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理工科高校人文类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2011-03-20王春江

梧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理工科广西人文

王春江

(广西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广西理工科高校人文类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王春江

(广西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针对广西理工科高校人文类选修课存在总量偏少、比例过低、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与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学生选课权不大、选课指导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人文类选修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广西理工科院校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设置应转变理念、确立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构建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的管理制度的应对措施。

广西理工科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由于我国长期推行的专业教育,地方理工科院校存在着过分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而忽视文化素质的现象,致使目前理工科学生的文、史、哲、艺术类素质含养偏少,部分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素质脆弱、人格缺陷、综合素质不高等令人担忧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我区理工类高校中也普遍存在,这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虽然近些年来,我区几所理工类院校也在积极探讨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既有认识偏差的问题,更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问题。我区理工科院校如何科学设置人文类课程已成为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广西理工类院校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总量偏少,比例过低,结构不够合理

尽管近些年我区理工科院校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和集聚增长的学生人数和需求相比,依然显得很不足,这就使得学生在选课时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合理调配,往往是自己喜欢的课程选不上,自己不喜欢的才有选修的机会。另一方面,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较低,2008-2010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的教学统计数据表明,广西三所理工科院校开设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不足6%。而在国外,人文类公共选修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较大,如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约占20%~25%,麻省理工学院约占20%,德国工业大学中人文课程占有课程总量的1/4,日本一些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社科课程占基础课学分最高的甚至达到了37.5%”。[1]此外,人文类选修课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每个学校基本上都是由现有的师资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均由任课教师自行开设,师资丰富的的院校,开设的课程相对来说内容稍丰富,而师资紧缺的,则开设的课程更是不足,并且每位教师所开设的课程之间没有联系性,更无系统性。

(二)人文类选修课程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与有效的管理措施

对人文选修课程缺乏明确的制度要求和系统的管理措施是目前我区理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缺乏整体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纯粹为开课和选课之需”[2]。开设选修课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是按照教师的专业方向和研究专长来进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需要什么,因而也没有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人文类选修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选课权不大,选课指导不足,导致学生盲目、任意选课

我区高校开设选修课的程序大多数是由学校和教师两方决定的,主要是由教师提出申请,学校教务部门审批,课程内容无系统性,课程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课程设置参与、主动选课方面的权利不大,既无权参与自己的课程设置,又无权决定课程内容,在认可教师选择方面的选择面也不大。另一方面,学生对人文类选修课课程内容的了解不够,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让学生能够了解选修课的课程内容。目前,我区高校在选修课的选课环节上,均没有简要的选课手册或课程介绍等教学信息,致使学生很难对所开设的选修课有一个系统、清晰的了解。另外,由于近几年我区理工类高校的生源不断扩大,每个教师所教授的专业课程工作量大,致使教师投入指导选修课的精力不足,其指导也往往流于形式。正是由于选课权不大、选课指导不足等因素,学生中普遍存在盲目、任意选课的现象,而没能从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完善等发展需求出发,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自然难以得到发挥;甚至有些学生选而不修,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我区理工科院校人文类选修课设置指导思想

高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主要社会职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前苏联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理工分家,专业设置过细,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这些问题在我区理工科院校中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在课程设置中进行改革,加大文化素质教育。因此,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类公共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不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在通过人文类素质教育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人文类课程设置应遵循以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重点,以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深层融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三、我区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设置的几点想法

(一)转变理念,突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1998年教育部出台的 《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明确指出,要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我区理工科院校只有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各种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突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之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主题。学校应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改变以往开设修选课的指导思想,根据本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每年定期召开人文类选修课工作研讨会,以学生需求为主,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开设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人文选修课,强化人文选修课的基础作用。

(二)科学规划,加强人文类选修课课程的设计

对学生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是科学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的关键。学校党群部门、教务部门在课程设置之前要注意收集学生的需求信息,把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与社会、专业的发展相结合,课程体系突出以 “人”为本,把人文素养融入科学教育之中,使学生所学知识有机联系。“在设计体系上,强化人文类选修课的数量、质量和课程开设的多种形式。”[3]如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把综合性、典型性强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为人文素质必修课课程,如果学校资源丰富,还可每年开一门人文类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上,学校应充分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调动师资力量,打造精品的人文类选修课程,形成品牌教育。

(三)加强选修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文类选修课教学质量

我区理工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人文学科和人文师资不足的情况,同时师资层次结构参差不齐也是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就开设人文类公选课的教师专业职称结构来讲,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有高职称的,也有刚进学院大门工作不久的学生辅导员,因此,开设选修课程的质量也有很大差距。如何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文化修养,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因此,我区理工科院校应重视人文类师资的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如有计划地组织举办提高师资素质教育讲习班、研讨班,或者是学历提高班,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文化修养,只有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者,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从而达到促进人文教育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加强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的管理

目前,我区理工类院校普遍存在着人文类公选课教学管理不规范,考核方式不科学的问题。为保证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的教学质量,我区理工科院校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如,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考评与监督制度、学生选修及管理制度等;规范人文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堂秩序、任课教师教学行为、学生行为等方面;建立人文类公共选修课课程考核制度,规范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等方面;建立教学质量考评与监督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及讲课等方面的行为;建立学生选修及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选课时间、选课方式、选课手段、上课行为,对学分要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以达到提高课程质量的目的。

(五)结合地方文化特点开设特色的人文类选修课

地方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我区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风土人情千姿百态。在人文类选修课程的开设中,应充分挖掘优秀的地方文化作为人文类选修课的课程资源,如百色地区的红色文化、桂中地区的工业文化、桂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等优秀的文化资源。实践证明,优秀的地方文化是树立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文化根基之一。因此,把地方文化设置到人文类选修课程中,不仅使课程内容得到扩展,而且更有利于促进人文类选修课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贴近实际,从而达到增强选修课教育的内涵,提高选修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陈元福,韩春.大工程观视野下的工科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南方论刊,2009(12):24-26.

[2]杨从军.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8(22):7-8.

[3]刘树道,刘思安.大势所趋 从长计议 量力而行 推陈出新—对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1.

[4]朱云生.地方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构建探索[J].攀枝花学报,2011(4):8-9.

G07

A

1673-8535(2011)06-0096-03

2011-09-28

广西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0733)的阶段性成果

王春江 (1972-),女,广西融水人,广西工学院组织部副部长,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高 坚)

猜你喜欢

理工科广西人文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人文绍兴
广西尼的呀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