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
2011-03-20袁保平
袁保平
(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江苏 丰县 221744)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双方的和谐互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尽心尽力,学生听得无心无力;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在课堂上看不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看不到学生学习知识的欣喜,更看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改革势在必行。究竟什么样的高中语文课堂才是有效课堂,如何才能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进行语文课堂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途径。
一、充分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有效的集体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集体备课不可流于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无所不谈。集体备课应该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大家在一起备课堂模式,备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备课堂难点突破的过程,备教学案,等等。在集体备课时,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既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商讨,又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这样就能集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只有吸收了别人的经验和智慧,才能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深度。例如高三语文专题训练:成语的使用,同一学校的不同教师课堂效果完全不同。一位教学校验丰富的老师,有清晰的思路,由历年高考成语题目导入,步步深入,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活动,比较有效地解决成语的使用方法。但是这位老师凭着老经验,点播不够透彻,不够深入,缺乏深度,因此在课堂有效性上打了折扣。另一位年轻老师缺乏经验,课堂没有亲和力,满堂灌,唱了独角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讲解,没重点,没针对性,实际上缺乏课堂模式,缺乏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没有把握住如何教会学生学,如“连篇累牍”、“屡试不爽”等这类浅易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也没能掌握住。这位老师也找到了重点的成语,讲解得也很透彻,但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课堂效率较差,学生集体缄口,气氛沉闷,老师所谓的努力备课化为乌有,这样谈何高效?归根结底,他们没有真正集体备课,还是各行其是。集体备课正是集合大家的智慧,提高效率,弥补不足,如果能把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加以结合,经验加上深度,应该会很有效。
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延续和深化,能凸显个人特色。个人备课是深加工的过程,教师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能够点燃思想的火花,深入细致地分析具体问题,得到创新的思想。如《高祖本纪》一文,教师集体备课,明确了教学思路,侧重文言字词和句子,分析了高祖其人。个人备课继续深加工,发现高祖还乡部分很有阅读性,细细品味,发现高祖还乡是百感交集,探究高祖还乡的心态,进而探究中国人还乡的民族心理:衣锦还乡抑或落叶归根。这样的深层探究,彰显个人特色,学生亦满怀兴趣,积极思考与探索。有了课堂模式、重点难点,加上自己的特色:幽默、智慧、煽情等,课堂效果会事半功倍。强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师生和谐互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师生双方的和谐互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因此,要保证课堂的高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有效地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新课改的体现,也是高效课堂的载体,能引导学生主动的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搜集材料,查阅大量的工具书,在此基础上才能解决基本知识点,课堂上,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可大大节省课堂时间,有利于深层次的探究。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要做到人人参与。只有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广泛搜集资料,精心筛选,细致审核,才能群策群力,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
导学案能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前就能清晰地掌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对教学的重难点更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认定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有了第一手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利用前后的黑板、实物投影仪或者口头表达,给学生更多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舞台,这样学生思维会明显活跃,参与度会明显提高,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规范课堂模式,加强师生互动。
我校一直在大力探究高效课堂模式,结合杜郎口课堂模式、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实行了以导学案为引导,课堂展示,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课后巩固的课堂模式。课前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预习,课堂上先由学生做主,展示自己的答案,谈谈自己的看法,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展示,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思维提供最真实的材料,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合作探究能够把问题深度化。这一环节可以小组内探究解决,也可以不同小组之间展示比较,甚至教师也参与探究,这样问题就有了深度,不仅是学生,甚至老师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有的同学说:“愿上海世博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马上有学生指出这个例子没有体现出“小美人鱼”的身份,不符合题目要求,大家点头赞同。学生们说出了很多美丽的句子,如:“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世博会。”等等。学生展示后的合作探究,开阔了思维,丰富了想象,更增加了探究的深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展示的情况,以及课堂出现的症结难点,进行归纳、总结、拓展,让学生加深对自主合作学习的认识。最后的几分钟,回归学习目标,检查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并布置有效的练习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训练。
3.展示语言魅力,营造学习氛围。
语言的魅力是语文课堂高效的内涵,没有美丽的语言,语文也就失去了固有的魅力。首先语文教师要练内功,熟读诗文,腹有诗书气自华。听过上海杨浦中学朱振国先生的课和报告,那富有磁性和情感的声调令我们感动,特别是那如诗的语言令我们如痴如醉。多年以后,每每回味,还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可见语言的魅力是永恒的。用朱先生的语言特色,我学习着赏析诗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破坏了无数个家庭,丈夫血染沙场,命丧胡尘,白骨累累,游魂飘荡,找不到回家的路;可年轻的妻子还在春闺思念,做着一帘幽梦,盼望着丈夫归来时的激动时刻。它有着生与死的离别和痛楚,有着阴阳两隔的迷茫和思念,可以说这是一首人间最悲凉最伤感的诗。师哽咽,生动容。语言的魅力,可以震撼学生,我们在课堂上的点拨,都应该是精彩的,这既能感染学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落实巩固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巩固练习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统,有统必评。真正落实到位,才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只有对作业认真批阅了,才能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统计分析,找到重点难点,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课堂教学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多数同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大问题了,要分析原因,结合好的例子和错误例子,并向外延伸,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不落实巩固练习,课堂教学就会处于一种盲目状态。一位老师在讲解病句专项时,某位同学的答案质疑,让同桌来解释,这位同桌心虚胆怯,不敢回答,老师鼓励去说,该同学大胆回答,而且还挺“智慧”的:“我的答案和他一样。”不料这位老师还客气地让学生坐下了。看到此处,我哑然失笑,课堂效果达到这种地步,真不可思议。我想作业即使没有检查到位,老师也应该让学生说出所以然来,说不出,学生就露馅了,这样做最起码对学生是个督促,在以后的作业中学生才会认真。因此,对巩固练习的检查,是课堂效果的保证。
总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一个过程,也是对新教学理念的深刻体验。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立足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