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欣赏课创设情境

王 蔚

(南京市伯乐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8)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作品或这位作曲家?

学生交头接耳,但没有人发言。

老师:(看看手表,时间不多,不能再等了。)同学们,那老师来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和这位作曲家。(老师介绍,同学们听,其间有个别同学插嘴,被老师制止。)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作品,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听,不能说话,听完后老师有问题问大家。

(老师播放录音。这首作品全曲有9分多钟,其间老师在每个段落之间均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并在投影上用文字介绍。因为作品太长,中间还跳过了一些反复的部分。有三个学生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被老师制止,其他同学默不作声,没有太多表情。)

老师:同学们听完了这首作品,请个别同学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这首作品有什么特点?

学生没有人举手,由老师点了几位,大多数同学用了书上的话回答了几个问题。

老师随后总结,下课。

以上是九年级某班的一节音乐课的欣赏教学部分,这样的课也许很多音乐教师都感觉很疲惫,一节课基本上是老师在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出于职业习惯,总想把内容全“灌”给学生,生怕少说了一句话学生不知道,而这样大型的器乐作品学生又比较难理解,更感觉难上加难。

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作为音乐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感受与鉴赏”环节在日常教学中却常常出现问题,很多从教音乐多年的一线音乐教师反映:音乐欣赏课是最沉闷的。每当播放一首欣赏曲,老师在教室里边走边讲解乐曲的内容、所用的乐器、作品的结构等,而老师走到哪儿,那儿的学生就坐得端端正正的,似乎听得非常认真。当老师转过身,走到其他同学旁边时,他们便不太专注,翻翻书,看看书上有趣的图画,或交头接耳,有的同学甚至打起了瞌睡。老师常常讲得筋疲力尽,但是管得了这边管不了那边。后来,老师也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草草了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进一步的调查

问题的出现往往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在七、八年级各找了两个班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有近50%学生还是喜爱欣赏音乐的,70%的学生觉得声乐作品比较容易理解,40%的学生只要音乐本身好听就可以了,60%的学生喜欢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作品,70%的学生很喜欢老师用多媒体上欣赏课,觉得有声有色,90%的学生能够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其中有40%的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展开一些联想,等等。

但是,只有约9%的同学对课本的欣赏内容感兴趣,这是为何呢?

我们要对自己发问:“作为音乐教师,你喜欢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吗?”“你能做到在上音乐欣赏课之前,查找足够的与歌(乐)曲相关的资料吗?”“你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对歌(乐)曲的分析、理解等内容是你讲学生听,还是师生共同参与?”“你觉得怎样上音乐欣赏课学生能喜欢?”“你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激发起学生欣赏一部作品的愿望呢?”……

三、问题的解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2008年以来,我参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培养的研究》子课题《音乐欣赏课激趣途径与方法的案例研究》的二级子课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案例研究》。两年的研究实践,有了答案。

1.什么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其主要的手段有哪些?

“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所谓创设情境法,就是根据体验教育的目标和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我在研究实践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有:语言创设(包括设问、故事、讨论、交流等)、直观创设(包括多媒体幻灯片、文字、图画、录像等)、音乐创设(包括背景音乐、主题音乐、音乐表现及师生互动)等,并将其贯穿于课堂中,从而观察研讨其是否对学生欣赏兴趣的提高有所帮助。

2.研究中的具体做法。

(1)语言创设。教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西南风情》第一课时欣赏一组具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情音乐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导入如下:“同学们,音乐不仅积淀着文化与情感,还增强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一曲高亢的《青藏高原》把我们带到了雪山巍峨、峡谷湍流的青藏高原,一曲活泼欢快的《青春舞曲》又向我们展示了维吾尔族民歌轻快活跃富于动感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到哪里度过美好的音乐时光呢?还是让音乐给我们带路吧。”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激发起学习兴趣。

(2)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作品,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例如在欣赏《高山流水》这首作品之前,给同学们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想知道当初的伯牙弹奏了什么样的作品找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而钟子期是如何从作品中听出了高山、流水呢?在这种情境下,我再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回钟子期,看看你能不能听出巍峨的高山,潺潺的流水?”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非常期待自己也能像钟子期一样,听出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在欣赏的时候尤其专注。另外,在介绍一些中外作曲家的生平事迹、奇闻佚事等,都可以用教师讲故事,或者学生交流故事的方式,均可帮助学生欣赏作品、理解作品。

(3)适当的设问、讨论和交流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它也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激趣作用。每部作品的音乐要素及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都需要学生在欣赏后能够理解,那么在欣赏之前、之后,都需要提出一些让学生自己探究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和交流,进而在交流中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这些问题从哪儿来,怎样在恰当的时机提问,都需要教师在自己深入理解作品后,梳理出学生需要知道哪些问题,他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哪些需要教师帮助,等等,再设计问题,设计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让学生讨论、如何交流等。实践证明,适当的设问、讨论、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4)直观创设。直观创设包括媒体幻灯片、文字、图画、录像等手段。步入21世纪的音乐课堂,多媒体已普及,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蓝色多瑙河》作品欣赏时,美丽春天的画面、多瑙河周边的风景、约翰·施特劳斯的介绍、作品现场的演奏、优美的舞蹈等,都采用了直观创设法,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多媒体展示中,置身于美丽而浪漫的多瑙河边,非常自然地进入到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教学效果良好。

(5)音乐创设。音乐创设情境在音乐课堂来说始终贯穿,包括背景音乐、主题音乐、音乐表现、师生互动等。背景音乐一般是和本节课有关的音乐,可以是这节课欣赏的主题,如单一内容的作品欣赏就可以用这首作品作为背景,而同主题多作品的音乐欣赏课,则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主题音乐在多次呈现时,可用不同表现形式的版本进行对比,以免让人感觉枯燥。在音乐表现及师生互动方面,可根据作品性质设计表现的形式,如作品《海洋与辛巴德的船》,可用填表格的方式促进对作品的理解;欣赏《黄河船夫曲》,可让学生模仿划船动作;欣赏《西南风情》,可用打击乐伴奏的形式参与……

四、结语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发现学生欣赏兴趣得到提高,欣赏鉴别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上音乐欣赏课也不再感觉索然无味,“教师放音乐,学生打瞌睡”的现象已杜绝。在研究中我发现,创设情境的运用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目的要明确。在一节课中,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需要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教师要心中有数,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第二,避免“作秀”。在明确目的后,要恰当地运用方法手段,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避免课上“热热闹闹”而学生却“一无所获”。第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是关键。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很少有单一的音乐欣赏课,一般是综合课,学生在一节课中可能要学唱一首歌曲,再欣赏和主题有关的音乐作品,还有一些音乐创造活动等,内容较丰富,信息量比较大。针对初中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在一节课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来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今后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实践。

猜你喜欢

欣赏课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