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毛泽东诗词艺术的辩证手法

2011-03-20左玉灿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昆仑手法同志

左玉灿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同志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和日理万机的繁忙岁月中的文学结晶,它如实地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远大政治眼光和深厚的文学修养。毛泽东同志对创造艺术的唯物辩证法的运用,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同志慧眼独具,充分地观察和艺术地把握了生活的辩证法,并经过典型化的方法,使之艺术地集中。今天,再次认真总结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经验,对于探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和探索文学艺术的基本规律,促进新时期文艺创作的根本繁荣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吸收传统艺术理论,改革创新,从一对矛盾的相对两方面来烘托艺术氛围,达到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在我国的古典艺术理论中,有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①“意在笔先,神余言外”②的说法。在绘画艺术中也讲究“充实”与“空灵”相结合。笪重光在《画筌》中说画“山实虚之烟霭,山虚实之亭台”;③方熏认为画雨“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④显然,这些都是经验之谈,都用精炼的文字概括出艺术作品中如何处理虚与实这对哲学范畴中的矛盾。

虚与实这对矛盾包容十分广泛。实,可以理解为事实,也可特指现实;虚,可以理解为理论、思想,也可以专指理想。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说简明一点,也就是强调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也就是俗称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读毛泽东诗词,可以发现其中自有一种既厚植于现实大地,又闪烁诗人主观情感的奇光异彩;或者说,毛泽东诗词中现实和理想的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以前不少人谈到毛泽东诗词中虚实的辩证关系时,往往以《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其实毛泽东诗词中闪烁着“两结合”诗法的奇光异彩和遐思妙想的作品当推选写于1935年10月的《念奴娇·昆仑》。这首词写昆仑,真可谓愈写愈奇:一是势奇,“横空出世”,昂首天外;二是史奇,“阅尽人间春色”,饱经沧桑;三是物奇,昆仑的漫天飞雪,像三百万玉龙翻舞。景写到这个地方,已经够叫人拍案叫绝了,但更叫人感到惊奇的还是这首词的思奇:一是诗人对昆仑的评说独出心裁,“不要这多高”,“不要这多雪”;二是诗人对昆仑的态度独出心裁,要用倚天宝剑,把昆仑“裁为三截”;三是诗人对昆仑的处置独出心裁,裁成三截的昆仑,“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四是诗人由此引发出来的奇思独出心裁,要让“环球同此凉热”,功罪同受,祸福同享,公道合理,世界大同。像这样瑰丽深邃的遐思妙想,恐怕是我国古代描述昆仑的诗词中所从来未有过的。在这首词中,毛泽东同志用充沛的革命激情把现实中奇特的物像与奇思奇志融合在一起,通体灌注生命活力,把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融合得出神入化、虚实相生,从而使这首词内孕着的雄壮之气,喷薄而出,读之令人动心骇魄,改观易听。这正体现出诗人虚实二字处理之巧妙。因为虚写,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实写,又提示了想象的方向。

二、通过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从动与静两个角度进行艺术尝试,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境界。

毛泽东同志曾说:“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的静止的状态和显著的运动的状态。……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入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⑤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对动与静这一对哲学范畴中的矛盾有着辩证的观点和独特的审美感受。毛泽东同志在处理形似与神似、动与静的关系时,从辩证的观点出发,着眼于神似,又不忽略形似;既注意相对的静态,又着重描写了绝对的动态,而且是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以毛泽东诗词中的意象“山”为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具有了神态飞跃的动态美。你看那“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那“银蛇”飞舞的雪峰,那“飞峙大江边”的匡庐奇秀,那“着意化为桥”的苍翠青山都无不如此,诗人首先采取艺术上的“迂回”法,不直接去写山的高大、险峻、陡峭,而是从侧面、从不断运动的角度酣畅淋漓的来刻画,在1934年所作的《十六字令三首》中,毛泽东同志用“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描绘山的高耸入云;用“倒海翻江卷巨澜”写山的浩大气势,用“刺破青天锷未残”写山的坚劲。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采用“山不动水流则动”的手法,以观赏者的角度出发,巧妙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如“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⑥武夷山本是静止不动的,但毛泽东同志用翻卷飞腾的红旗映衬出武夷山的勃勃生机和飞腾的气势,使观赏者觉得它似乎活起来了,“白云山头云欲立”⑦则是借写白云山上的云朵愤怒而勃然挺立的动态,表现出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山山水水都被动员起来,与红军同仇敌忾的情景。此处的白云山已不再是无情的土石,而是愤然而起的正义之山了。“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⑧则是通过劳动人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改天换地的壮举,写出高山峻岭和神州大地的变迁。这些描写壮丽多姿、新颖别致,使人有目不暇接、高山止仰之感。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有“相看两不厌,独坐敬亭山”,⑨北宋王安石诗中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⑩这些名句都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山的动态,把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色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千古绝唱。

毛泽东同志在描写静景时,也不是如同景物写生,而是以动感写静态,用的是置静于动的手法,《沁园春·雪》就是这一手法的鲜明体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同志面前出现的一派“北国风光”,除“雪飘”外,全是相对静止的,特别是群山和高原,更是千万年不见其变,然而在毛泽东同志的笔下,千里不变的群山却像是银蛇飞舞,万年不动的高原却像是白象奔驰。不仅如此,它们还具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生命和意识。这样,透过生活表象深入生活底蕴的化静为动的艺术描写,人们能够从形象的自我运动(“舞”,“驰”)和自我意象(“比高”),体会到当时蕴蓄于我国人民大众心底的伟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对于拯救民族的危亡,求得生存和发展,显得那么可贵。此外,如《七律·送瘟神》、《西江月·井冈山》等诗词也都采用了同样的手法。

三、运用对比、映衬、反衬等多种手法,使艺术形象更为鲜明,主题思想更加突出。

恩格斯曾说:“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的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伤害的。”在这里,恩格斯是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描写而言,但是对比、映衬、反衬等艺术手法具有使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等作用,对一切文艺作品都是适用的。毛泽东同志就是把这种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运用到诗词创作中,其表现手法之一,就是把客观现实中的巨大形象化小,以此反衬出作品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高大。在《七律·长征》中毛泽东对山的描写用了缩小式夸张对比,先极言其大,五岭的“逶迤”和乌蒙的“磅礴”,的确非一般的山岭可比;再极言其小,它们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 “腾细浪”、“走泥丸”,小得不能再小了。大,是山的真实形象;小,是山在红军战士心目中有形象。同样一座山却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正充分表现了红军气吞山河的胸襟和无畏精神。其表现手法之二,用夸大客观景物的形体来陪衬小于客观自然的人物形象,从而烘托出人物精神的崇高,在《念奴娇·昆仑》中,那横亘于天地之间,超出于人世之上,高大无私的昆仑山,被那个倚天抽宝剑的巨人裁为三截,这个巨人的气概是如此之大,映衬之下一个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在毛泽东诗词中,另外还有相似手法的有“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搏”等。表现手法之三,在词的上阕和下阕或组诗的第一首和第二首中分写不同时代的社会状况,用今昔对比的方式表达主题,如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上阕写白区,新旧军阀之间狗咬狗的战争此起彼落,“洒向人间都是怨”;下阕写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地革命开展轰轰烈烈,作品的主题从两幅截然不同的情景描绘的对比中表达出来。《七律二首·送瘟神》也有相同用法,由于第一首“万户萧疏鬼唱歌”的阴暗画面的映衬,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豁然开朗,更显得“现在”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主,鼓足干劲建设社会主义的灿烂生活的美好。其表现手法之四,运用独特的剪裁手法把美与丑、善与恶的相对立的形象放在同一首诗词中,产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全词借助鸟儿形象比照现实,提示主题,词中的鸟儿——鲲鹏和蓬间雀,一个高大,一个渺小;一个高瞻远瞩,一个鼠目寸光;一个展翅高飞,一个仓皇出逃,大小相衬,正反对比。这就显示了两种人物的两种立场,两种人格的尖锐对立。在毛泽东诗词中,相似用法的还有《七律·冬云》中的“梅花”和“苍蝇”的对比,《七律·到韶山》中“红旗”和“黑手”的对比,等等。王夫子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同理,以美写丑,以丑衬美;以善写恶,以善衬恶,同样能够使艺术效果倍增,它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而且把诗词的思想内容融于审美形象之中,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注释:

①司空图.廿四诗品.

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③笪重光.画筌.

④方熏.青山居画论.

⑤毛泽东选集《矛盾论》(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⑥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

⑦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⑧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

⑨李白.独坐敬亭山.

⑩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

[2]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3]石明辉.毛泽东诗词解析及艺术论.天津教育出版社.

[4]庆振轩,阎军.毛泽东诗词全集辑注.甘肃文化出版社.

[5]罗炽.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华夏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昆仑手法同志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昆仑润滑油
同志
层递手法
『大元帅』与『小同志』
跨越昆仑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OVER THE RAINBOW
昆仑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