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促进教学与科研包容性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包容性研究型青年教师

王 芳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203

现代大学的三项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这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毫无疑问,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首要职能,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很好地履行了这一职能,它们也常常被称为科学家、工程师、政治家、企业家的摇篮。二战以后,高等院校已经或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一些著名大学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产业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这些大学很好地把握了教学与科研的平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同时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履行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存在着教学与科研失衡的问题。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教学,许多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科研方向;而另一部分高校则过于注重科研,许多教师不得不为了完成科研任务而应付教学,使得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国内许多学者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原因及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如赵兴华(2009年)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及学校的政策导向问题是产生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的重要原因[1];王月健等(2009年)提出了高校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相关建议[2]。我国的高等院校必须解决好教学与科研的包容性发展问题,如此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教学与科研包容性发展的涵义

哲学上“发展”的含义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高等院校的两大职能教学与科研一直都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两大职能之间的对立统一不断推动着高等教育向前发展。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包容性发展[3]是指解决教学与科研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联结,保持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让教师在教学中从事科研,在科研中实施教学,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教学与科研包容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经费不仅投入较少,而且很不平衡。

目前我国对教育投入的经费仍未达到GDP的4%,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甚至低于许多经济十分落后国家的水平。教育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而高等教育既要为经济建设直接输送人才,又要通过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难题为社会经济服务,科学研究的成果更是可以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偏少,使得许多高校只能应付日常运行,很难再有经费去实施发展战略。并且这种投入极不均衡,“985”高校和“211”高校所获得的资金是其他学校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使得这些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就使得各学校处于不同的层级,层级之间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跨越。在国内“985”高校已无竞争对手,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在世界范围内,这些高校的水平又停滞不前。

在各高校内部存在着越是重点学科重点专业,获得的资金越多的现象。这会造成一校之内各学院专业的层级,非优势专业很难维持,更不用说发展。而教师之间也是如此,职称越高收入越高,获得的科研经费越多。很多学校青年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和老教师课题的学术水平即使相当甚至还稍高也会被淘汰,使得许多青年教师成为老教师的“学术民工”,甚至做出了一些成果还要自掏腰包发论文。

(二)对科研和教学重视的程度不平衡。

教学是高校的一个最基本功能,许多高校特别是新办本科院校大多“重教学轻科研”。有些高校对教学管理极其细致和严格,细到每学期布置多少作业和写多少页的教案都有标准并经常组织教学检查和考核,教师为了应付这些检查浪费的精力极大。又由于高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师资力量却未能同步跟上。教师的授课负担太重使得他们再无精力和时间去进行科学研究,这使得这些学校的科研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每个专业都会不断涌现许多新知识、新观点。如果一位教师不参与科研活动,就无法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也无法掌握现代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从而只能采取陈旧的教学方法传授落后的知识,最终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科研成果具有一票否决制,是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审中的刚性条件,而教学则只要不出大的差错就行了。这使得教师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没有时间去思考和研究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上课纯粹是应付,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许多教师还由于科研压力过大,不得不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甚至抄袭剽窃,这样的科研看似成果数量很多,实际上科研质量不高。

203

三、教学与科研包容性发展的对策

高校要克服上述教学与科研包容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同步提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高等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正确定位。

我国共有各类高校500多所,武书连把这些高校划分为研究型、研教型、教研型和教学型。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型高校可以忽略教学,教学型高校可以忽略科研。研究型高校在教学上应该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研究型高校一般在众多学科、众多研究领域都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综合科研实力较强。研究型高校的硕士博士生数量通常超过本科生数量,这些在校的博士硕士生都是高校科研的主力军,所以研究型高校科研人才数量相比其他高校占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由于这类高校的科研设备先进、科研经费相对较多,因此这类学校在科研上应该强调跨学科的重大基础前沿研究,力争取得科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而不应以完成几项研究课题、发表几篇论文为目标。而教学型高校在教学上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在某几个学科或专业上有自己的特色,除应保持这些相对优势的科研方向外,还应该用这些相对优势的科研方向去带动一些相关和相近的方向,从而促进整体科研能力的提高。对于处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研教型高校和教研型高校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上和科研上正确定位,以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教要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正确定位。

教学与科研一方面会互相影响,另一方面会互相促进。高校教师不能只从事教学或只从事科研,但每一位教师或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时期可以有所侧重。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可以承担少一些的教学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教学科研上,承担少量的学术科研任务,通过教师的优势互补实现整个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平衡。高校教师还要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做些毫无意义的所谓学术研究。

(三)建立正确的高校、教师评价激励机。

目前我国对各类高校基本采用同一评价体系,各种学校的排名都设计一些指标对学校进行打分,最后加总就得到学校的排名。首先,单一的评价体系未能体现学校的差异性,比如有些学校规模不大,在一些学科或研究领域却处于领先地位,但这些学校的排名远远落后于综合性大学,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长此以往会造成我国各高校的同质化趋势,而各高校都希望通过合并等一些方法短期快速提升自己学校的排名。其次,这些指标无一例外地以科研为主,科研实力强、科研成果多的学校排在前面,这使得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科研并越来越忽视教学。因此,教育部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使得各高校能重视自身特色,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改变目前对高校经费投入极不平衡的局面,使得各高校的综合实力都得到提升,优先支持实力较弱而又有发展潜力的学校。这样就会使得各高校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高。

同时各高校也要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目前同一高校的教师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职称方面。不可否认,职称高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但这不是绝对的。由于职称评审制度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很多青年教师无论如何努力,收入都无法提高,这极大地打击了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一些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只能在业余时间做科研。各高校应该将教师岗位分为科研为主、科研教学并重、教学为主等岗位,让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岗位类别采取不同的岗位考核标准,并适当兼顾考虑专业之间的差别。高校在收入分配和科研经费的安排上还应该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青年教师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虽然他们目前可能成果不多,但他们精力充沛、对学术有激情、干劲十足。青年时期是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黄金时段,学术成果丰富的老教师的许多有影响力的成果也是青年时候做出的。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并给予青年教师科研经费的支持可以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从而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可以避免他们成为“学术民工”,从而提高科研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

四、结语

高等院校的三项职能在根本上是统一的,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根本目的都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只有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包容性发展,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才能使高等院校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实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王芳.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包容性发展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101-102.

[2]孙桂兰,胥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科研对教学促进作用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1):45-46.

[3]赵兴华.近年来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问题研究述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2):132-133.

[4]张年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8):37.

[5]葛文君.关于高等学校科研促进教学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9):1-3.

猜你喜欢

包容性研究型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