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历史知识——《罗斯福新政》教学案例片断探析

2011-07-12陆秀玲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解决问题

陆秀玲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一、案例背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意识到学生不是老师的“自留地”,任老师来耕作与收获。学生自己是种田人,辛勤耕耘,获取知识,铸就能力,自由成长。因此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让自主探究学习进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例如在《罗斯福新政》这一节教学中,运用情境来创设“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构建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交流合作—尝试运用”的自主学习过程,不断学习和积累历史思维的方法。

二、案例描述

下面是一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的教学片断,主要探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如下:

马: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噢,为啥?

马: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哈哈。

(注:“马”是马克思,“罗”是罗斯福,并在幻灯片上打出两人的图像,加强直观感受。)

学生看到这段有点滑稽的对话,觉得很有意思,甚至有学生在下面哈哈地笑起来了,我看到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又打出了以下一段材料:

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 “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在幻灯片上打出:罗斯福是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吗?有学生在笑)

师(故意装作很疑惑的样子):罗斯福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啊?

生1:当然不是!

师:你为什么认为他不是呢?你有什么证据呢?

生1:我也说不清楚,就是凭感觉。

师:那我们再回头看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以及我为大家提供的一段材料。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罗斯福谈新政

(学生积极查阅资料、思考、判断,并与周围的同学互相交流。)

师(在观察到学生完成上述活动后):谁愿意将自己的判断告诉大家?

生2:我认为罗斯福应该不是共产党员,因为他说“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中的这个“彻底的革命计划”应该指的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或者是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要求。“拒绝”表明他不赞同。

生3:我也觉得不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应该是指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师:好,你说得很有道理,看来大家都认为罗斯福不是共产党员。那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新政可以做到吗?(特意强调“永远”)

生3:不能,因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罗斯福新政说到底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师(很激动):你分析得太棒了!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吗?

生3(思考了一会):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师(看到有的同学还是似懂非懂):谁能从工业政策的角度来论证一下?

(学生又开始忙活起来了,看书,思考,并与周围同学交流。)

生4:我来说说看。《工业复兴法》虽然限制了部分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等,但是并没有剥夺资本家对工厂、设备的所有权啊!

生5:《工业复兴法》虽然损害了部分资本家的部分利益,但是它是为了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加剧经济危机,是有利于资本家的整体利益,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师:大家分析得都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准备迅速转到下一个环节。)

生6:老师,我觉得罗斯福的新政在当时资产阶级中间肯定掀起轩然大波,我有个提议,我们下次上一节辩论课,就模拟当时美国国会是否赞同通过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法律,你看行吗?

师(愕然,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吗?):好的,下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辩论课!

(学生纷纷鼓掌。)

以上是一堂历史课的教学片断,从教学过程来看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交流合作—尝试运用。教师在其中起了点拨、引导、指导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三、案例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自主学习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什么是自主学习?国内许多专家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可见,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应根据教学目标确立需要创设的情境,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创设新颖、直观、能够激起学习兴趣的情境。

上述教学片断一开始就用学生感觉很新奇的 “穿越时空的对话”吸引了学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解决“罗斯福是否是共产党员”这一问题的欲望,形成了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想学。可见,如果没有情境的创设,学生没有了兴趣和动机,要实现自主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启示一:实现自主学习的首要工作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即“创设情境”。因此,教学设计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立需要创设情境,情境创设要新颖、直观,能够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依托情境,提出问题。

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提出问题,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可能更重要。因为对课堂教学来说,提出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学生进行思维、进行探索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提出的方式、时机和背景,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特别应注意考虑的环节。实践证明,不同的问题提出的方式、时机和背景,对学生探究动机的程度、持续性影响很大。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巧妙设计问题提出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上述教学片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生被”穿越时空的对话”吸引,兴趣盎然之时,教师以字幕的形式提出问题,又以启发性的语调强化提出的问题。可以说,片断中问题提出的方式和时机恰当,效果明显,其原因就在于问题是以情境为依托的,对学生探究动机的激发是显而易见的。可见,以情境为依托的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学生要获得知识须围绕问题来组织。这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其学习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启示二:以情境为依托的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设计问题时,要与情境创设相统一。因为情境是问题提出的依托,问题是情境的必然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情境设计更需要让学生探索问题,不能为情境而情境,要从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去组织教学情境。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有内在联系的;自主学习需要探究和合作,在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经过独立探究来解决;当自己经过探究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当被求助者也不能解决该问题时,可能就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这三种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如下所示:

上述教学片断很好地体现了三者的关系:问题提出之后,首先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解决问题。这其中,学生查书、思考、判断等活动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则进行合作交流属于合作探究过程,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由此看来,这个过程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它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启示三:学生自主学习是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活动,这种学习包含个体和集体两个部分,对前半部分,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后半部分,要善于引导、善于调控,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争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四)建构知识,灵活运用。

2000年初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各学科教师积极努力地探索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地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从仅仅追求教学“知识目标”,转向重视含知识在内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述教学片断中 “美国国会是否会通过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辩论”正反映了这种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学生可以结合必修一所学“美国的民主政治”来较好的策划这场辩论,尽可能使历史事实逼真。

启示四:学生所学的历史应该是“活”的历史,是可以运用的历史,这种历史不是教师教给他的,应该是他自己运用各种手段体验、感觉到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引导他感觉历史,提供给他各种手段、方式体验历史。

[1]龚福英.“自主学习”的案例和启示.

[2]邢力飞.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地理知识.

[3]庞维国.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新政”爆款第一车?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关于新政的思考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