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的喜好博弈与其性格及诗词创作的关系
2011-03-20姚鹏举
姚鹏举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一、李清照喜好博弈的表现及与她的性格的关系
李清照喜爱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这对她的性格和诗词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打马图序》:
后世之人,不唯学圣人之道,不到圣处。虽嬉戏之事,亦得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1]160
这里她明言自己“性喜博”,并说博乃“争先术耳”。其《金石录后序》: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1]178
所记虽为生活中趣事,却也可以从中见出她的乐博的性格。据王仲闻先生《李清照事迹编年》(以下简称《编年》)大观元年丁亥(公元1107年),赵明诚父卒,是岁二人屏居乡里青州。是年,李清照二十四岁。[1]221①
《清波杂志》卷八:
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②
从中亦可见其性格特点。《编年》定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李清照抵达江宁,是年,清照四十五岁。又定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冬十月,清照避地金华,卜居陈氏第。十一月二十四日,《打马图经》成。③
由此可见,博弈方面的爱好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这可以说是李清照的博弈心得的总结。博弈之事,一方面“争先术耳”,另一方面也富有冒险特点。这与李清照坚强、争强好胜而又敢于冒险的性格相照应。她的争强好胜在上面所引的事情中便体现了出来。她的坚强在赵明诚过世之后虽颠沛流离多遭不幸而始终竭力保管金石器物,以及完善《金石录》这一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在与赵汝舟离异一事上,坚强而敢于冒险的性格则得到集中体现。《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言:“外援难求,自陈何害”,虽“抵雀捐金,利当安往;将头碎璧,失固可知。实自谬愚,分知狱事”,却仍毅然“付之廷尉”。④
同时,博弈之事,“专者能之”。虽争强好胜,却能专心深入于所做之事,同时又因为是一种娱乐,就又时常有一种欣赏的态度。她博弈中的这种态度在其生活的多个方面均有表现。她用情深入,而又带欣赏的兴致,能摆脱了女子的束缚、拘谨,自由抒发,一任气之所之。
她摆脱束缚,用情深入而又有欣赏兴致的性格特点在其词里所描写的生活有很好的表现。《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7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捋残蕊,更拈余香,更得些时。 ”[1]40
这两阕词里一写晚归迷路,一写深夜酒醒;虽迷路却不忘欣赏误入藕花深处而引起的群鸥乱飞的情致,酒醒了能欣赏周边的环境;同时又都能暗示出醉酒前也一定是情致勃勃的。
二、李清照的喜好博弈与其诗词的关系
李清照的喜好博弈所表现出的上面分析的性格特点,在其诗词中又有明显的表现,并对其诗词的风格有重要影响。
(一)题材上或直接写生活中带有博弈性质的事,或喜好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1.《念奴娇》(萧条庭院):“险韵诗成。 ”[1]49
2.《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海燕未来人斗草。 ”[1]18
3.《永遇乐》(落日熔金):“簇带争济楚。 ”[1]53
此三条直接写生活中带有博弈性质的事情。下面八条则将所写事物和别的事物相比较:
1.《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1]72
2.《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1]47
3.《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46
4.《孤雁儿》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1]42
5.《多丽》(小楼寒):“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1]11
6.《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1]71
7.《瑞鹧鸪》(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1]73
8.《庆清朝慢》(禁幄低张):“就中独占残春。 ”[1]75
(二)在语言及结构布局上有争奇斗新的特点。
关于清照诗词的这一的特点,前人多有品论。下仅列关于她的几首词的前人的评论,以资佐证。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一:“眉批心事有万千,岂征鸿可寄?‘新梦’不知梦何事?评语心事托之新梦,言有寄而情无方。玩之自有意味。”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骏,前此未有能道之者。”
《古今词话·词品》卷下曰:“李易安 ‘被冷香消清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又‘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杨用修以其寻常语度入音律,殊为自然。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词家所谓以易为险,以故为新者,易安先得之矣。”
《诗辨坻》卷四:“李易安《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而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
只写心事落寞,遇寒食更难遣耳。陡然而起,便尔深邃。至前段云“重门须闭”,后段云“不许不起”,一开一合,情各戛戛生新。 起处雨,结处晴,句法混成。[1]51—52
至于 《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两阙,《贵耳集》卷上:“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且《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此乃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有《易安文集》。 ”[1]55
观以上评论,“甚奇骏”、“以易为险, 以故为新”、“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直如行云,舒卷自如”、“句法混成”等语,亦可略知这一特点。
(三)整体风格上有一种劲直之气。
摆脱束缚而又争强好胜,使她不自觉地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这又不期然使她的词带上一种劲直之气,使得多数词有柔中带刚之感,少数则直逼辛派词人的豪放,只是由于身为女子而使得这种豪放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漱玉词的劲直之气在其语言中有充分的体现,下面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之。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1]30
其中有“应恨”、“更喜”、“偏宜”、“犹”、“更”、“不如”、“莫负”等词。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1]47
其中有 “只”、“何须”、“自是”、“第一流”、“定妒”、“应羞”、“冠中秋”、“可煞无情思”、“何事……不见收”等词语。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1]43—44
其中有 “更好”、“又何必”、“浑似”、“从来”、“难堪”、“不耐”、“更”、“须信道”、“尚”等词语。
这三阕词写的是秋日怀远之凄凉,花中丹桂之超群,风雨梅花之凋零,多是能引起人心灵深处情感波动的事物,却大有指点江山、睥睨一切的感觉。她的语气及措辞如同驱使小奴儿一般,带有一气直注的劲直,使得阅读者不得不跟着她的感觉走。故而所写虽是柔情,却有柔中带刚的特点。所以这里摘引出来的这么多的词语,虽看似并不经意地道出,实际上这些词的使用又有其必然性。
漱玉词现存数量不多,但是却有大量的词给人以这种感觉。上面(二)中所引的八首词的语气、措辞便不容人质疑。这使得漱玉词整体具有了劲直的风格。
可以说,劲直的风格使得漱玉词成为豪放词的另外一种形式。较之前代表现同一内容的词人的而言,虽然她的语气、措辞向豪放一派向前迈进了很多,但终究也只能称之为豪放词的一种变形,或者说是豪放一派在闺阁、相思、离别、咏物等题材上的表现。这里,我们不能不承认李清照的女性性别和词体的题材范围相互影响,在当时束缚了她对于词的开拓。实在说,漱玉词的题材还是很窄的,几乎没有对历史、社会、国事的描写。正是由于题材上的局限,易安词多数在闺阁、相思、离别、咏物等方面打转,即使胸中有豪情万丈,也只得屈于其中,不能自由抒发。也即是说,易安词的内容不利于表现豪放的感情。我们若将其词和她的诗对比,便更容易理解了。其《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的反弹琵琶,《题八咏楼》的恢弘气象,《乌江》的激越慷慨,使我们相信倘使她将词的题材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历史、国事中,她也将成为辛派词人中杰出的一员。诗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可能与李清照对诗词的看法不同有关,《词论》中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她对诗词有别的观点可能使得一些题材能够进入诗的领域,却无法进入词的领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她对词这一文体的开拓。
然而即便这样,一阕《渔家傲》仍然透露出消息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1]6
词的境界阔大,措辞亦大,有夸张之感,带呼风唤雨之势,风可指令,天亦殷勤,无怪乎《艺蘅馆词选》乙卷评为“绝类苏辛派”。[1]7
其劲直之风,虽使得很多词有柔中带刚的特点,然而同时又使得一些词更增其柔情。这就体现了李清照用情的深入专注。下面试分析两阕词以明之。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8
这里“却道”一词,已露出对卷帘人的回答的不满,“知否?”两叠反问,倍增其语气,又加一近似祈使语气的“应是”,几乎绝对不允许别人对“绿肥红瘦”有任何怀疑,表现出强烈的使人必须相信的气势。她对海棠的怜爱及因遭受“雨藉风揉”的痛惜之情从而倍显出来。
《凤凰台上忆吹箫》“任宝奁尘满”,“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等词使人如同看到一个因离别而慵懒、使气的情境。只有一腔深情且毫不掩饰的人才会有此种抒情方式,这也正反过来凸显出人物的深情。
总之,李清照的喜好博弈和其性格中的摆脱束缚、争强好胜、敢于冒险、用情深入等性格特点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也影响到漱玉词的题材、措辞、结构布局和风格特点。
注释:
①王仲闻.李清照事迹编年.引自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21.
②参考《李清照集校注》卷二《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后所附的参考资料,P108.
③详细请参考《李清照集校注》后附录的《李清照事迹编年》.
④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众说纷纭.这里从王仲闻先生的观点.见《李清照集校注》:167-168.
[1]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