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亚平新诗集《逝川》中的古典意蕴
2011-03-20徐永丽
徐永丽 李 雪
(1武汉工业学院 工商学院 语言文学系;2湖北经济学院 法商学院 基础课部,湖北 武汉 430000)
王亚平先生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曾任教于云南省红河学院,荣退之后,任中华诗词协会主编,新疆石河子大学客座教授。王亚平先生既精于旧体诗词的创作,又善于新诗的写作。其作品曾获“老龙口杯”(沈阳)、“回归颂”(昆明)、“纪念抗战胜利周年”(北京)、“华夏杯”(北京)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其新诗集《逝川》语言典雅素朴,旨意深沉,诗题韵味深远,处处充盈着浓厚的古典意蕴。下面具体分析其新诗集《逝川》中的古典意蕴。
一、诗题的古典意蕴
王亚平先生新诗集《逝川》收诗54首。在这五十多首诗作中,有不少诗作的诗题本身就蕴涵着深深的古典韵味。如第一篇《逝川》“逝川”一词源自《论语》,《论语·子罕篇》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在王亚平先生此诗中,“逝川”的含义不仅有因时间流逝而产生的苍凉悲壮之感,更是对曾经的美好爱情的留念。再如《对酒》,看到“对酒”这个词,我们很容易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的“对酒”抒写的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理想抱负尚未实现的忧思。而在王亚平先生《对酒》诗中所表现的则是对不可避免的人生离别的思索。再如《梁祝一》、《梁祝二》,梁山泊与祝英台生死不渝的爱情传说流传千古,他们忠贞的感情感动无数后来者。诗人在这首诗中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的方向指向梁祝,强调的是对爱情的纯洁的坚持。再如《断桥》,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白娘子与许仙的传说更是流传千年的经典。断桥,是白娘子与许仙携手重逢的地方,其他如《望月》、《踏月》、《听雨》等,这里不再一一而述。由此可以看出,王亚平先生新诗集《逝川》中的部分诗题,或者来自古人的书籍、诗句,或者源自古代的传说,仅从诗题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典雅的古典之气。
二、诗歌语言的古典意蕴。
王亚平先生新诗集《逝川》中的部分诗歌,读了之后给人以缠绵、韵味深长,回味无穷之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选择及运用。王亚平先生的新诗集《逝川》充满古典韵味的语言,而这些诗歌语言或者是直接从古典诗词中恰到好处地拿来,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或者是由诗人自创,同样也给人以古典的感觉。如第一篇《逝川》中的诗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引用《论语》中语句,在诗歌的开头就揭示诗歌的主题,表现对过往的美好的事物的流逝的感慨。“斜晖脉脉”一句,出自晚唐温庭筠的词《菩萨蛮》:“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这是一首小令,词以模仿女子的口吻来写。一个年轻的女子晨起精心梳妆之后,登楼远眺,期待自己心目中爱人能够乘一叶扁舟归来,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女子的期盼又一次落空,她伤心欲绝。“斜晖脉脉水悠悠”此句的运用,使本诗的内涵更加丰富,一是容易让人联想到诗人是在写一段过往的感情。逝去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渐渐老去,更是人生中美好的但无可挽留,无法实现的爱情消失。二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意境与《楚辞》中“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相似。将充满着古典韵味的词句嵌入到新诗中,使新诗不仅具有了古典的色彩,更具有了深层的内涵。再如《对酒》一诗:“把王维的阳关曲斟入杯中/温馨和苦涩/在叹息声中合流。”盛唐诗人王维有《阳关三叠》一诗,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包含着深沉的惜别之情,王亚平先生此句“把王维的阳关曲斟入杯中”,既能让读者在诗的开头就明白此诗的诗旨是与离别有关,又含蓄典雅,别有一番意味。而“易水悲歌/从远古缓缓飘来”一句,则让人联想起古代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身死事败,但是荆轲所表现出的那种悲壮的情绪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成为千古绝唱,而诗人对这两句诗诗意的运用,给《对酒》这首诗染上浓重的悲慨的色彩。再如“人生原本是一杯浓缩了的/一剪梅/喝下去还需细细地/品味”,一剪梅是宋词中的一个词牌,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那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尤为行家称赏。王亚平先生在这里用“一剪梅”这一蕴涵着深厚女性韵味的词语,表现诗中所抒写的离别不仅有壮士的悲慨,更有难以割舍的儿女情长。再如“背负忧郁背负憧憬昂然走进/唐诗宋词的意境”一句,离别是伤感的,然而明天的路依然要走,人生是不断向前的。诗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走进“唐诗宋词的意境”,这是怎样的意境呢?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朵奇葩,唐诗中尤其是盛唐诗人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对未来的强烈的自信,对实现人生理想、建功立业的自信,令无数后人所敬仰,而宋词大量表现出的对爱情的追寻、对离别的哀怨。“唐诗宋词的意境”在这里所表达出的是诗人既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又有因离别所带来的感伤。再如《雨季》一诗中的“淋湿的还有/平平仄仄的眼神”。古往今来形容眼神的词语不计其数,而用“平平仄仄”来形容眼神,尤其新颖,独特,同时还为眼神蒙上一层古典的面纱,给人以悠远的想象。
三、诗歌内容的古典意蕴
王亚平先生的新诗集《逝川》中的古典意蕴不仅体现在诗歌的诗题中、诗歌的语言的表现上,更体现在诗歌的内容中。因为诗题、诗歌的语言是表层的、浅显的、易见的,而诗歌的内容则需读者认真、仔细地领悟。如《黄昏》:“真不敢想象你的影子从地平线上/消失之后/落霞与孤鹜怎样齐飞/春风中那枝玉笛/该怎样横吹/云破月来,崖畔上欲燃的山花/骤然熄灭/竹篱边有谁再踏歌而至/凝视/那株暗香浮动的腊梅//秋千索在黄昏中戛然断裂/真不敢想象我的影子在黄昏中/将怎样消瘦成凄婉的/宋词。”这是一首爱情诗。诗题为“黄昏”,而诗歌内容写的也是诗人在黄昏时等待恋人到来时的焦急、期盼、忐忑不安的心情。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句子,诗人希望心中的恋人能如约而来,但又担心恋人不来。于是诗人开始想象,如果恋人不来,自己将会怎样。在诗人心中,如果恋人不来,“落霞与孤鹜怎样齐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晚霞满天,大雁南飞。在诗人眼中,如果没有了恋人的陪伴,再美好的景色都会黯然失色。如果恋人不来,“春风中那枝玉笛/该怎样横吹”,吹出来的心声,如果没有知音赏,别人又如何能够领会呢?如果恋人不来,“云破月来,崖畔上欲燃的山花/骤然熄灭”,“云破月来”一句出自宋代张先的《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意思是水禽双双对对地并眠于池边的沙滩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万籁俱静。这天晚上原本是有月亮的,然后飘来一团云层布满了夜空,月色便朦胧了。一阵清风过后,云开月出,而花也被风所吹动,在月光中翩翩起舞,在孤寂中与影子相伴。在张先的词中“云破月来”之后,是有花的存在,花朵在月色中、在微风中翩然起舞。而此诗中,诗人别出心裁地写道“崖畔上欲燃的山花/骤然熄灭”,月亮从云朵中出来,欲燃的花朵却骤然熄灭,然而如果恋人不来,在诗人的眼中,再美的月色,再美的鲜花都会黯然失色,甚至于“骤然熄灭”。如果恋人不来,诗人也不会有兴致踏歌而来,于月色中欣赏“那株暗香浮动的腊梅”。宋初诗人林逋的有一首咏梅诗《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此诗为历代咏梅诗中的佳篇,将梅花的形“疏影横斜”,梅花的韵“暗香浮动”形象逼真地刻画出来,将梅花高洁、孤傲的品格写出来。诗人在这里用这一语典,意在说明曾经的竹篱边两人月下赏梅是多么雅致的事情,而这也说明两人的爱情是多么的纯洁。如果恋人不来,“秋千索在黄昏中戛然断裂/真不敢想象我的影子在黄昏中/将怎样消瘦成凄婉的/宋词”。秋千索的戛然断裂,寄寓的是诗人因为恋人不来而产生的失意情怀。诗人在黄昏中的心情就像那表现失意的凄婉的宋词。整首诗都是从假如恋人不能如约而来这一背景下展开想象,不论是山花欲燃的春天,还是天高气爽的秋天,或是有暗香浮动的腊梅的存在的冬天,如果没有了恋人的存在,四季都将变得黯然失色。总之,王亚平先生的这类诗歌荡漾着古典的韵律,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着阅读唐诗宋词般的感受,这在新诗中是很少见的,可以说是王亚平先生新诗创作的一大特点。
王亚平先生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曾在高校中文系执教多年,多年来一直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相关课程,我认为这是王亚平先生新诗集《逝川》具有古典意蕴的原因之所在。
[1]王亚平.当代诗词研究[M].作家出版社,2006.
[2]王亚平.说剑楼诗词[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