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传报道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宣传报道校园网

张 理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和谐校园”的提出及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把党的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相联系,意味着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可见,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和谐校园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对学院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而做好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载体和渠道,就是宣传报道。

二、宣传报道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一)传播信息,做好上情下达沟通桥梁。

宣传部门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宣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师生员工呼声的重要途径。宣传报道就是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党的决策转化为全院师生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当好党和人民的桥梁纽带,达到双方和谐统一。

一方面,宣传报道将学院党委和行政有关重大决策、会议精神、文件指示等,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师生员工。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在召开党员大会、教代会,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先创优活动等重大活动时,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台、科教城报等校内外媒体及时进行宣传和报道。我院校报《常州工程学院》,曾在第60、61期开辟了“先进性教育专栏”,以大篇幅报道了学院开展保先教育的活动情况;在第86期策划制作了“第二次党员大会专刊”,并刊发了评论员文章 《又好又快,特色发展,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对大会报告作了深刻解读,指明了学院今后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在第87期-90期,连续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版,从大会动员、活动亮点,到整改落实,通过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连续深入的报道,传达了学院党委和行政最新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案,使广大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学院发展思路,掌握建设动态,并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身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另一方面,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民意呼声,也需要通过宣传报道反映给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为他们作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学院校园网曾以新闻形式,报道院工会发起的“我为和谐校园建设献计策”活动,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响应。大家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以学院发展为己任,从和谐校园建设的不同层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计策。

(二)营造氛围,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及时报道校园动态,解读方案制度,密切党群关系,关注师生生活,通过全方位宣传报道,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共同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期间,院工会讲堂就“推动学院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题进行大讨论,拉开了学院民主管理、和谐发展的言论序幕。校报、校园网都对此予以了重点报道,其中,《常州工程学院》报还配合主题开辟了专栏“核心价值观大家谈”,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在全院掀起了学习核心价值观的热潮,营造了和谐校园的氛围。

校训、校标、校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因此,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开展公开征集校训、校标、校歌歌词的活动,以激励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鞭策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多次座谈会,最终确定“励志”、“践行”为我院校训,同时将“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确定为教风;“志存高远,学做并用”确定为学风。校园网在首页设立了“校园文化”专栏,校报则在第65期、69期都对校训、校标、校歌进行了详尽的专题诠释。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宣传报道除了宣传和谐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外,也不能忽视物质文化。我院校园网同样在首页设立了 “人文环境”专栏,图文并茂地诠释和谐校园的外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使师生员工感悟到校园的整体和谐之美,领会学院精神,明晰了环境文化。

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创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师生对于美的独特领悟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曾在全院举办“美在工程共创和谐”师生摄影作品大赛。在比赛中,学院师生用心发现校园中的美,以他们独有的审美视角,用相机定格住学院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一幕幕。比赛结果揭晓后,《常州工程学院》报在第82期,整版刊登了获奖作品,既丰富美化了版面,又给师生带来了视觉享受。

宣传报道要始终树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常州工程学院》报在第94期以《科学发展奏出和谐之音》对学院的和谐之风作了深度报道和总体盘点,为构建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平安的校园营造了舆论氛围,在师生中反响强烈。

(三)引导舆论,培育文明和谐道德风尚。

舆论,即公众的议论,也就是所谓的民意。舆论引导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有力工具,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宣传报道通过关注校园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努力维护校园稳定。

正确引导校园舆论,就是要弘扬主旋律,加大正面报道,化矛盾为理解,化怨气为信心,为学院科学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我们曾在学生中作过一份有关和谐校园的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影响校园和谐的矛盾集中表现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优,贫困生补助,以及优秀毕业生推荐等方面,这也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诚信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围绕学校诚信办学、教师诚信治学、后勤诚信服务、学生诚信对待学习和生活,在全院上下开展诚信教育,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希望促进优良学风、教风、机关工作作风的建设。校园网大力报道了学院开展的各种诚信教育活动,如“讲文明、守诚信”万人签名、“八荣八耻大讨论”、“征信知识进校园”、“杜绝作弊,诚信考试”主题教育,等等。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倡导文明自律,培养高尚人格,共同创建和谐校园。

同时,宣传报道也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校园不和谐之音进行反面报道,加大对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比如,举行“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评比,在校报上刊登“不文明行为”漫画展等,使广大同学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深刻的反省,同时也给平时不注意文明的同学敲响警钟。通过宣传报道,揭示校园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争做具有良好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的新世纪大学生,在校园里培育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

三、如何发挥宣传报道的重要功能

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人是关键,即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通讯队伍。宣传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学在前、想在前、走在前,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组织开展宣传通讯员培训活动,增强宣传通讯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宣传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把握宣传重点。始终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把握重点,关注热点,按照构建和谐校园、服务建设一流高校的要求,着力在牢固思想基础、凝聚师生合力、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宣传报道。牢牢把握宣传导向,着力凝心聚力,大力宣传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及时报道学院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学院各部门在科学发展中取得的新成效、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另外,增强新闻敏感性,对学院的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深度报道。

创新报道内容。宣传报道既有宣传性,又有新闻性,因此报道的内容应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双重价值。要着力在内容上下功夫,贴近师生、贴近校园,找好结合点,加强主题策划,注重深度报道,努力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和亮点。同时,宣传报道的形式也不能千篇一律,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思路,树立精品意识,做到主题宣传声势强大、理论宣传扎实有效、典型宣传深入人心、社会宣传形式多样、网络宣传丰富多彩。

[1]吴兴富.和谐校园构建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戴跃侬.和谐校园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李长春.在第十一届中国记者节暨颁奖报告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11,9:3.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宣传报道校园网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