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观察与思考

2011-03-20嵇宇科

文教资料 2011年12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双语少数民族

嵇宇科

(南京晓庄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观察与思考

嵇宇科

(南京晓庄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本文作者在深入走访新疆地区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基层学校和学生家庭的基础上,试图从现实角度分析双语教育中的问题,并从进一步提升双语教育理念、完善现行政策体系、加大双语教学教材开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新疆地区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必须“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重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并且该地区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拥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新疆地区实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融合,增进民族安定与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疆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据统计,全国以省自治区为单位大规模开展双语教育的地区只有三个:新疆、西藏、内蒙古,而新疆地区开展双语教育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西藏、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构成较为单一,而新疆地区共有53个民族聚居,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2个民族。2005年的人口调查显示(新疆自治区统计局数据,2006):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族有23.7万人,哈萨克族有20.4万人,回族有10万人,蒙古族有1.2万人,柯尔克孜族有0.6万人,这是新疆(伊犁地区)迫切需要开展双语教育的首要原因。

其次,教育是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因素。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而教育在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价值观、保持新疆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最后,教育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大批援疆干部的进入解决了暂时的人才之需,但以十年为限,援疆干部撤回之后,本地培养的人才能否承担起新疆地区经济崛起的重任,关键在于新疆的教育发展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二、新疆地区双语教育观察与问题分析

新疆地区实行双语教育多年,特别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双语教育政策体系,双语教育教学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突出:各种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双语教材大幅增加,从双语教学语言来看,中、小学就分别使用维、汉、哈、蒙、柯、锡、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育规模日益扩大:2008年,新疆就读“双语教学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已突破15万人,“双语教学班”总数已达到5000个;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无论是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都有新突破。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的最新统计表明:目前新疆地区学前、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2346864人,其中接受双语授课的学生25704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1%。民考汉学生21137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9%。少数民族教师为144780人,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达18342人,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12.7%。但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一些教育工作者长期认为在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民、汉两种语言的能力,达到“民汉兼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但仍应加深理解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双语教育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新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维护祖国稳定的深远意义的认识。

有些少数民族家庭,把双语教育简单看作是对汉语语言的学习,将掌握汉语语言作为最终目的,任意中断、改变子女的教育轨迹,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受到系统完整的双语教育。

(二)双语师资依然缺乏

双语教育有别于普通的教育,实施双语教育需要大量的双语教师,尽管现阶段能承担双语教育的师资已大大增加,但与双语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规模相比,双语教师还是严重不足。此外,已在岗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双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不过关,设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很难体现双语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简单采取“填鸭式”教育,难以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在乡镇学校,双语教育师范类专业人员比例相对较低,十分缺乏年轻骨干教师。

(三)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民族间的不平衡、地区间的不平衡、城乡间的不平衡等方面。这些不平衡造成了某些地区双语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疆平均水平。

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归因

(一)良好的政策与执行的偏差

国家及自治区这些年为提高新疆地区教育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然而这些政策具体的执行、相关的地(市)的配套、扶助政策还有不足,双语教育政策的推进缺乏科学的规划,从而使双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阻碍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新疆地广人稀,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区域之间的频繁交往,微观政策较为模糊,因而偏远地区的教学单位有时只能通过个体(学校)来理解领悟并执行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政策。甚至,微观和宏观的失调使得一些地方(学校)双语教育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双语教育存在政策执行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弊端。

(二)城市双语教育与农村双语教育的落差

城市是国家、新疆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试验点,被打造成当地教育的风向标,所以优秀的双语教师、内地交流的骨干教师都在城市学校中从事双语教学,这里聚集了大量开展双语教育教育的人才。可是偏远地区的牧区、山区在原有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就会更为缺乏双语教育人才而且很难得到补充,导致城乡之间的双语教育教学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加上在城市中有较好的双语语言现实环境,大部分人至少可以使用流利的汉语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基本没有精通汉语的人。除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外,少数民族语言主宰了语言交流环境,这不利于双语教育的发展。

(三)没有深刻认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1.家长层面

由于新疆地区牧区较多,也相对闭塞,对外界的信息反映不灵敏,对汉语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牧民认为孩子将来与自己一样也是种地、放牧,学习汉语的意义不大,只要会简单的汉语就可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的子女接受双语教育的态度较为消极。

2.学生层面

由于生活环境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这些学生受家长影响,依旧认为他们的未来生活还是放牧,上学只是一个短暂过程,成绩好坏并无关系,导致这些学生仅仅满足于在课堂听课,进取心不足,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学习、思考。此外,繁重的家庭劳动也占用了大量的课外学习时间。

3.教师层面

首先,一些教师依赖于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一些汉语教师认为双语教育,特别是采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时,汉语就是说自己的母语,自己肯定不会存在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教育、学习方法的重视,从而影响到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四)缺乏专业双语人才

1.地域吸引力不足

人才的缺乏仍然是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新疆地区由于环境的限制,加上经济发展水平低,对人才的吸引力就更不足。新疆地区远离我国政治文化经济发达地区,优秀人才不愿意远赴千里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导致新疆地区吸引的外来人才十分有限。而本地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合适的就业、工作机会的情况更加严重,这就造成基层学校缺乏双语教育人才的困境。在一些边远地区,有的乡村中小学几年才能引进一个合格的双语教师成了常见现象。

2.工作吸引力不足

在少数民族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的转变过程中,各教学单位缺乏专业的双语教师 (双语教师主要是民考汉大学生,这一批大学生汉语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而汉族老师基本不懂少数名族语言,精通两种语言的大学生不愿从事教师职业,而民考汉考生又有大部分不会书写本民族文字)。双语教学不连贯,导致许多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困难,很多人先上少数民族学校2—3年,然后再上汉语学校2—3年,荒废大量时间。加之双语教育资源不均衡,使得初、高中双语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3.原有不合格师资导致教师超编

少数民族家长一部分将孩子从小送入汉校学习汉语,一部分等孩子小学毕业后直接从事牧业生产,造成双语教学生源不足,少数民族老师很多没有了学生。但这些教师都属于在编老师,使得学校岗位已满,无法再招收新教师 (而这些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是作过很大贡献的,我们不能因为教育的改制而让他们面临失业)。而这些老师因为改制造成他们无法教学,只能从事后勤工作,还加重其他老师负担(因为他们无法教学,教学任务就有别的老师代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解决超编问题,由于教育改制导致一些民语教学的老师失去了教学的机会,他们是特定时期教学的功臣,而如今只能从事后勤工作对于他们内心是很大的伤害。同样对教学的老师来说分担这一部分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而且国家用教师的工资在雇佣一个临时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人尽其才。

(五)培训投入与产出的差异

基层学校通过辛苦的寻找,终于招到一些合格的双语教师,通过4—5年的培养,将这些教师培养成了骨干教师。然而城市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有了工作经历、教学水平提升后的大部分教师选择了跳槽,使基层学校无奈地自嘲为“内地教师中转基地”,因为在工资待遇上他们无法超越城市学校,所以只能看着这种现象的发生而无可奈何。

现在双语教育教师的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本地的长时间脱产培训,二是短时间的赴内地培训。这两种培训都在双语师资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问题存在。

1.有一部分双语教师由于自身问题(因为是单职工或家庭原因不愿意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自身承担的费用)不愿意参加学习。

2.由于学校骨干教师教学任务重,如果再去培训,学校教学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不将他们派出学习。

3.短时间的培训因为时间短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长期脱产的培训又由于教师缺乏也不能大范围进行。

4.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实效不足,带来的教师实际收获并不大。

5.支教教师数量有限,而且大部分被留在城市学校,使得偏远地区未得到相应的支援。

四、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体系,重点应该突出在增加偏远地区,特别是牧区和薄弱学校双语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和推进、学校设施的完善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着重是推动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需要强化针对双语教育制定的各类机制,如教育行政机制、奖励机制、督查机制、用人机制、引进人才机制等方面,完善的机制是驱动和保证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最后,尝试推进新疆地区双语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新疆地区地广人稀,地域空间是制约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的突出瓶颈,双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手段。如果这一举措能够实行,受益的绝不仅仅是双语教育教学。

(二)提升双语教育教学理念

双语教育教学,是一种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汉语传授,我们不能简单将它视为汉语普及的手段,而要提高对它的认识,重视其存在的重要性。

双语教育是最符合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教学方法,但我们要立足长远不能局限于双语教学,本地区长期双语教学的经验教训我们要吸取,同时我们也要放眼世界,以其所长补己之短。

双语教育是一种完整体系的教育,而不是一般教育的补充,需要完整的研究教学体系。

(三)加大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建设双语教育师资队伍首先要注重师资培养与培训的有机结合,在师资培养方面可以尝试与内地师范类院校实行定向专门培养,在师资培训方面则要关注语言学习与双语教育教学技能的协调发展。

其次,加强双语教师的培养,并不是只有少数民族地区才具备这个条件,非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不能在少数民族语言方面对其有所帮助,但可以在汉语教学的培养上作出巨大的贡献。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师范类院校有着很多年教师培养和培训经验,这些经验对于西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可以使双语教师系统地在这些院校进行学习,对他们日后的双语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

最后,可以实行特岗教师计划,让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在基层从事1—2年的教学工作。这样循环机制可以使基层有一批合格的青年教师。并且要将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与吸引内地教师走进来相结合,让一些内地教师到这些地区挂职锻炼1—2年,既锻炼这些教师,又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些地区传播。还要将外地学习与本地学习相结合,在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在内长期与汉族教师一起生活向他们学习汉语。在培养合格双语教师的同时,我们还要整理双语教学队伍,我们缺乏的是合格的双语教师而不是双语教师,一些不合格的双语老师我们要对其培训,使其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如果他还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要把他们从教学队伍中调整出去。

教师培训需要时间,为了不影响学校教学进度,我们可以与师范学校建立长期交换机制,如果师范类院系能与一些基层学校建立长期的交换机制,由师范类院校大四学生暂时代替一些主要从事汉语教学的双语教师,让这些教师重新回到大学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既能促进双语教师教学方法的提高,又能使许多师范生提前走入课堂。

妥善解决师资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必然关注的重要问题。双语教育是推动新疆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些从事了三四十年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师让他现在学习汉语难度太大。他们肯定很难胜任未来的双语教学,但他们在特定时期为新疆地区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对这类教师采取买断的形式让其提前退休或者离岗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出路。

(四)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工作

首先,要注重其施教本体为少数民族学生,教材的难度因略低于汉语教材,多增加讨论交流环节,以求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

其次,增加双语教材的本土性,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既要立足与我国国情,强化国家认同感,同时又要添加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通过汉语教育,教授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使其更容易融入汉语教学的课堂当中。

最后,加强辅助教材,配套教材的建设,特别是音像教材的建设。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语音环境,而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能达到所需要求,那么音像教材就可以在学生课余生活中起到补充教学的作用。

[1]陈立鹏,李娜.《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民族教育部分解读[J].中国民族教育,2010.

[2]付东明.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8.

[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

[4]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从田野调查视角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09.

[5]李红兵.国家文化安全视阈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2010.

[6]热玛扎.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

[7]任新丽.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教学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

[8]涂红梅.小议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J].文教资料,2008.

[9]王颖,张雁.美国双语教育之争下的教学模式嬗变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

[10]姚文瑕.发展中的新疆少数民族教育[J].新疆社科论坛,2010.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指导老师: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王宁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双语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2013-2016年新疆地区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
多元文化护理在新疆地区的发展与思考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