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巷职能及演变考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宫女后宫西汉

卢 睿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永巷的职能演变,经历了从混杂和集中到细化和分散的过程,因而永巷并不是一个一直以来固定不变或者含义始终相同的概念,其演变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汉之前指道路和后宫

关于西汉之前的永巷,史料所载的有关的内容比较一致,基本上都意为“宫中道路”,衍生意为“后宫”、“宫中女性聚居之地”。

《列女传,贤明传》有关于周宣姜后的记载:姜后劝说宣王勿再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时,“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1]结果此举很有效,宣王立刻接受了姜后的劝说,开始勤于政事。清人王照圆所撰《列女传补注八卷》注曰:“永巷堂途是也。 ”《尔雅·郑注》曰:“衖,宫中道名,故后宫称永巷。 ”[2]《史记》中也有相同意义上的记载:“于是范雎乃得见于离宫,详(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 ’”[3]在这个事例中,司马迁之意是描写范雎佯装不知所闯之地是何地方而“误入‘永巷’”,激起宦者之怒。唐人张守节所著《史记正义》将此处永巷释为“宫中狱也”。细细推敲,张守节此种解释似有不妥,若是宫中之狱,必有狱吏把守,外人怎会轻易“误入”?而宦者更不至于大怒。此处,理解为“后宫”或者“宫中女性聚居之地”比较合适,后宫女性多由女官和太监管制,其他成年男性乱入后宫一般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如此分析,范雎才可能“误入”,宦者大怒也才顺理成章。

二、西汉之时集多职于一身

永巷为后世人所熟知,盖多得益于西汉历史的相关记载。西汉可以看作是永巷发展过程中的巅峰时期,也就是说,西汉时期永巷的职能和功用最为多样,作为后宫的一部分,其地位也自然非常重要。虽然武帝太初元年改永巷为掖廷,但是之后的掖廷之职与更名之前永巷的职能基本上一致,因此可以理解为只是更换名称而已。以下内容均是针对还在使用“永巷”这个名称时的情况展开,更名为“掖廷”以后的情况不包含在内。综合多种史料,西汉时期,永巷的职能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宫中关押犯人的场所(被关押多为女性),实为宫廷斗争的工具。

永巷行使宫中监狱的职能,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多发生在吕后朝。吕后擅权时期,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树立自己在后宫的绝对权威,残忍杀戮,以稳定现状和扫清后路。残害戚夫人而实行的“人彘”便是典型的例子:“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4]之后便对戚夫人施以“人彘”酷刑并诛杀赵王。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记载之一。同样,《吕太后本纪》还提到,当孝惠帝死,太子即位之时,“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5]最后“废帝位,太后幽杀之”,太子因幽禁而死于永巷。《汉书·外戚传》中也有此事的记载。《史记索隐》将永巷释为:“别宫名,有长巷,故名之也,后改为掖廷。”司马贞的解释阐释了永巷之名的来由,但是作为以上事件的注脚,未免太过简略。只道得名,并未说明永巷之功用及职能,更没有其演变的情况。

根据史料,基本可以概括出,西汉时,尤其吕后擅权时,永巷一度成为宫廷斗争角逐的场所,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监狱的功能。无论是戚夫人还是惠帝太子,都是宫廷斗争中的失败者和牺牲品。而这一时期有关永巷的记载,多与此类斗争有关,以至于即使现今,提到永巷这个词,很多人会认为是恐怖的宫廷监狱。其实不然,当时的永巷还具有其他重要的功用。

(二)宫中女性集中居住场所。

此层意义上,永巷为后宫宫女和妃嫔等女性集中居住的场所,如上文所述,西汉前已有此职能,这只是一种延续性的职能。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同阶层和等级的人要按相应规定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皇城之内更是如此。以西汉为例,皇帝多居于未央宫,太后多居于长信宫,而普通宫女和妃嫔即居住在叫做“永巷”的地方,这个地方得名的原因上文已说明——盖其结构如长巷。

《汉书·佞幸传》所载:“嫣侍,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太后怒,使使赐嫣死,上为谢,终不能得,嫣遂死。”[6]此段话意在描写武帝宠臣韩嫣恣意妄为,颜师古注曰:“言上恣其出入也。”后宫为禁地,而韩嫣出入自如,生动地描写了其受宠的程度。并且“以奸闻皇太后”,也就是说韩嫣在“永巷”这个地方有淫乱的行为而招致太后大怒。那么综合以上分析,是禁地,又有女性与之淫乱,此处“永巷”应释为“后宫”,也就是“宫中女性集中居住的地方”,而不应为牢狱。《广川惠忘刘惠传》言:“(刘惠)幸姬陶望卿为修靡夫人,主缯帛;修催成为明贞夫人,主永巷。”[7]“昭信欲擅爱,曰:‘王使明贞夫人主诸姬,淫乱难禁……’”[8]然后昭信 “使其大婢为仆射,主永巷”,[9]铲除了明贞夫人的威胁,实现了自己控制后宫的野心,达到了“擅爱”和擅权的目的。皇帝让宠妃去主管的,而昭信又有理由诬陷有“淫乱”现象的,当是后宫女性所居之地。上文所举范雎之例即是永巷不同时代同种功能的表现。

(三)宫中官署。

此种意义上的永巷,于史料记载中也较常见,是指负责后宫一些日常生活事物的官署,一般分属于少府管辖。永巷和其他管理和服务后宫给养的官署一样,分担宫中一部分日常生活杂务。通俗地说,就是皇宫后勤部门的一部分。

“少府,秦官,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官者官令丞。 ”[10]“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 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卒、厨厩长丞,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祭祀、食官令长丞……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平帝之始四年更名长乐少府。”[11]由以上二例可见,永巷与掌管膳食、掌管祭祀、掌管马厩的分支部门相同,为少府管辖之下的宫中后勤官署。

三、东汉之变动

西汉之时的永巷,无论是太初元年更名之前,还是在称掖廷之时,都是后宫的一种管理多种事务、承担多种功用的地方。而东汉时,进行了一些改动。《后汉书》所载:设置“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12]又设置“掖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事。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本注曰:暴室丞主中妇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13]以上两段引文说明,东汉改变西汉时的方法(只设置永巷,后来只设置掖廷以代替永巷),将永巷和掖廷同时分设为两个官阶相等的属官,都为“六百石”,只是分掌后宫不同事务,永巷掌管“官婢侍使”,掖廷分管采选宫女妃嫔,以及提供后宫女性治病场所,此外,西汉时永巷独特而又“盛极一时”的牢狱功能也属于掖廷。

《文献通考》载:“掖廷局令,秦置,永巷,汉武更名掖廷。令掌后宫人簿账,公桑养蠶及女工等事。后汉掖廷令掌后贵人采女,又有永巷令典官婢,皆宦者,并属少府,唐置二人。”[14]马端临在此处的记载虽然简洁,但是还是比较全面的。这段记载道清了永巷令及掖廷令官职的设置起始和变动,也道清了两汉之时二者设置和职责的变化,即东汉时永巷、掖廷分立,各自掌管后宫的不同后勤事宜。

这样,西汉时永巷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局面被打破,随着职能分工的细化和官署设置的规范化,永巷成为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职能单一的后宫官署,并且与掖廷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即使是在后来王朝不断兴替的过程中,也没有再出现大的变化。

四、东汉之后的稳定无变化

东汉时的这种变动是后宫官署职能分工细化的表现,而此种变化,为后世永巷的职能定下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后世的永巷,职能和功用基本上停留在东汉变制以后的状态,基本上没有过大的变动。

据《南史》所载:“高皇受命,宫禁贬约,衣不文繍,色无红采,永巷贫空,有同素室。”[15]此处意在赞皇室生活之俭朴,衣衫简约素色,后宫宫女妃嫔也很少。这里的“永巷”,是指宫女妃嫔所聚居之地,很明显与东汉改制所设置的主管“官婢侍使”的官职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旧唐书》称赞德宗日理万机、励精图治时,列举了德宗值得称颂的言行:“去无名之贵,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嫔嫱,放文单之驯象。 ”[16]如果对此处“永巷”无法下定论,那么不妨参考《新唐书》中相应的记载:“丁亥,出宫人,放舞象三十有二于荆山之阳。 ”[17]将二者相对比,“宫人”即“永巷之嫔嫱”,皇帝在大赦天下或者标榜励精图治之时往往会采取放归宫女等做法,而德宗此举,正是这种行为,如此看来,永巷,即东汉所设主管婢女侍者之官署。清人徐珂也留有相关记载,在描述选宫女之情状时,“(宫女)入宫后,除配各宫外,置永巷中,所居屋漏墙圮”。[18]除此之外,也对宫女入宫后在永巷的生活进行了很多描写。

东汉之后的史籍中,一般所记载“永巷”,多指后宫掌管宫女奴婢的官署,或者是宫女奴婢所居之地,相对西汉,含义单一。当提及上文所述的西汉之时永巷所拥有的其他职能时,便为“掖廷”等官署所替代。

[1]王照圆.列女传补注(卷二).中华书局.[2]郑樵.尔雅·郑注.中华书局.

[3]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中华书局.

[4][5]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

[6]汉书(卷九十三).佞幸转(第六十三).中华书局.

[7][8][9]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中华书局.

[10][11]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中华书局.

[12][13]后汉书(志第二十六).百官三.中华书局.

[14]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十七)职官十一.中华书局.

[15]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中华书局.

[16]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下.中华书局.

[17]德宗.新唐书(卷七).本纪第七.中华书局.

[18]徐珂.清稗类钞.礼制类·选宫女.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宫女后宫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西汉
伤不起的宫女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