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地区基层宣传惠农政策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2011-03-20唐景成

梧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惠农党组织政策

唐景成

(梧州学院 公共基础部,广西 梧州 543002)

论民族地区基层宣传惠农政策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唐景成

(梧州学院 公共基础部,广西 梧州 54300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基层惠农政策宣传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由于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基层宣传惠农政策存在许多现实困境,导致惠农政策知晓度不高,制约了民族地区新农村发展。因此,基层党组织宣传惠农政策必须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创新载体和制度化等路径,让农民充分了解、掌握和运用惠农政策,调动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惠农政策宣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党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理解和掌握了惠农政策,才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享有权和监督权,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积极性,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基层惠农政策宣传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由于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基层宣传惠农政策存在许多现实困境,导致惠农政策知晓度不高,制约了民族地区新农村发展。

一、民族地区基层宣传惠农政策的困境

(一)宣传环境特殊复杂

民族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交通和信息闭塞,导致基层宣传环境特殊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居住比较分散。民族地区的村民大多居住在山区,比较分散,一个村很难聚到一起开大会。二是大众传播手段奇缺。由于民族地区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大众传媒如广播、有线电视和网络等没有开通,甚至有的地方还没有通电。三是民族语言迥异。各少数民族语言迥异,甚至很多村民听不懂普通话。四是留守村民文化素质偏低。民族地区年轻力壮和有知识文化的农民基本上外出务工、经商等,留在家里的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识字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对党的惠农政策精神理解不深不透,甚至出现偏差,让部分农民错失许多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也影响了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1]。

(二)宣传主体多元化

目前惠农政策宣传多为“自上而下”的方式,宣传主体多元化,有省区、州市、县的各党政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涉农部门、驻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都是宣传主体,他们的宣传活动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以乡镇基层委员会和村党组织为主要组织形式,是党的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是宣传主体,但却处于我国现行五级行政体制中的最底层,对上级或同级宣传活动没有支配权,导致惠农宣传缺乏主动性和整体规划。

(三)宣传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迫于当地财力的紧张,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宣传惠农政策不够重视,导致宣传投入严重不足。一是宣传人力不足。经调查发现,对于惠农政策的宣传,专门负责人是乡镇党组织的宣传委员,“光杆司令”一人,如果要下乡开展惠农宣传,只能临时抽调乡镇人大、司法、计划生育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几个人的“杂牌军”,而相对于每个乡镇有20个左右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有1000多人的庞大宣传对象,要深入千家万户,只是“杯水车薪”,况且宣传人员整体理论和政策水平不高。二是宣传物力不足。惠农宣传的交通工具、资料印刷、宣传场所等资源严重不足。三是宣传财力缺乏保障。比如惠农宣传的交通工具、资料印刷、人员补贴、村级宣传场所建设等方面费用没有专门资金保障。

(四)宣传形式和内容单一

一方面,宣传方式简单。基层惠农宣传基本上是念文件报纸或者临时写一些惠农的标语,或者是口头传递,大都在沿公路或交通比较发达的农村宣传,对于比较偏远或者交通闭塞的农村缺乏宣传,这些走过场、重形式的宣传方式没有吸引力,农民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宣传内容单一。由于基层宣传人员整体理论和政策水平不高,宣传惠农政策时没有与法律、科普、卫生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或者没有把惠农政策与本地资源优势以及发展思路等农民切身利益或最关心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宣传缺乏实际效果。

(五)宣传工作制度缺失

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在宣传惠农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机构组建、组织策划和激励监督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具体表现在:宣传惠农工作方面没有相应的专门宣传机构组建,要传达上级惠农政策,有的只是临时由乡镇党委宣传部负责,再传达到是村党组织;有的虽然有了专门宣传机构,但没有很好的宣传规划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宣传惠农工作是否实施了?效果怎么样?缺乏相应的实施监督方面的制度规范约束;宣传惠农政策是否有实效,即是否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掌握和运用了惠农政策,部分乡镇党委在这方面对党员干部的年度考核缺乏硬性规定或量化的要求。

二、民族地区基层宣传惠农政策的有效途径

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我党历来重视政策宣传。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更深入更广泛地宣传,为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设的新举措,需要向群众做通俗的、有说服力的解释。”[2]因此,针对现实困境,基层党组织宣传惠农政策必须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创新载体和制度化等路径,这样才能使农民群众理解和掌握。

(一)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增强惠农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宣传环境特殊复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农村千家万户宣讲,才能使惠农政策家喻户晓。因为基层党组织与村民朝夕相处,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能把惠农政策与本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农户、挨家挨户地随时利用各种机会对惠农政策进行宣传、解释或答疑。例如,为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家喻户晓,广西三江县实行书记“下村夜访”工作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寨宣讲全会精神,达到了听民意、解民忧、赢民心、促民稳的目的,实现多方共赢。一是书记“下村夜访”,将党的声音传下去;二是书记“下村夜访”,将群众的意愿带回来;三是书记“下村夜访”,将群众的困难解决好;四是书记“下村夜访”,将党群关系拉近了[3]。

(二)整合宣传资源,形成惠农政策宣传合力

基层组织要整合内部宣传资源。乡镇党委充分认识宣传惠农政策的战略意义。如果宣传惠农政策不到位,那么惠农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就会无法实现,农村工作将无法开展,因此乡镇党委必须整合内部宣传资源,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乡镇涉农部门的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要把宣传惠农政策工作纳入岗位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这既要有硬性规定,又要有具体的量化的要求,并且要贯穿到日常工作当中去,形成惠农政策宣传的合力。例如为推动广西“党组织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张家镇组织镇各相关部门成立了形势宣讲服务队、政策咨询服务队、就业培训服务队、企业解困服务队、项目推进服务队、榕津河整治服务队、帮困救助服务队、助农增收服务队、法律维权服务队、安全生产服务队等10大党员志愿服务队。这些服务队将围绕“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主题,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困难群众为重点,通过开展讲形势、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路子、送物资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势头的目标,用实际行动推进张家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4]。

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主动联合、整合上级宣传资源。针对宣传活动各自为政的困境,基层党组织主动联合、整合中央、省区、州市、县和各级政府的各涉农部门、驻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宣传主体的宣传资源,形成社会各方宣传惠农政策的合力。惠农政策的宣传,不单单是党政宣传部门的事情,涉农部门等全社会都要参与进来。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和各级党组织联合的惠农政策宣讲队,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资源的优势,深入农村、农户或田间地头,把宣传惠农政策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宣传惠农政策的实效性。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广泛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义工和党员志愿者,进村入户、进企业、到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

(三)加大投入,为惠农政策宣传提供物质保障

乡镇党委要加大对宣传惠农政策的投入,一方面,加强宣传软件投入。确保宣传经费、宣传直通车、资料和宣传队伍建设等投入,保障宣传惠农政策工作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硬件建设。要多方筹措资金,上面争取一点,村里投一点,村民通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方式,加大投入,加快村级道路硬化、村文化广场、篮球场、农村书屋等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以及农村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开通,为宣传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广西阳朔县普益乡改变过去乡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建设的做法,而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工程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以及后盾单位的支持。同时,干部群众纷纷自筹资金,义务投工投劳参与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该乡实施“一事一议”村道硬化项目,一期硬化13条村道9852米,高质量通过上级部门验收。上级财政部门继续追加投入,目前二期投入120多万元总长8298米的10条村道正在紧张建设中[5]。

(四)加强培训,为惠农政策宣传提供人力保障

乡镇党委要加强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减少宣传惠农政策出现的偏差,这样才能提高宣传惠农政策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乡镇党委要通过集中和系统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农村党员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还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自觉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等,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例如广西天等县向都镇认真做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该镇通过覆盖种养的农家课堂、党员电教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载体,结合农村党员实际,开展“菜单式”培训,在提高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注重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据统计,该镇去年共举行各种培训班16班次,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和农村党员达1360人[6];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农家课堂和广播电视等方式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创新宣传载体,增强了惠农政策宣传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惠农政策宣传要注重方式方法,否则缺乏实际效果。一方面要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宣传惠农政策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或者结合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法律知识和低炭生活理念等知识,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融政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提高了宣传的效果。比如广西基层党组织在宣传惠农政策时采取广西彩调、粤剧和小品等形式,结合计划生育、家庭美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很受农民朋友欢迎。另一方面,利用电话、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等有效载体,系统全面宣传惠农政策。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党组织服务年”活动,构建热线服务平台。各级组织部门以报刊、电视、网络、热线电话联动的方式,关注群众生产生活热点问题,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和传递群众、企业的呼声,为民解疑释惑,实行针对性延伸服务,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党建网、电子政务网、政研网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和诉求,发表建议和意见,开展政策咨询服务,回答群众的疑难问题。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党员远程服务平台,为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铺设“快速通道”,成为服务农村党员群众和统筹城乡党建的重要载体[7]。

(六)宣传工作制度化,为惠农政策宣传提供制度保障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8]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惠农政策宣传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让农民深入了解、掌握和运用惠农政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使惠农政策宣传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下去,必须要使宣传惠农政策工作制度化。

首先要加强专门宣传组织机构建设。由于惠农政策牵涉到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只依靠乡镇党委宣传部宣传惠农政策是不合适的,必须加强专门宣传组织机构建设,建设由乡镇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的专门宣传组织机构,组建形势宣讲队、政策咨询队和法律维权队等各种专业宣讲队,村里由村总支书负责,各村党小组联合起来的村级宣传组织机构。

其次要加强宣传工作运行机制建设。专门宣传组织机构要层层负责,分工要明确,权责分明,对各种专业宣讲队和村级宣传组织机构进行的宣传工作要纳入岗位工作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宣传惠农工作有成效的专业宣讲队或村级宣传组织机构要进行表扬奖励,树立典型,对宣传惠农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宣传工作运行机制,保证宣传工作有效地开展。

最后要加强对宣传惠农政策工作的监督。要对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要加强领导监督。乡镇党委领导或者人大、政协等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农村检查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惠农政策宣传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重视群众监督。惠农政策宣传工作是否有效,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村民可以通过打免费监督电话或发手机短信等形式向主管部门反映惠农政策宣传工作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惠农政策宣传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总之,惠农政策宣传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民族地区惠农政策宣传的主力军,必须要不断研究宣传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使惠农政策深入民心,为农民群众深入了解、掌握和运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快速发展。

[1]贺喜灿.公共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础工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3):47-51.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等.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08.

[3]龙文,郭善习.三江县书记“下村夜访”宣讲全会精神实现“五方共赢”[EB/OL].http://www.gxny.gov.cn/web/c22/.

[4]平乐县张家镇启动“党组织服务年”活动[EB/OL].http://www.gxny.gov.cn/web/c22/.

[5]容作帆,李小英.惠农政策真给力阳朔普益村民普受益[N].桂林日报,2011-12-14.

[6]潘冬冬.向都镇大力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EB/OL].http://www.gxny.gov.cn/web/c22/.

[7]韦轶柳.广西自治区开展“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初见成效[N].广西日报,2009-09-05.

[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47.

On the Plight and Approach Choice of Grass-root Publicity Campaign of Benefiting-farmers Policy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Tang Jingche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Rural grass-root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the ones that publicize and implement the policies issued bythe Partyand the grass-root publicitycampaign provides the new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with a strongspiritual impetus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Due to restrictions ofnatural environment,social development,etc.in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s,however,there exist various plights with the grass-root publicity campaign of the benefiting-farmers policy,which results in a low publicity of the policy and hinders the new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se regions.Therefore,various approaches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grass-root publicity campaign of the benefiting-farmers policy,including adjust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integrating resources available,increasing spending,strengthening training,innovating publicity media and systematizing,with a view to raising the farmers'awareness of the policy,helping themunderstand and take advantage ofit soas tostimulate their initiatives in the new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ethnic minority regions;rural grass-root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publicity campaign of the benefiting-farmers policy

梧州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08C036)阶段性成果

D42

A

1673-8535(2011)06-0038-05

2011-10-12

唐景成(1973-),男,湖南永州人,梧州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覃华巧)

猜你喜欢

惠农党组织政策
政策
政策
清华党组织公开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退休干部的惠农情怀
助企政策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政策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