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初探

2011-03-20季更生唐智中

文教资料 2011年12期
关键词:学风效能学习者

赵 敏 季更生 衡 红 唐智中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4)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初探

赵 敏 季更生 衡 红 唐智中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4)

本文根据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从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群体行为、教师教学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基于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建议以基础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树立适当的行为目标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有效指导,以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自我效能理论 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自1999年6月首家独立学院诞生以来,经过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数量已达三百余所,在校生总数达100多万人,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以其“民、独、优”的新模式、新机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独树一帜。独立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教育、管理与市场的过分脱节,主要呈现出的是一种以量求生存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势必将影响到独立学院的良性发展。而解决的关键在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内涵建设,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即提升整个独立学院的学风。

1.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

根据浙江师范大学王宪平博士对于“学风”的内涵界定,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从广义上讲,学风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狭义层面的学风。所谓学风建设也可称为建设学风,主要是指通过创新和改革形成新的机制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目的、态度、能力和品质等。

1.1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1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薄弱

调研中发现,独立学院学生中相当部分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和小康家庭,作为从小衣食无忧的“80、90后”,他们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多有特长,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但同时正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规划已由父母进行了妥善的安排,因此在学生的观念中自我奋斗的意识非常薄弱,主动和积极学习的风气很难形成。

1.1.2 学习习惯、方法不当

单纯从智力水平进行衡量,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本一、本二层次的学生并不逊色,而高考中50—100分的差距,很大程度由学习情商的因素决定,也就是 “怎样学习”、“是否会学习”的问题。学习习惯不好突出体现在日常学习中如上课不听、课下不会、考试白卷的不良循环。

1.1.3 缺乏自信和学习动力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都表现了较强的意识和潜力,但其中一部分学生由于高考的失利严重挫伤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自我暗示“能力不足、低人一等”。而在独立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又始终对未来的前途感觉迷茫,畏难情绪较大,学习动力不足。

1.1.4 基础薄弱、目标不明

因为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当,直接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掌握,薄弱的知识基础又使他们无法进一步深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学习兴趣无法形成,没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导致上课的随意性较大,对学习的目的和未来的规划缺乏清楚的认识,不能科学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1.2 影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

1.2.1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据教务和学工部门的统计数据,独立学院学生课程重修的比例和逃课率均在10%以上,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分析原因,学生自以为是缺乏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兴趣,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包括不按时上课、不认真作业、课后不复习、没有学习计划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

1.2.2 从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分析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同学群体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与众多独立学院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宿舍的氛围影响直接关系到全宿舍成员的学习状况,彼此之间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状况密切相关。同时整个班级的班风也影响着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从众效应”的影响,体现出好的班风和宿舍风气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而不良的风气也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学习。

1.2.3 从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调查中,一半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表示不满意,三成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一般,希望老师能够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转变以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我效能理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1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或其它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是自信心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表现。

班杜拉的研究证明:个体的自我效能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自我效能通过思维过程发挥主体作用,通常都会参与到动机的过程之中。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关的活动中行动的积极性高,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而当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和克服时,他当初的效能感就得到了证实,这就维持了动机,即便当个体偶尔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他对有能力取得成功的信心也有助于克服先前操作的消极方面,诱发动机行为。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有关的活动中行为的积极性就低,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和采取相应策略应付困难,这就必然导致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过来又降低了他的效能感。

2.2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就学生而言,学业自我效能影响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在活动中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常常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愿意付出努力,采取各种办法去战胜困难,坚持性高,不轻言放弃,因此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大,有了成功经验之后,又反过来强化自我效能感。因此学业效能两个因子与追求成功的动机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负相关。高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能够预测高的追求成功动机水平,预测低的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高的发展能力自我效能预测高的追求成功动机水平,预测低的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

2.3 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关系。

研究证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征:(1)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2)学习者独立地计划、组织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3)学习者进行自我调控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4)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相对的。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在动机因素。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设置的学习目标越高,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置、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策略运用等自主学习过程来影响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动机性信念和体验到的学业成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4 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选择与成就。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关系密切。自我效能感通过三种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1)“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选择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反之,学生倾向于选择较容易的学习任务。(2)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上付出的努力、持续的时间和适应能力。(3)“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从事某项学习任务时所体验到的紧张和焦虑”。

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在以下两方面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其他与学业成就紧密相关的心理过程间接影响学业成就,如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等。

2.5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班杜拉曾提出以下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1)行为的成败经验。学习者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替代性经验。当学习者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示范者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3)言语说服。通过说服、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指导,来改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4)情绪和生理状态。强烈激动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积极稳定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近年来,基于上述培养途径,有些研究者开始研究具体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行为目标。(2)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成功的机会。(3)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4)言语说服。(5)归因训练。(6)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直接的反馈。(7)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8)努力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3.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策略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学风出现的问题,既不可对学生全盘否定,又不可放任自流,必须加以重视,抓住问题的关键,从加强对学生自我效能培养的角度,采取积极的引导和建设措施。

3.1 以基础教学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中重修和补考率较高的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基本处于基础差—学不好—没兴趣—没信心—成绩差这样一种不良的循环状态。访谈中发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关键在于:听不懂。从大学的课程设置来说,课程的关联度是比较高的,但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不清楚,如果一年级时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学习不扎实,到了高年级程序设计类课程和专业课就如同“听天书”。学生只有能够听懂,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2 树立适当的行为目标,提供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独立学院学生的自尊心相比较同龄人尤为强烈,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体验到成功的经验,会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原则,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材料导入教学,通过不断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经验,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3.3 榜样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当他们一旦看见周围的同学获得成功时,就会增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面对独立学院学生时,应该更多通过替代性经验使学生相信:在同等条件下,他人能够成功,自己也能成功。同类榜样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逐渐克服自卑感,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4 学习策略的有效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进行赏识性的评价,用真挚和热情唤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好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帮助他们逐步具备不断调整自我学习策略的能力。学生在学会“如何学习”的策略之后,面对大学的学习才能够真正做到游刃有余,在“乐学”的环境中,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1]王豆娥,刘燕.从自我效能角度探究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120.

[2]刘杰,庞岚.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 [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6:91-94.

[3]肖志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的关系[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3,8:70-73.

[4]魏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2010,1:13-14.

[5]张庆宗,吴喜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2010,10:137-141.

[6]王宪平.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26-128.

[7]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1:119-121.

猜你喜欢

学风效能学习者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