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氏冥通记》注译献疑

2011-03-20刘祖国

武陵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同义译文

刘祖国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周氏冥通记》注译献疑

刘祖国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本。然因该书颇具六朝口语的特色,在某些语词注释翻译方面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周氏冥通记》;注译;献疑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基本资料,是中国古代稀有的梦的记录,标志着中国记梦叙幻体志怪作品的成熟,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刘雄峰译,齐鲁书社2010年版)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译本。笔者精读数遍,发现其中有些注解可再推敲,故不揣浅薄选取六则略加考辨,敷衍成文,以就正于方家。

(一)关于“不展”

卷一17页:今以意求,恐是不复疏之。何知尔?寻初降数旬中已得闲静,后既混糅,恒亲纷务,不展避人题之纸墨,直止录条领耳。17页译文:今以臆测,可能是不再需要记了。何以见得如此?寻思在神谕起初降临之数十日内,那时较为闲静,故可详录。而后来陷入混杂的世俗事务及家人亲情之中,为使其避人耳目且无有余暇,故而仅录些条目而已。

按:“不展避人”释作“为使其避人耳目”,非是。江蓝生先生认为:“‘不展、未展’表示客观条件或主观能力达不到,可释为‘来不及’或‘不能够’。”[1]“不展避人”,应释为无法避开众人。

“不展”一词中古文献有记载,如《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坡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东晋王羲之《杂帖》:“及以令弟食后来,想必如期果之,小晚恐不展也。”《南齐书·王俭传》:“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18:“不展寻搜,裴回叹咤。”

亦有“未展”,义同,而且更为常见。《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裴松之注:“为洪计者,苟力所不足,可奔他国以求赴救,若谋力未展以待事机,则宜徐更观衅,效死于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南朝梁萧绎《代旧姬有怨》:“未展春光落,遽被秋风吹。”《文选·任昉〈奏弹刘整〉》:“寅第二庶息师利去岁十月往整田上,经十二日,整便责范米六斗哺食。米未展送,忽至户前,隔箔攘拳大骂。”《宋书·志第六·礼三》:“四府君宜改筑别室,若未展者,当入就太庙之室。”《全晋文》卷十五安伟德《答安南将军甘卓书》:“子来之义,人思自百,不命而至,众过数千。诚足以决一旦之机,摅山海之愤矣。然迫于仓卒,舟楫未备,魏乂、李恒,寻见围逼,是故事与意违,志力未展。”《全宋文》卷二文帝《诛徐羡之等诏》:“虽欲讨乱,虑或难图。故忍戚含哀,怀耻累载。每念人生实难,情事未展,何尝不顾影恸心,伏枕泣血。”《全隋文》卷三十二释智顗《遗书临海镇将解拔国述放生池》:“贫道至止已久,频荷优任,供给资须,人功影响,每思往彼,未展来游,逖听所闻,颇传惠化。”

(二)关于“定”

卷二117页:至禺中,周来入岭至上,便见东边风云卒起,未达隐居间,于路便雨,地得好溜,唯在一山周回左右耳。此一事即共宣显,只疏云梦,不知定梦定觉耶。118页译文:到正午时分,周子良去岭上。在到达山顶时,见东方掀起了一阵风云,还未到陶隐居处时,在路上便下起了雨,地面顿时变得湿滑起来,只好在一座山中徘徊避雨。这件事便得到了宣扬,只是说梦中所得,并未说是亲眼所见。”

按:译文以“并未说是亲眼所见”对译“不知定梦定觉耶”,似未允当。“定”字为何义,不得而知。

定:究竟、到底,是一个中古时期新兴的副词。文献中多有所见,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殷顗、庾恒并是谢镇西外孙。殷少而率悟,庾每不推。尝俱诣谢公,谢公熟视殷曰:‘阿巢故似镇西。’于是庾下声语曰:‘定何似?’谢公续复云:‘巢颊似镇西。’庾复云:‘颊似,足作健不?’”又《赏誉》:“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又《赏誉》:“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又《品藻》:“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当胜耳。’”[2]东晋陶渊明《连雨独饮》:“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闻?”南朝宋鲍照《吴歌》:“人言荆江狭,君子定焉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舞曲应令》:“石城定若远?前谿应几深?”北周庾信《送炅法师葬》:“性灵如不灭,神理定何从?”南朝梁宝唱《经律异相》卷26:“若有人言:‘能却虚空之垢。’定能却不?”又卷46:“我今定有身耶,为无身耶?”《梁书·徐勉传》:“古往今来,豪富继踵,高门甲第,连闼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谁室?”《南齐书·王晏传》:“公常言晏怯,今定何如?”

后世继续沿用,唐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又《离西阁》:“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宋刘辰翁《摸鱼儿》:“愿金印重来,洪都开府,定复几时到?”宋辛弃疾《洞仙歌》:“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宋刘克庄《念奴娇》:“儿童不识,秃翁定是谁子?”

综上,“定”当训作“究竟、到底”,“不知定梦定觉耶”或可译为“不知究竟是在梦中还是醒时”。

(三)关于“扇削”、“三过”

卷四201页:年内多劳,扇削鬼神。三官中奏尔云多罪,吾已却之,不宜三过如此。203页译文:这一年中够辛苦的,一直在刺痛鬼神。三官向上奏告了你的许多罪过,我都给你压下了,不能再三这样啊。

按:“扇削”译作“刺痛”,大误。扇削,谓盖房触犯鬼神禁忌。清代黄生早在其《义府》卷下已有解释:“扇谓蔽医之也,削谓侵削之也。按:贾勰《齐民要术》云:‘榆性扇地,其阴下五谷不植’,即此扇字。周于是年起屋,或犯鬼神所居,故云扇削。”该词传世文献仅此一见,属于本书的特有词语。“削”谓“侵削”亦见于其它文献,《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国蔑有。”孔颖达疏:“言封疆之相侵削,何国无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过”并非“再三”,而是指“三次”。过:量词、遍、次。本书中还有其它例子,卷二:“尔已经三过上仙籍,其中或犯非法而复落去。”卷三:“止闻此一过,而云屡有贝危请,是所未究。”中古文献习见。《素问·王版论要》:“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王冰注:“过,谓遍也。”西晋陆云《与兄平原书》:“前后读兄文一再过,便上口语。”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摇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尝一过,大输物,戏曲,无因得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日三过以炊帚刷治之。”《齐民要术·羹臛法》:“解大肠,淘汰,复以白酒一过洗肠中。”

(四)关于“要”

卷三147页:定录曰:“昨见杨在东华,吾乃要来,其云‘欲来,碍以诸事,别当看之耳。’”152页译文:定录君说:“先前在东华我见了杨(杨羲),我要来时,他说:‘想来,但有事,另外再去看他吧。’”

按:将“吾乃要来”译为“我要来时”,望文生训矣!此句谓定录在东华遇见杨羲,于是邀请杨一起来,杨说想来,但诸事缠身,以后再来。要,约请;邀请。《诗·墉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晋陶潜《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宋书·庾悦传》:“初,毅家在京口,贫约过常,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时悦为司徒右长史,暂至京,要府州僚佐共出东堂。毅已先至,遣与悦相闻,曰:‘身久踬顿,营一游集甚难。’”《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晔要与归家”胡三省注:“要,读曰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一日,日衔半规,少年歘至。大喜,要入,命馆童行酒。”

(五)关于“果”

卷三146页:学业既浅,岂望今身有果,但两三生得以为幸矣。151页译文:由于修行较浅,如果想今身有果报,却是要经历二三世才可获得,这还应是幸运的呢!

按:文中“果”并非“果报”,此处是讲学业修行还比较浅,难道还指望今生有所成就?

果:成就,实现,表示事与预期相合。古代文献中多见。《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赤会果代耕”李善注引许慎《淮南子》注曰:“果,成也。”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三》“官事果乎众宜”按引皇侃义疏:“果,成也。”又《群经平议·春秋外传国语二》“味一无果”按:“果,当训为成。”《慧琳音义》卷二十三引《慧苑音义》“果从兜率”注引《玉篇》:“果,遂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而谋得果。”陈奇猷集释:“果,成也。谋得果,犹言谋得成也。”《文选·曹植〈与杨德修书〉》:“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将采庶官之实录,辨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南朝宋谢灵运《富春渚》诗:“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又《酬从弟惠连》:“倾想迟嘉音,果枉济江篇。”

(六)关于“轻洿慢”

卷一40页:靖中有真经,前失火处大屋基,今犹有吏兵防护,莫轻洿慢,其辈无知,事延家主。41页译文:靖室中放有真经,以前失火处大房子根基处的祭坛,如今有吏兵在防守,不可有轻微的污染与冒犯,她们是无知的,可这会连累其家中的主人。

按:“莫轻洿慢”41页译为:“不可有轻微的污染与冒犯”,未恰。

轻洿慢,轻视、亵渎、怠慢,三字同义连文。轻:轻率;不慎重。《韩非子·亡征》:“主多怨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攻者,可亡也。”洿:沾污、污辱。《汉书·贡禹传》:“诚恐一旦蹎仆气竭,不复自还,洿席荐于宫室,骸骨弃捐,孤魂不归。”慢:轻忽、怠慢。《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另外,本书卷四:“恶魅横行,不可卒禁,勿轻慢之。”此例“勿轻慢之”恰好可说明“轻洿慢”是同义连文,而非短语。

中古文献同义连文现象极其多见,著名语言学家郭在贻先生认为:“(同义字复用)有二字复用者,亦有三字复用者。二字复用者最多见,此所谓同义复词,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修辞现象。”[3]第一部道经《太平经》中就有不少三字同义连用的词语,如刑罚罪、暗聋盲、暗昧曚、惟论思、决解愈、恐骇惊等。三字同义连文特别值得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把它们割裂开来,误作为短语结构,在错误的前提下作出的解释自然不能成立。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早就指出:“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指。”[4]

[1]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21-22.

[2]转引自萧旭.古书虚词旁释[M].扬州:广陵书社,2007:238-239.

[3]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13.

[4]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407.

On the Annotations and Translation of Zhoushimingtongji

LIU Zu-guo
(School of Literature,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Zhoushimingtongji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the Taoism in the Six Dynasties and is of high literature Value.Study of Zhoushimingtongji makes an exact and careful annotations of Zhoushimingtongji by using knowledge of different subjects and is the best annotations and translation of Zhoushimingtongji.However,the book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poken languages in the Six Dynasties,so that there are some annotations which need improvement.

Zhoushimingtongji;annotations;suggestions

H13

A

1674-9014(2011)05-0131-03

2011-06-27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东晋南北朝古道经词汇研究”(200902034);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资助“东晋南北朝古道经词汇研究”(2009GN008)。

刘祖国(1981-),男,山东临清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和文字训诂学。

猜你喜欢

同义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译文摘要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弟子规
I Like Thinking
“是固丹命卒之时”译文探讨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