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

2011-03-20陈锦容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用语小班同伴

陈锦容

(闽侯县青口镇中心幼儿园,福州 闽侯 350119)

幼儿期是社会性交往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引导,关系到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能否与他人、集体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为成年后进入社会,具备处理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了社会能力的问题。”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刚接触集体生活,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一起学习、游戏,彼此之间不甚熟悉、了解。此外,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初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考虑别人,他们不了解其他幼儿的情感和需要,缺乏交往能力,不善于协调平等关系,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喜欢找别的小朋友的岔子,常发生攻击性行为;自私自利;爱抢玩具;离群……这就需要我们为他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可以让幼儿学说礼貌用语,每天早上看见同伴互相问候“早上好”,这样不但能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还能使幼儿一日生活有个愉快的开端。“对不起”、“谢谢”也是幼儿间交往的良好手段,我们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幼儿体会到礼貌用语既有必要性又有重要性,如: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声“对不起”,别人就会原谅你;别人借玩具给你玩,你应该说声“谢谢”,下次他会更乐意把玩具借给你玩……从而,幼儿就会知道礼貌用语不仅是尊重别人的用语,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交往手段。成人都知道在不同的社交场合应讲不同的话,然而小班幼儿常常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经常词不达意,表达不了自己的愿望。那么,我们就教他们学说一句话:“请把你的图书借给我看看,好吗?”“谢谢你,帮我把后面的拉链拉上。”“我可以玩你的飞机吗?”……幼儿通过不断地学习锻炼,会逐步形成习惯,无形中交往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离园等待的时间中,引导幼儿自由交谈,相互交流昨天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或介绍自己感到最高兴的事情,或讲述昨天所做的事,或讲述有趣的动画片,等等,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与同伴交往。

二、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小班幼儿尤其喜欢游戏,我们往往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获得一些交往的技能。同时游戏中幼儿的交往是最频繁的,特别是角色游戏,它是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最多的游戏,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从模仿到创造性地反映角色的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往的能力。如在《商店》游戏中,我们事前先带幼儿参观商场,亲自体验如何买商品,并请售货员阿姨向幼儿介绍如何卖东西,应该说些什么、干些什么,等等。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角色言语,了解角色关系,形成一定的角色认知。如幼儿在《理发店》游戏中,“理发师”热情地接待顾客、自然地运用“欢迎光临”、“请进”、“请问”、“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顾客也会说“谢谢”,等等。幼儿关系友好、融洽。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从单纯地给娃娃喂饭到后来请客,给娃娃过生日,送孩子上幼儿园,去理发店理发,去医院看病,等等,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更扩大了与同伴交往的范围,提高了交往的兴趣和能力。除了角色游戏外,其他的游戏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让幼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评价,使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在结构游戏中,我们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提高共同合作的能力。我们还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里要想着朋友,这样朋友才愿意和你交往。

三、走出家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幼儿孤独地面对电视机、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相互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钢筋水泥、高楼深院仿佛给他们构筑了一个个小笼子,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父母平时下班回家防盗门一关,谁也进不来,自己也不去别人家。一些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提供大量玩具让孩子一个人守着一堆玩具自己玩,一台游戏机自己打,一堆图书自己看,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他们怕孩子闹纠纷吃亏,怕孩子跟养成坏习惯难以纠正。这些家长以为这样最保险,实际上却束缚了孩子心理的发展,很容易使幼儿的性格走向两个极端:或蛮横粗暴,或孤僻胆小。这些幼儿一旦进入幼儿园就不能适应,也不会协调同伴间的平等关系,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家长要在日常生活多让孩子招待客人,节假日时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又能增进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可以把小伙伴请进家门,热情相待。只有与小朋友一起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幼儿才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得到锻炼,乐于与他们交往。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它不是一个动向过程,它需要我们做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多交一个小朋友,实际上是在帮助他多打开一个窗口,这样的窗口打开得越多,孩子的视野就越开阔,心胸就越宽广,胆量就越大。相反,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不让他与人交往,那么孩子或者变得孤独、冷漠、不合群、不自信,或者变得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与别人格格不入,慢慢的,对人越来越疏远,心灵的世界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自己,其结果相当可怕。对此,我们要引以为戒。

[1]卢勤.写给世纪父母.

[2]赵立颖.关爱孩子身心健康.

[3]早期教育.2007,(2).

猜你喜欢

用语小班同伴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