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浅析

2011-03-20辛亚宁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实践性写作能力基础

辛亚宁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职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浅析

辛亚宁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职院校的基础写作课程,传授的知识应精要有用,能够迁移成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要突出实践性,创造各种写作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高职基础写作课程教学 实践性教学 “能力本位”

重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特色。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以及教师长期以来采用以讲授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等原因,高职学生的写作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在学了一学年的基础写作课程以后,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错字、病句比比皆是,内容东拼西凑、不知所云,更不用说凭借扎实的写作能力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写作能力不仅影响了高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前景。这充分说明了加强高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同时也要求高职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

一、教学内容精要有用,应能解决实际问题

写作教育是一门“术”课特点明显的学科,实践性很强,教师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以致用,迁移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或者从事相关的研究,而是系统地、科学地掌握基础层面上的写作能力,为今后的各种分支写作(如新闻写作、公文写作等)的学习奠定基石,特别是直接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内容设置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它的“术”课特点,强调它的实践性、实用性。我们强调它的实践性,并不是不讲理论,而是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社会更看重高职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讲理论,做到精要有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有些理论知识进行大胆取舍,围绕学生所需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在具体讲解时,将理论落到实处,让学生学了就能用上。以尉天骄主编的《基础写作教程》为例,教学内容可以分成“写作过程”和“文体写作”两大块,“写作过程”这一部分可以重点讲授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观察能力、调查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及其要领)和文章具体的写作过程(选材、构思、结构、表达、修改)。文体写作部分可以分为两大板块,文学写作部分重点讲散文,附带讲一下评论文的写作,再就是小说,对诗歌仅要求学生了解。新闻写作部分重点突出新闻和通讯的写作。教材其他部分可以一笔带过,有些可以布置学生自学。在具体讲解某一知识点时,将重点落在该理论的实施技术,即详细且可操作的写作要领上,通过举例和适当的训练巩固该技能,达到熟练掌握写作规律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讲联想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举例启发学生进行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相近联想、相关联系、相似联想,然后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构思,学会打开思路并选择一个最佳切入点进行写作。一句话,写作理论是进行写作实践的基础,但要有选择性地讲,落脚点在具体操作和能力培养上。这样可以省时高效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会抱怨课时少,学生也会觉得“学了有用”,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二、“读—写—改”式教法,注重实践

传统的基础写作教学以教师为主,先灌输给学生一大堆写作理论,再举几个例子或范文,最后布置几篇作文了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写作教学吃力不讨好,甚至沦为中学语文课的翻版。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读—写—改”式教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充分调动下发挥最大的潜能。

首先,“读”是有效的阅读,即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这种阅读有着更鲜明的目的性,更有效地介入写作训练的行为之中。教师要“驾驭”好这种阅读,让阅读成为写作课中有效的阅读,真正把阅读与写作统一起来。如讲散文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散文并在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阅读总结出散文创作的规律,同时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以读促写”。

其次,“读”和“写”完成后,教师再布置学生“互批、自批”,然后教师“复批”。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不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叶老曾反复强调“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而高职师范生将来大多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修改作文将是他们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互批、自批、复批”法不是放任自流,它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分组(注意素质好差的搭配)之后,教师详细讲请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和批改要求。学生看了同学的作文后,根据写作要求,在小组开展讨论,看选材是否典型,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中心是否突出,写好批语。批语要写出同学作文中的主要优点和主要缺点。批改完后,将作文还给本人,被批者再针对批语阅读自己的作文,对照写作要求,写好评后感。最后,教师复批。

“读—写—改”方法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开放式阅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写作的学习中来,通过读总结规律,产生写作愿望。学生互相批改既是对写作知识的检验,又在实践中不自觉地应用写作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基础。

三、树立大写作观,丰富写作课外实践活动

写作的广阔天地是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只有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能获得写作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树立大写作观念,就是把写作融入生活这个大背景下,使写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基础写作教学完全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狭小天地,实现由课堂向课外的自然延伸。

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写作实践的机会。目前的高职院校都有教学实习基地,但关于写作教学的单项实习基地还较欠缺。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的中小学和作文培训机构建立作文教学实习关系。学生亲自到中小学课堂听作文评讲课并批改作文,甚至讲作文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进而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如语言表达、材料选择、主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时修改,又是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使他们尽早熟悉中小学课堂,逐渐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待毕业时就已基本具备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资质,起跑快人一步。除了与学校建立实习关系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报社建立新闻写作实践基地,推荐学生前去实习。此外,高职院校的文学社团,院、系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也是写作课的训练园地。这样的写作实践活动应该占该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总之,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学习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而且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增加筹码。

高职基础写作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为他们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依赖于大量有效的写作实践,别无他途可走。当前,在“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引领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就业导向,强化实践教学,已成为基础写作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

[1]贾开吉.高职院校基础写作课程改革浅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2).

[2]祝兆炬.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实践片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

猜你喜欢

实践性写作能力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