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开展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3-20张京波
张京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辅导员在开展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京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要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开展职业指导的骨干力量,高校还需在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培养培训、建立工作模式、健全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辅导员 职业指导 工作实效性 问题 对策
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为例,2003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高校要将学生学费的1%用于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要按照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是这一目标不少高校到现在仍然没有达到。最近一份对北京市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编制及构成的调查资料显示:职业指导专、兼职人员与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为0.55∶1000[1]。近几年,伴随着毕业生对职业指导需求的日益旺盛和辅导员角色功能的不断拓展,辅导员逐步成为各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主要师资力量。一项针对江苏省内高校的调查显示:职业指导教师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占84.90%以上),并以学生工作人员为主体[2]。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开展职业指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讨论。
一、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将是双赢之举
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不仅能够有力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而且能够有效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是实现高校职业指导与辅导员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
(一)能够有力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积极推进职业指导的全程化、个性化发展,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既是新时期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发展的基本目标,又是新形势下广大学生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迫切要求。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发挥其与学生交流频繁,受学生高度信赖的独特优势,切实加快职业指导的全程化、个性化建设步伐。
首先,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而且要引导学生一生的成人成才。因此,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更易于将职业指导实践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也更易于构筑起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到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完整的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
其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涯中交流最多和最可信赖的人,同时也是最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爱好特长的人。因此,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更易于实现具体工作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更易于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易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的统一。
(二)能够有效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当前,职业指导的目的绝不仅仅限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而更应强调其深层次的教育和帮助功能。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能够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职业指导的教育帮助功能,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服务等各项辅导员工作迈上新平台。
首先,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职业指导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能够大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其次,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是辅导员工作的一大特点,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抓手,辅导员以此为主线统领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将有助于其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紧抓工作重点,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推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
二、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明显不足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专门的知识结构和专门的培养训练。但就目前而言,辅导员队伍在这两方面都还存在明显不足。例如2008年河南省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被调查的352位辅导员第一学历是硕士研究生的占20.4%,本科学历占73.9%,专科及其以下的占5.7%;被调查的德育教师(含352名辅导员和137名“两课”教师)的第一学历分散在71个专业中,其最高学历分散在83个专业中[3]。而来自云南省内高校的调查则指出: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在被调查的176名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中只有16人(占9%)有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4]。工作能力的明显不足势必严重制约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的工作质量。
(二)辅导员的时间精力无法保证
职业指导的工作任务重,时间周期长,辅导员在自身工作量十分饱满的情况下显然无法做到分身有术。当前,许多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未作出明确界定,而是笼统地将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务都视为辅导员工作内容。从招生到就业,从课堂到宿舍,从周一到周末,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凡是学生有需要的时间,都是辅导员的上班时间,凡是学生中出现问题,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责任,以至于辅导员被形象地戏称为“保姆”和“消防员”。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很难再拿出太多的时间精力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三)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普遍不强
职业指导需要从业者热心热情,积极主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的工作主动性普遍不够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一直以来辅导员的职业声望不高、收入偏低且出路较窄,很少有人愿意将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终其一生的事业,与成长为职业指导领域的行家专家相比,辅导员更愿意选择升学深造,另谋他路;二是由于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辅导员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普遍不深,他们往往简单地认为学校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工作负担,根本看不到二者的目标一致性和内在统一性。工作被动的结果只能是敷衍塞责和效率低下。
三、提高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明确工作职责是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任务,确保辅导员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和时间精力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其一是要通过明确工作职责为辅导员切实“减负”,帮助辅导员从工作繁杂、疲于奔命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在减少辅导员承担的各类非必须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建设;其二是要通过明确工作职责给辅导员有效“加压”,要充分强调辅导员在高校职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与特殊地位,明确规定辅导员必须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必须深入开展职业指导的相关实践活动,必须积极从事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研究等。
(二)大力加强培养培训
加强培养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相关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辅导员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应切实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一方面合理有序地安排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相关培训,并明确规定其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让辅导员深入企业,深入市场,不断开拓视野,全面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三)尽快建立有效工作模式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模式,一方面可以指导辅导员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把握工作节点,狠抓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和严格辅导员开展的各项具体工作,便于学校检查督促其工作情况,检验评价其工作效果。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聘请校内外专家,针对本校人才培养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尽快建立起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本校校情的有效职业指导工作模式。
(四)切实健全保障体系
政策保障是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从整体上看,辅导员队伍无疑是一支吃苦、乐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然而近年来,辅导员队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逐年加重,而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等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导致队伍的流动性和年轻化特点越来越明显。高校唯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从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培训提高、生活待遇等多个方面入手,切实健全辅导员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引导辅导员安心、放心、专心地走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
[1]阮海涛,王震.高校学生职业指导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16).
[2]“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方鹏.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调查研究——以江苏省高校为例[J].江苏高教,2007,(01).
[3]李军法.普通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杨锐英.云南省普通高校就业指导现状——来自云南省8所普通高校的实证调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8SJB71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