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在阅读中修炼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张爱玲师范生读书

杨 华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43

英国17世纪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确实,如他所说,读书可以使人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读书能够改造人,不同的阅读喜好能展现人们不同的个性特征。

对未来的教师——师范生而言,读书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朱永新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的,第一条途径就是读书。他认为教师读书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一名未来教师,读书不仅关系个人修养,而且关系到将来担当的育人职责。正因如此,师范教师更应有意识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坚持在阅读中修炼,创建班级、年级,乃至学校阅读文化。

一、回顾阅读经历,修炼阅读意识

或许与社会的浮躁有关,大专段不少师范生阅读量有限,阅读面狭窄,大部分学生满足于快餐式阅读,喜好浏览各类杂志。阅读引导如果以道德说教的面目出现,学生往往会当成耳边风,觉得老师老生常谈,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引导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动情入理的表达方式,布置新颖有趣的作业要求,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谁没有过静静阅读的时光?谁没有经历过阅读所带来的内心的狂喜与深深的落寞?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当我们踏上大专之旅时,检讨一下我们的行囊,如同重新穿越一段精神岁月。过去的光亮会照亮未来的道路,我们给岁月一个小结,是为了汲取能量和教训,在未来飞得更高。

因此,请大家按要求绘制并讨论“我的专业阅读地图”。

这是所有同学都必须提交的“阅读作业”。作业有两种形式,一是文字版的“我的阅读史”,你可以加一个美丽的正标题;二是图画版的“阅读地图”。你可以任选其一完成作业。具体建议如下:

1.文字版“我的阅读史”,包括从童年至当下的阅读旅程,尽可能详细地列出那些影响过你的书籍。其中最重要的书籍,还可以简评一下对你的影响。

2.“我的阅读史”的撰写可以根据你阅读经历中的一些转折点 (往往由上学、遇到好老师甚至一本好书而引起),自然地形成若干部分。

3.文字尽可能地真实朴素,这不是炫耀,而是对我们自身精神发育史的真诚反省。

群共享中提供了一份“我的阅读史”与“阅读地图”的样板资料,仅供参照。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作业,阅读史的梳理既是对以往的总结,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书香引路,成就阅读生活!

这是一封QQ邮件,邮件的主要内容源自“教育在线”网站,主题非常明确,教师以网络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回顾阅读经历,唤醒阅读意识。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百分百完成了作业,而且作业质量很高。个别学生在QQ上留言,说这样的作业让他对自己的阅读做了一次梳理,很受震撼。学生们在一篇篇别出心裁的作业中,认识了阅读在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3岁,我长大了,渐渐孤傲了,但《名人传》却逆转了我。名人们都有伟大的成就,而他们也都是磨难造就的人。他们在漫漫黑夜中摸索前进,坚强是他们心中的航标。贝多芬在双目失明后继续创作乐曲,坚强是他心中的音符;米开朗琪罗在教堂中,即使不甘愿,也仍然全神贯注地雕刻,坚强是他的灵感……我心中孤傲的火焰慢慢熄灭,化作一泓水。

15岁时,回眸成长岁月,我懂得了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既然上天已降大任于你我,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坚强出发吧!

我心中的困惑与迷惘是胡适为我擦去的。翻开《我的母亲》,一个“真”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多少关爱。我们的成长与父母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成长的点点滴滴浸透了父母的血和泪。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竟然遗忘了那么多与父母相关的往事。

我心中的涅槃之火是鲁迅为我点燃的。揭开《呐喊》、《彷徨》的纸页,看到的是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而造成的荒凉萧索的故乡,看到了落魄可悲的孔乙己,看到了受人欺凌,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祥林嫂……弃医从文的鲁迅用一支笔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麻木,带着我领略了文学的高峰。

如今的我20岁了,在阅读中我感悟到,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着: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一刹那的明澈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头顶的天空,带给我人生的梦想与启迪。

43

……

二、理解阅读理论,修炼阅读兴趣

借助对个人阅读史的梳理,学生充分认识了阅读的重要性,但这份认识还只是停留于感性层面。阅读需要感性,但也同样需要理性。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只有真正认识阅读的意义,才能在自己享受阅读的同时,教会学生阅读。师范教师应当谨记师范教育的特殊特性,不仅授生以“鱼”,而且授之以“渔”,让学生了解阅读理论的最新发展,在体验和比较中理解阅读概念。

什么是阅读?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阅读是在不断追寻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原初意义,越是接近作者的观点,阅读就越是成功。但事实上,每个人个性不同,阅读前的经历不同,情感经验不同,导致人们阅读同一篇文本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此,鲁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遗》中才会说,读同一本《红楼梦》,“理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史”。就算是同一个体,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由于阅历发生变化,面对同一文本,仍会产生不同意义。诚如南宋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一词中所描述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面对同样的雨景,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产生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正是从这些角度来看,阅读其实不需要总跟着作者,追寻他所表达的原意。说到底,阅读其实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文字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每个人都能产生属于自己的珍贵的阅读体验,每个人的阅读体验都值得尊重。

理解了阅读,学生自然就能消解原先对阅读的理解误区,不用把阅读看成是负担和受罪,只需要享受自己跟文字的对话过程就行。也就是说,阅读不是功利的,它只是应着每个人心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潜意识。这样的认识无疑将大为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敢说每个学生都能把“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视作人生乐趣,但每天哪怕坚持阅读半小时,那也是阅读修炼的体现。

三、开列阅读书单,修炼阅读坡度

朱永新教授说过,教师要有自己的“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指的是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史梳理后,教师应不断推荐好书、美文,引导学生多向度阅读,尤其注重阅读中“根本书籍”的推荐,培养阅读趣味。相关作品、经典书目的推荐,将为师范生抹上厚实、浓重的人生底色。如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了解相关文学理论、汉语知识,加厚本体性知识根基;学习教育学理论,了解各年段小学生心理,阅读教育心理学相关著作,扎实条件性知识根基。推荐书目的阅读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要能全盘理解并影响心理、思维,使之真正成为师范生的“根本书籍”,那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开列书单后,仍应持续关注,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坡度的阅读”,告诉学生不应怕难,而要逐渐爬坡,登上阅读的又一高峰,体验阅读带来的别样风景。

四、树立阅读典型,修炼阅读成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书,但却不能替代学生读书。说到底,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修炼是学生自己的。那如何检验学生的阅读进度、阅读效率、阅读成果、阅读收获,促进学生的阅读修炼呢?教师应注意树立阅读典型,让读书榜样介绍读书经验。也可以阶段性组织班级读书会等阅读交流活动,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永远不要忽视他们阅读修炼的成果:

张爱玲就像是文艺园里一棵枝繁叶茂、摇曳多姿的树,她把枝叶大大的撑开,尽力伸向不可知的远方。文字在她的笔下,有了真正的生命,直钻到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是真的喜欢,阅读她的书可以从中得到惊奇的快乐,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初识张爱玲是在她的《天才梦》中。“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其他生存的目的”。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傲气与霸气,很难让人联想到那个孱弱的女性作家形象。我觉得她的质地是丝,清绝而孤傲。但这就是那个遗世独立的张爱玲,挥一挥衣袖,便留下满地的芬芳,创造了很多对文坛很有影响的作品。张爱玲一生的道路十分坎坷,这样的人生道路对她的写作风格很有影响,她无法写出很多风格欢快明亮的文章。《花凋》、《金琐记》、《连环套》、《霸王别姬》、《沉香屑》等小说都是以悲剧结尾,她的人生路是造成她文风与众不同的主要原因。但她的文章常常打动人,许多人和她站在一起,她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

张爱玲用她的独特笔触,描写了这段悲欢离合。合上书本,思绪翻飞,让我觉得书中的每个人都离自己很远,但是似乎又近在眼前。“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曼桢的这段话更是不时地回荡在我的耳边。

胡兰成说:“张爱玲的文章,明亮的部分是银紫色,晦涩的部分是青灰色。”我爱她的银紫色,也欣赏她的青灰色。正由于这种和谐的统一,才塑造出了一个完整的,才华横溢的张爱玲!

洗练的文笔,深刻的感受,这只是师范生读书笔记中的一个片段。看到这样的篇章、段落,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书香引路,文明修身”的好处。教育其实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在一本书一本书的积累中,熏陶感染,润物无声。

张潮在《幽梦影》中将读书的境界概括成三种: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月亮在中国文人眼里,向来是特殊的意象。皎洁的月亮,总能让文人们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美丽的情感。把读书的过程与赏月的过程相比拟,正可体现古人对书的挚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月亮,书上的文字只是为你想象出心中的明月提供了材料,真正的“月亮”还要阅读者自己凭借人生阅历去熔炼铸造。但愿师范教师、师范学生都能懂得阅读的真谛,心中明月常在,进行一生不息的阅读修炼。

猜你喜欢

张爱玲师范生读书
九月雨
我爱读书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我们一起读书吧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读书为了什么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