学生网络心理规律和引导方法,使网络教育成为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要通过深入探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依托网络创新支部组织生活,为学校校开创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提供借鉴作用。

四、依托网络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对策

1.积极利用网络改变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实现组织生活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

(1)建立校园党建网站,创建网上学习园地,主动占领高校党建的新阵地。

通过建设红色经典著作理论学习模块、两课网络学习课堂模块,在网络上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为广大党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形成思想的主流阵地。例如,将党的最新动态、方针政策、领导的讲话、最新先进人物事迹报告、红色经典影片及歌曲等放入该板块,及时地让党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2)尝试使用QQ群、论坛等形式,开展网上组织生活。

网络发展的快速发展给组织生活融入了科技元素,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创造了新的组织生活模式。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及其他现代媒体,获得大量的形势政策资讯和时事政治信息。另外,与其他方式相比较,网络缩小了人们交流的距离,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网上组织生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组织生活环境。由于没有会议地点的硬性要求,大家可以自由安排上网,在虚拟的社区里过上组织生活,既提高了组织生活的效率,更切合当代青年的实际,尤其是毕业生党员和暂缓就业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非常适合推广和使用这种模式。

(3)建立党员个人信息库,健全党员组织评价体系。

利用党支部成员网络管理系统、党支部各类审批网络模块、思想汇报及学习心得专题等对党支部日常工作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及时将学生党员入党申请、发展对象登记、推优入党登记表、民主评议等输入信息资源库,系统化、科学化地进行管理。定期通过网络汇总思想汇报上缴情况,对发展对象公示、预备党员转正公示等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党员组织评价跟踪体系,对党员的成长历程做好档案事实记录,每年进行一次360度考核。

2.积极利用网络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使党员从被动参加到主动关注参与。

(1)定期开展专题学习及热点问题讨论。

党员可以定期通过网络,特别是毕业班党员,针对目前的热点问题、时事政策,跨地区、跨时空、实时地参与讨论,为组织生活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同时,也可以在网上公布学期(年)党员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基本时事政治信息和重要文章篇目,布置思考题,组织党员讨论和答卷,并进行网上分级测评,其成绩是党员日常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党员及党组织的活动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垂直管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利用QQ空间博客等方式,提交思想汇报。

党员可以通过QQ空间、博客等方式,提交思想汇报,及时将自己的思想情况向组织汇报,并更好地与其他同志进行交流,从单向汇报变成多向交流,从而增进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党员的沟通和交流,使党员内部形成融洽的、积极、健康的氛围。改变以往组织讨论流于形式,锦上添花者多,不敢讲真心话发言不积极和怕罪人的情况。

(3)网络实时报导近期组织生活的方案和设计,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及时将各类组织生活、活动设计、方案实施等放到网络上,让党员和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组织动态,变传统的“灌输”为主动的“关注和参与”,提高组织生活的创新性和实效性。运用“声”、“色”、“光”等多媒体科技手段,动态地报导最新组织生活情况,化枯燥为趣味,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4)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对组织生活进行监督和检查。

在网络上广开言路,实行专人负责制,做好“把关人”的工作,及时汇总各类信息和更新网页,及时搜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跟进形成畅通的信息渠道,构建良好的沟通桥梁。

运用网络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一定要讲究实效,不能贪图一时的新鲜和喜好,不能搞形象工程。要力求丰富多彩的“亮度”,注意理论修养的“厚度”,使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更好地为党组织建设服务,从而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1]张衍前.以“网络党建”推进党建工作现代化[J].探索,2003.6:26-28.

[2]韩瑞平.优化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28.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