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舞蹈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与原则

2011-03-20徐欣宁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心智舞蹈动作

徐欣宁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虽然舞蹈主要是通过动作的示范和模仿来学习的,但是由于儿童的动作模仿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语言的引导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这一工具,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教师语言对儿童舞蹈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教学效率。

“口传身授”是最符合舞蹈教学特有规律的教学方法,“身授”简单说就是示范和模仿的过程,边讲边做,边做边感受。“口传”就是教师对舞蹈的语言性描述,这个描述有动作性的、知识性的也有思想性的。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是很短的,这个特殊性就决定了,对于儿童的舞蹈教学,绝不能只是单一的动作示范,教师应该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去正确地引导他们,比如在一个简单的动作“正步蹲”,对于有了一定基础的大孩子来讲,他们能够从教师的示范中较为准确地掌握到动作的基本要领,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也许只能够观察到向下蹲这样一个过程,至于这个过程中的体态等细节却不能够观察出来,也就更谈不上能够“看会”动作。因此,教师在动作示范的过程中,应该适时配合教师语言,还以“正步蹲”为例,在动作的同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要保持直直的往下蹲,感觉像坐在椅子上一样,小屁股要藏藏好……”准确地示范和细致地讲解,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声音,可以让学生在正确地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的语言是在示范准确的基础之上的催化剂,在学习动作之前,引导式的教师语言能够让学生提高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准确、生动、幽默的教师语言能够使得舞蹈教学事半功倍;结束学习后,亲切的教师语言能够让孩子对舞蹈课堂流连忘返,期待下次的学习。尽管光说不做的教学不是舞蹈的教学,但是教师语言作为舞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示范同样重要,只有“口传”、“身授”双管齐下才能够使舞蹈课堂更加高效。

(二)提高儿童的心智技能。

舞蹈的学习既是动作技能的学习,一种身体的活动方式,又是一种心智技能的学习,尽管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却是互相关联且协同运动的技能,特别是在难度较大的动作中,没有“心智技能”的参与是很难完成动作的。

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心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在舞蹈动作的学习的过程中,心智技能“不断给身体各部分以指令、不断调整身体各部协调动作,使其按确定规律运动”①。肌肉的控制能力决定了舞者的水平,而这个控制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智技能。有很多时候,教师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动作的顺序能记得,动作是怎么做的大致可以比划出来,但是总是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孩子在寻找原因的时候,常常被评价为不用心,其实也反映了心智技能水平的差异。通常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默想动作的顺序,想象动作的感觉、效果,并且按照这种对的感觉去慢慢体会动作,比如在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步伐的时候,很多学生找不到感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语言去启示他们,告诉他们这个步子像是在泥泞的小路上,每走一下,脚的感觉像是从泥里面很费劲地拔出来一样,整个人像一个弹簧,一蹲一起……这样的方法其实就是充分利用孩子的心智技能,通过语言启示学生应该找寻什么样的感觉。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脑子去跳舞”,不要傻傻地跟着模仿。

心智技能是舞蹈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它是一种意念,一种意识。只有发达的动作技能是不可能把舞跳好的。同样,舞蹈的训练也绝不仅仅是动作的发展,也是心智技能的提高。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很难找到动作的感觉,这个时候,教师要用各种语言引导他们、启发他们用什么样的感觉去做动作,这也是一个开发、提升学生心智技能的过程。

教师的语言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既是帮助学习学习动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促进智能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运用好教师语言这个重要的法宝,才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那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师语言,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儿童舞蹈教学中的教师语言提出了以下原则。

二、教师语言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原则

(一)准确性、科学性是儿童舞蹈教学的前提。

无论在教授动作还是传授知识,教师语言最本质的前提是准确性、科学性,讲解动作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当教学对象是较小的儿童时,对动作的描述更要保证正确,舞蹈动作的学习是动作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系统,如果在学习的时候就形成了错误的连接系统,并且在以后的动作过程中不断强化这种错误,加之儿童的骨骼、肌肉等还处于生长的过程中,习惯性的错误动作将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以站姿为例,在教小朋友站姿的时候,要时刻提醒小朋友:“后背立立直,小门(屁股)关关好。”要引导小朋友找肚子往后贴的感觉,提醒学生两条腿之间不能有缝隙,否则极易形成“塌腰撅屁股”,这样时间久了,不仅体型难看,而且会增加腰椎的前突,最终引起关节的劳损。再如舞蹈脚位中的“一位”,初学的孩子由于骻关节不开,主力腿的前脚内翻,也就是俗称的“倒脚”,旷日持久的倒脚会造成大拇脚趾外翻的疾患,同时因为脚骨塌陷,造成小腿外侧肌肉丰满,看似“O”形腿。这些都是些很简单的动作,学生也许很容易模仿这些动作,但是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引导,这些错误的动作联结系统将会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正确的教学语言才能够保证科学的学习。因此,面对儿童,教师应该在示范的同时发挥教师语言的作用,边做边讲解,对于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反复强调,在初学动作的时候,要做到把动作讲清楚、说明白,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动作的要领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能够掌握动作之后,要鼓励学生更好地更漂亮地完成动作。

当然,把动作讲清楚只是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若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改变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以期适应学生情况。

(二)儿童化、节奏化是儿童舞蹈教学的技巧。

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是教学的前提,但如果有些动作的讲解过于晦涩,学生可能就很难接受、消化。因此,教师语言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讲解动作,更应该根据学情的不同在语言表述上做一些技术处理。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各个方面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教师在保证正确性的前提下,首先应该用儿童化的语言去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儿童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孩子的习惯方式来表达一些身体部位,或者简单加上一些叠词、儿化音也是很有效的办法,比如用“小脚丫”代替“脚”,用“后背立立直”代替“后背立直”,等等,虽然只是简单地改变原来的名称,甚至只是把话说得可爱一点,却能够赢得孩子的喜爱。在学习动作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采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述动作,比如前躯体压腿的动作过程很像叠被子,因此可以把这个动作叫做“叠被子”(压前腿),在动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看哪个小朋友的被子叠得最好;除了“形”像以外,还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把舞蹈的动作感觉用儿童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比如在学习蒙古族“软手”动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小手想象成小毛毛虫,手的感觉像是小毛毛虫在爬,这样孩子可以较快地找到动作的感觉,再配合教师的示范,比教师用专业的语言描述动作的效率要快。比如学习古典舞“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充气气球,在沉的时候,气儿一点点地放出去,最后完全沉下来。无论是形象化还是感觉描述,旨在为孩子营造一种舞蹈的环境,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况下,学得更快更好。儿童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舞蹈可以没有音乐,但是绝不能够没有离开节奏而存在,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由于儿童语言积累比较少,反应不是非常灵敏,而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节奏性要格外注意。在讲授动作的时候,语速、语调的重要性已是众人皆知的了,比如在学习新动作的时候,语速一般比较慢,在复习动作或是孩子已经掌握的动作上,语速可以适当加快,在做活泼的动作的时候,语速也同样轻快跳跃,在做一些舒缓的动作时,语速可以拖长放慢一些。另外,教师在喊节奏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刚学的动作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简单的技巧,一般来说,在舞蹈教学中通常是按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这样的形式来打节奏的,但是在对动作还不能够记牢的时候,学生可能在节奏上容易出错,或快或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动作来喊节奏,例如“半勾、全勾、转圈、全绷”对应的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运用这样的方式,孩子就能够清楚每一拍的动作了,即使有些孩子还没有完全记住动作,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跟上同学,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有动作的”节奏中更好、更快地掌握舞蹈节奏。

(三)亲和力、鼓励性是儿童舞蹈教学的延伸。

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舞蹈的学习本身比较辛苦、枯燥,甚至有些动作是要有一定强制性的,再加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语言一定要具有亲和力,这样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从而确保教学质量。不仅仅如此,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喜爱舞蹈,又能够减少舞蹈练习中枯燥、痛苦的成分。

另外,由于舞蹈过程的辛苦,加上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教师语言更加需要具有鼓励性。比如在拉韧带的时候,很多孩子忍受不了疼痛,此时教师的鼓励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经验的老师会无视学生的反应,或用强制性的话语,这样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不再喜欢舞蹈,而有经验的老师则会鼓励他们为了变成美丽的公主、白天鹅而努力,引导他们坚持就是胜利,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质量,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观。

最适合舞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莫过于“口传身授”,在儿童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口传”尤为重要,得当的教师语言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语言最根本的原则是准确性、科学性,在保证正确的基础之上,可以在语言上进行一些微调,使教学语言更加儿童化、节奏化,进行这样的技巧处理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舞蹈与孩子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除了保证语言的正确性,以及符合儿童心理的语言之外,教师语言还应该做到亲和,并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原则的共同作用才能够让儿童舞蹈教学更高效、更丰富、更全面。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语言水平,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并且善于反思积累,这样才能够长远地做好儿童舞蹈的教学工作。

注释:

①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100.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孟晶晶.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初探[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0,3.

猜你喜欢

心智舞蹈动作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冰上舞蹈搭档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