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专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1-03-20薛卫华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意识思维语文

薛卫华

(宁德市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宁德 352100)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方面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而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的人能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中真正心之所向的能力,以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形成学习的精神”。(《第五项修炼》)再者,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体,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于‘知’,而终极点在于‘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处理好创造性思维与基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应当怎样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创新意识的涵义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所谓创新能力是指能产生符合某种目标,新颖而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物的能力。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创新意识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现。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1)新颖性。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2)社会历史性。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种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3)个体差异性。人们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相对应,它们对创新起重大推进作用。而这些方面,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

二、中专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共识:“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要实现这一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走科教兴国之路的重点和关键就是提倡素质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实行教育创新,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素质德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倡创新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必须针对中专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中专学生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独力思维能力,个性、性格、气质等逐渐趋于定型。但他们普遍存在着基础差,学习信心不足,学习自觉性不高的毛病。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以情感教育为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并注重知识性与实用性,因为中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知识型的劳动者。

三、中专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1.以情激情,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和兴趣为前提的。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正处在一个智力、心理和生理上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充满着好奇,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的培养,对显而易见的实物和直观信息接收快,敏感性强,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他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要让学生的学习有“食欲”,就必须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老师一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二要让学生喜欢你上的这门课。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能激发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你,你就得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要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使每一位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对老师产生信赖感而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在课堂上能够撼动学生感情的,往往也是教师自身体验的那些感情,所以,教师的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努力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趣,用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用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丹尼尔·戈尔曼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生成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业优异,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当代中国正在开辟一条迈向成功的新道路,高情感智商将帮助人们在这条成功之路上遥遥领先。”(《情感智商》)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端正思想,并改变传统的人才观、价值观,注重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集朋友、导师、楷模于一身,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帮助,热心教导。

2.巧妙设疑,诱发想象,培养学生把握灵感的能力。

灵感既直觉思维,它是一种突发的心灵现象,“是人脑对事物、事物本质其及规律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观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它是构成创新活动的必要因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能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活动是诱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捕捉直觉(灵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又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导演。其方法主要有:(1)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从而真正体现出是学生自己在学语文。(2)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是学生实践活动舞台,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做到精心设计,巧用导语。新颖有启发性的导语,能满足学习的求“奇”心理,使学生上课兴味盎然,全神贯注。一位老师上《故都的秋》一文时,为了快速导入文中意境,授课伊始,便饱含深情地问道:“同学们,秋天是收获和季节,而秋天会展现给我们怎样的景色呢?”同学们便争答道:“金色的稻田,累累的硕果,枯黄的落叶……”正当学生浮想联翩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概括描绘秋色的诗句,有“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流”的丰收图,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悲秋图,又有“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情景。接着顺势发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这一问,诱发了学生的主观情感,他们主动地细数散文中出现的秋景,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基调之中。其次是教师垂范,竞争增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身先士卒”,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背诵课文、规范书写、快速作文等。这些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中专学生的自尊心,自我求成的需要都比较强,所以,在课堂上巧妙设疑,学生竞争释疑,必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对解答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方法主要有:个别竞答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不上或不全由本组同学代替回答等形式。教师在学生竞答释疑过程中,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评价,并在尊重、信任学生意见、建议的前提下,不断地给予启发、诱导。尽量避免僵硬地批评,标准答案式地评价,“填鸭式”地灌输。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路人,而不是保姆,所以,民主、宽松、和谐的求知环境是学生迈向知识顶峰的阶梯。

3.寓教于乐,启发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新的见解的一种方法。有些中学生由于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为此,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敢于“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法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从而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除应用文以外,无论是何种体裁,都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这种感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的;二是叙述亲情、友情,讴歌高尚道德情操的;三是介绍历史文化成就,赞美悠久历史文化,抒发民族自豪感的;四是讴歌爱国志士,抒发爱国之情的;五是抒写作者揭露、抨击、批判的情感因素的。

教师在把握课文的感情脉络的同时,还应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一举一动,每一个设疑,每一种提示,都表情达意,迎合于学生的心态、追求和向往。此时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和谐愉快的。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带着饱满的热情,满怀的爱心和耐心,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地激发、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愉悦,充满和谐。正57如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并且,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拘泥于一般的原有的答案,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如:在上《项链》一文时,让学生想象玛蒂尔德知道了自己为赔偿一串假项链而花了十年光阴后的心理感受,以及其后来的命运,等等。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会无拘无束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而这时教师就会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并被他们那源源不竭的奇思妙想所打动。

例如我在教学“广告词”(综合班第三册第四单元)这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搜集电视、报刊、街头巷尾的广告词,并专门让一组同学加以整理、甄别。如:主题鲜明: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内容真实:舒肤佳——促进健康为全家;形式优美:联想——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语言生动:金利来——男人的世界;意味深长:打字店——不打不相识;药店——自讨苦吃;严重夸张:李宁——一切皆有可能;危害社会:办假证、传销、假药、诈骗,等等。

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不但了解了广告词的内容 (推销商品、介绍服务项目、介绍企业情况;宣传文明观念、推广科学生活方式),了解了广告词的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橱窗招贴),而且了解了广告词的性质特点(主题鲜明、内容真实、形式优美、语言生动),了解了公益广告的作用(文明公约等),了解了垃圾广告、虚假广告的危害(城市牛皮癣)。他们在自己的创新劳动中得到了成功,获得了知识,并受到了深刻而直观的教育。

四、中专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的过程是极其复杂而又细微的,因为学生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方法讲究效率,又要胆大而心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改正。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分寸,突出主体,民主和谐。

一些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导致两极分化的加剧。一些教师怕麻烦,方法简单,大包大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台上夸夸其谈,台下昏昏欲睡的被动局面。

2.允许出错,大胆质疑,努力探究。

一些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往往机械地照搬教参,照本宣科,即使提问也是以教参为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成了只会抄答案的机器了。

3.多样灵活,创设情境,开发思维。

一些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图省事,困守教学“经验”,而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法,或浅尝辄止,依然故我,从而在无形中扼杀思维的开发。

诸如此类,都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祸根,应及时根除。

总之,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探索是创新的起点,发现是创新的前提,而语文教学则是创新的载体。教师应不遗余力地为学生营造活动气氛,激发兴趣,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2002.

[2]郭长桑.心理学专题.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

[3]叶上雄.教育学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5][美]彼得·圣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10.

猜你喜欢

意识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