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教学中舞动幼儿灵性的翅膀——幼儿美术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2011-12-31渠春华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长颈鹿想象美术

渠春华

(丰县示范幼儿园,江苏 丰县 221700)

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传统的美术教学以训练幼儿的技能技巧为主,而新《纲要》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和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欣赏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为创新奠定基础

感性知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和想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就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幼儿学习美术的特点是既模仿,又创造,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鼓励幼儿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例如,教画侧面长颈鹿,由于我县动物园里没有长颈鹿,无法近距离观察,因此我利用录像,让幼儿仔细观察长颈鹿。在掌握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后,我再积极启发幼儿举一反三。在绘画中,幼儿不但画出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而且画出了长颈鹿的各种动态:有的长颈鹿在跑;有的伸长脖子,头朝上在吃树叶;有的弯下长脖子吃落下的树叶;有的画3只长颈鹿一个比一个矮,排成队,幼儿说:“这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散步。”也有画小朋友骑在长颈鹿身上。初看幼儿作品都是侧面长颈鹿,好像是一种技能的再现,其实,只要细细看一下,就不难看出,幼儿不仅掌握了新授内容,而且在模仿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发挥了自己的智能和创造性,有头的变化:头朝上、朝下、朝前朝后;有脖子变化:直的、朝前和弯脖子,绘画情节生动,具有儿童情趣美、稚拙美,把儿童的天真、新鲜感、好奇感跟以前学习的知识技能及见到的结合起来,发挥了创造力。

二、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引导幼儿积极创新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幼儿思维的敏锐性和变通性,发展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培养幼儿艺术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由于美术是视觉艺术,它是以塑造具体的可视的艺术形象为目的的,在教学过程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比如中班上学期“圆的联想”教学,可从儿童美术心理的两个阶段即具体形象和创造性思维出发,前一阶段主要是让幼儿了解熟悉掌握圆形的特征及画法,再引导幼儿进入创造性思维阶段。首先引出大大小小的各种圆(包括椭圆),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把这些圆形与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具体的圆形物象联系起来。如把多个圆连在一起就成了糖葫芦;把小圆和连一个大圆加梗就成了一只葫芦;大圆加叶柄是一朵小花;一大一小两椭圆连起来是一个蘑菇;两小圆和一个大圆连起来成了一个动物头;再加上三条线又成了一条小金鱼;两两相等的四个圆连起来加上两个触角就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三个圆能组成一只小鸡;四个小圆套在大圆上是一串铃鼓;多个圆连在一起加叶柄又成了一朵花。接着又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加上装饰,幼儿又用“圆”变出了小朋友的头,向日葵,可爱的太阳;各种小动物的头如:小猫,小兔子,熊猫,小鸭,等等,最后运用圆形创作一幅画,幼儿随之创作出一幅幅构图奇特,内容丰富的“圆形画”,每幅画都充分显示了运用发散思维使幼儿产生新的独特的思想的结果。

另外,在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中,我还进行了以下尝试。

1.拼画。给幼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形,让幼儿将它们拼合成一个形象,如可以组成等等。

2.变画。给幼儿一个图形,启发幼儿变画出各种丰富而又新奇的画。如幼儿根据半个两瓜皮变画出的画面会让你赞叹不已。

3.续画连环画。给幼儿几幅连环画,启发幼儿续画出各种各样的结尾。

三、绘画与语言相结合,让幼儿画画编编

在工作中,我发现“简笔绘画编儿歌”这种形式操作性、趣味性比较强,它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接着,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特征,启发他们运用比喻的方法编出形象生动的儿歌。如我在大班艺术活动《狮王》中,引导幼儿学画狮子的形象。

我引导幼儿编了首儿歌:“一间小房子,两扇小窗子,种上小树打扮屋子,树上两个果子,摆上碗和筷子,赶快围个圈子,别让坏人进屋子。”在此基础上,幼儿又创编出了各种形态的狮子形象,有站着的、跑着的、坐着的、扑食猎物的,还有的是狮子妈妈背上坐着个小狮子,动态可爱极了。在教学中我感觉到,这种语言和绘画相结合的活动,使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教学引导活动,引导幼儿画好想象画

想象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一个敢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的孩子,总能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力、创新力。“因此,想象画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画想象画时,我首先选用幼儿所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教材,如在“依形想象,创造思维”活动中,我选择了幼儿所熟悉的“手”作对象,并通过丰富的手形象变化,诱导幼儿“像什么、像什么、还像什么”。在孩子们的笔下,一个手形能变出各种小动物,一个手势能讲出一个故事……梦”也是很好的想象画题材。梦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它稀奇古怪的组合方式和现实大相径庭,让幼儿通过回忆梦,把梦境与现实结合起来,可进一步开拓幼儿的想象空间。

幼儿好奇好动的特性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学,在玩中求乐,这是幼儿生活的基本特点。因此,我在教幼儿绘画时,多以游戏的形式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比如,在《各式各样的服装》教学中,我利用幼儿园做园服,招聘服装设计师的情景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幼儿参与兴趣很浓厚。同时也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在想象画中,我们可以通过视觉联想、触觉联想来续编故事等多种方法,激发幼儿想象力。比如:放一段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想象出画面内容;或者让幼儿用手触摸一些不规则的,能激发起幼儿想象的预制物体。从而使幼儿产生联想,并把联想的东西画出来。激发幼儿的方法很多,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

五、让幼儿手脑并用,同时注重美工活动区的开展

美术教育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增强幼儿动手动作的灵活动性和准确性,像剪贴“小鸟”,幼儿必须先把所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彩纸沿线剪下来,然后在纸上拼出小鸟飞的不同姿态,最后用糨糊粘在纸上,添画嘴巴、眼睛及背景。结合手工活动,我在美工活动区中摆放多种一材多用的玩具材料,先只告诉幼儿这些材料有多种用途和玩法,然后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一开始幼儿的思维局限在材料的原始用途上,很难有创新的表现,我便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外形、质地等特征,再进行“添一些,减一些”的操作活动,使材料有了新的用途,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如:有的幼儿将土豆一面切平,挖去一些就成了一个印章;有的幼儿将牙膏盒添四个轮子就做成了汽车,在盒身上剪几个做窗户就像是高楼;还有的孩子把娃哈哈瓶穿上松紧带做成了拉力器,将易拉罐穿上绳子做成了高跷,装入黄豆封上口做成沙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虽然经受种种失败,可也获得了不少成功,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提高了开展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中,正确理解孩子的画,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你乱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幼儿画出来的形象奇特,不合常理,这也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教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欣赏,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教师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长颈鹿想象美术
快乐的想象
不要小看长颈鹿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长颈鹿的烦恼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长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