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英秀·刘海星·李岳林

2011-03-20任芙康

文学自由谈 2011年6期
关键词:海星

●文 任芙康

赴陇之前的笔记

不日将走一趟甘肃,很是向往,因尚未去过,亦因一直佩服甘肃人。他们讲自己的好,常常不动声色。比如说:“咱甘肃不行,整不好普通话,只是出了一群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没什么名画,只有一批敦煌壁画;没什么好路,只有一条丝绸之路,没什么美食,只有一碗牛肉拉面……”这种似“无”却“有”的句式,据说多达三四十条,囊括政治经济、人文地理,都是绝活,别省皆缺。反观其他地方的人,表扬自己,不论得体不得体,千篇一律,就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形之下,原本就世事沧桑、岁月悠悠的丝绸之路、莫高窟,由甘肃人说出来,举重若轻,便是实实在在、优雅洒脱的大写意。

甘肃人聪慧,可我打过交道者,寥寥无几。而能往“熟悉”上说的,严英秀应该算一个。过往的五六年,从甘肃众多来稿中,尤其看好她,遂多次通过电话,发过她的文章,也退过她的稿子,只是没见过她的样子。但这似乎并未妨碍对她的好印象。严英秀写评论,也写小说,技能全面,文笔飞扬。她写的评论有选刊转载,她写的小说有别人借用,这些都是她功力和潜力的佐证。今日文坛,颇像香火旺盛的佛殿,善男信女不少,而诚心实意的不多。严英秀可以算例外。现在已想不起是些什么事、什么话,形成了我对严英秀零碎的感觉。而今快节奏时代,常有性急的作者,稿子发出三两天,便电话、短信催,以为他的文章,就是上司的急件,而严英秀从无奢求,属于静候裁决的作者。又觉她对长辈尊重,但不曲意逢迎。她也不乏主见,但还没学会强加于人(但愿永远不会)。自然,我对严英秀印象最深的,还是她面临“危机”时的状态。几年前,严英秀的中篇处女作原稿,被人冒名发表,很快又由一家选刊登出。不能说那位“作者”没有任何文字的表演,她毕竟写出“创作谈”一篇,并从容自若地,将别人的小说,梳理成自己的构思。这当然很滑稽,证明其品行素质不强,但心理素质不弱。严英秀没有人脉关系,拿不出化险为夷的预案供自己应急。她当时面临的困扰还在于,之前她尚未登载过小说,而对方于此已小有名气。合乎逻辑地,严英秀劈头而遇的置疑是:除了这一篇,你还写过哪一篇?这种似是而非的诘问,具有混淆视听的杀伤。于是对方本来不占理,却反称冤屈,声言要捍卫名誉,将严英秀递送法庭。

转折在一夜之间到来。幸喜世上发明了电脑,幸喜严英秀的写作使用了电脑。这部小说完稿之后,透过电子邮箱,经历了一段奇特的旅程。何时从甲处发至乙处,何时从乙处发至丙处,何时从丙处发至丁处,何时公开问世,何时选刊转载——整个来龙去脉,顺序清晰,不容错乱,更不可抹杀,哪怕雇来能言善辩的讼棍,也会无计可施。说到这里,除了举足轻重的电脑,又幸喜有了甘肃评论家杨光祖,他以当事人的良知,证实了严英秀的无辜;又幸喜有了上海《文学报》陈歆耕,他以媒体人的公正,还原出事件的真相。当然,对方最终的怯懦,打出白旗,也离不开严英秀沉着的坚持。其实,严英秀才最有资格让对方吃官司,但她婉拒媒体更多的采访,适可而止,就为将这页不快快速翻过。

在整场风波的拉锯中,我留意严英秀的一个姿态,是她始终没有表明自己的民族。看得出她有正常的鉴别,文坛是非就是文坛是非,无涉民族情感,更无关彼此的风俗、宗教、信仰。而在许多本属无伤大雅的纠纷中,有关民族的属性,稍不留意就会脱口而出。如此这般,有时也确有实用功效,比如歪打能正着,甚至不战而退兵。而严英秀诉求权益与公道,就事论事,性质单纯,不依循某些概念去旁生枝节,不附加民族身份去自卑于他人、或自傲于他人。这是不失风度的自我尊重,也是精神意义上的知书达礼。虽然严英秀对自己的民族表示出沉默,但在事情过后,我电话问过她的身世。作为地道的藏族后代,严英秀从小只会藏语,六七岁才第一次听到汉话,十七八岁学习用汉语写诗写散文。相形之下,将严英秀汉语作品据为己有的作者,汉语本是自己的母语,却以取巧之心做事,结果弄巧成拙,实在令人叹惜。严英秀文墨失窃,恰似祸去福来,反而诱使许多人读了她的作品,并喜欢上她的文字。在甘肃以外,更多的杂志约她写稿,小说被排上头条位置;更多的机构邀她开会,发言被列为重要声音。这都证明,多年勤奋开始结出了喜人的果实。

严英秀本是大学教师,然后兼当作家,这并不多见,令人惊艳。而眼下一些文坛名角,靠写作有了些名堂,才被延揽到高校做教授。此等人中,其实良莠不齐,有的压根儿就不知大学为何物。没有经年累月走过教室、阅览室、寝室的三点一线,就等于缺乏最起码的修炼。别看上得讲台,口若悬河,无非东拉西扯,言不及义。突兀的模样,与释疑解惑的身份相去甚远。

这样对比着,更容易显出严英秀的价值。她是学校自己栽种的一棵苗,经微风轻雨的沐浴,又服水土,大有根深叶茂的前程。一边有学术研究的底蕴,一边有形象思维的天资,于是做文学批评见犀利和准确,搞文学创作则书卷气十足。学校自己投资,培养出如此学者型的作家,或可称为作家型的学者,与引进的人才比较,多有差异,不光是神情的不同,更有神韵的不同。消费时代的大学,需要安分守己的学生,亦需要气定神闲的教师。这样才不会辜负占地越来越大的校园,在青春摇荡的阳光世界中,营造出一片教学相长的气象。

严英秀在遥远的西北,紧紧地拥抱文学,并已经有了令人瞩目的开端。但愿她从此远远地疏离文坛,潜心于追求品质的写作。假以时日,人们可望欣赏到她飞天般的翱翔。

2011.1 0.18

检索海星

前年春天,经老乡雁宁介绍,与刘海星相识。往来几句乡音、方言,便多了一位大巴山的兄弟。海星老家江苏,长于四川宣汉,这又添加一分亲近,全因我的父亲。父亲小时跟着亲戚,十一岁徒步四百里,到宣汉学徒谋生。此后数十年,父亲对宣汉籍同事,多有关照;上街遇见宣汉口音的乞丐,总会停脚掏钱。当然,现在刘海星的宣汉,已今非昔比,百姓百业兴旺,财政财大气粗,被探明并已开采的普光气田,规模之巨,当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随着天然气昼夜不息地外输,人民币像雪片般地飞向宣汉。

初识海星那天,送我一套他的《大美中国》摄影集。逐页翻看,没有一张外国照片,没有一张都市照片。可见这个云游五洲见多识广的人,这个长居深圳宠辱皆忘的人,已经在城里住腻了。他不光自己要唾弃烦恼丛生的都市,还企图用相机组合起纯粹的自然景观,引领他人跳离苦海,去追寻一种本原的回归。所以,集子里的多数作品,不光能让人看出独特的技术,还能让人生出起伏的情绪。单说其中的山乡摄影,层层叠叠的梯地,粗粗细细的田埂,似有若无的庄稼,我能明白,那些绝非自然生成的景象,全是由照片中看不见的人,用锄头,用犁耙,再混合汗水描画而成的。这让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闪现出许多少年的往事。故而读到集子里介绍,仅在半年之内,刘海星连续于珠海古元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了摄影个展(尤其是台北的展览,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竟属摄影领域之首次),我毫不吃惊,并能断定,这种超乎寻常的驱动,可能有金钱的力量,但主要肯定是艺术的力量。

时间跑得飞快,转眼两年没了。上月海星自成都来电话,说他十月份要在北京开个研讨会。我以为他又出版摄影集,却被告“这回换品种了”。过了没几天,收到《太阳的眼泪》。腰封上的广告辞是:“六十年来两岸商务印书馆同步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打开书,帮其导读的二位皆声名显赫,谢冕写序,严家炎作跋。这是一种什么概念?这是多高的规格,这是多大的面子!我依然毫不吃惊,亦能断定,此番同样超乎寻常的驱动,肯定不完全是金钱的力量,主要应该是艺术的力量。

据严先生估计,诗卷中三分之一篇章,是写给大巴山的。谢、严二位又都不约而同,表扬了《永远的大巴山》一诗。两位教授的评价,深得吾心。海星唱给巴山的歌,带着情含着意,很硬的时候,又有柔韧;很土的时候,又有雅致。但是,若省去恭维,只讲心里的感觉,为大巴山写诗,比海星更好的,另有人在。

这是我的一个毛病,常常不合时宜,说出一些让人见笑的参照。比如,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万万千千的新诗,都不如郭沫若的《女神》。因为《女神》的呼吸及《女神》的脉搏,与众人同步、甚至燃烧众人的状态,超越了当时所有写诗的才子才女。又比如,我十七岁时读三十年代的情诗,只觉蒋光慈的《牯岭遗恨》为最好。别人眼中此诗可能无甚稀奇,却在我懵懂的心里,莫名地生出异样的恍惚,成年后知道那或可称之为哀婉与凄美。又比如,我曾读到郭沫若中学同窗李冰如被抄家、殴打当晚,写下的一首只有四句的诗:“一走二走三走,都未走出门口。门坎儿本不甚高,是什么将我绊倒?”其惶惑、无助、愤懑,跃然纸上。身陷无法无天之境,七十五岁的老人没有一句恶语,没有一句狠话,但对暴虐的拷问,不着一字,尽得血泪,令无数同类控诉相形见绌。再比如,纵观整段当代诗坛,贺敬之的一系列名篇,顽强地嵌入人们的记忆。不用现实主义的秤,亦不用浪漫主义的尺,自是气象万千,令人高山仰止。无关乎你喜欢与否,屈指数过,风云际会这许多年,绝然无人能比。

我说这些,绕来绕去,其实只想说,论写大巴山,搬出重庆梁上泉,就可告诉刘海星,你进步的空间还富裕。梁诗人今年八十整,仍长年行吟于川北山水间。如对他的诗有兴趣,可以走捷径,只须领略他1963年出版的《山泉集》,只须欣赏严辰为《山泉集》写的序。读罢梁诗,大约更能洞晓谢冕的序里,为什么语重心长:对诗的体悟包括“诗的想象性和表达情感的委婉隐曲”,“还有诗的音乐性(节奏、韵律和音响)”。此为前辈对海星的期许,亦是诗评家忧患新诗远未成型,而对诗歌未来的向往。就新诗创作而言,想有一个好前途,毛泽东的意见还得听:“诗贵意境高尚,尤贵意境之动态,有变化,才能见诗之波澜。”“新诗应当精练,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若把这些话当耳旁风,再有几十年,误打误撞的新诗,仍会活在糊涂里,纵然群星闪耀,皆系流星划过;纵然流派林立,却是浮云一片。

我们已经知晓海星摄影不错,写诗不错,经商不错,却未料他还热衷书法,拿手烹饪。面对这位“复合型”人才,我不太想赞美他多方面的才能,只是折服他多方面的爱好。爱好比才能更重要。一个人趣味广泛,对自身生活有充实和愉悦,也会令别人喜欢和亲近。人生苦短,理应及时行乐,这个乐,就是快乐,快快地乐,不要克制自己的趣味,不要收敛自己的爱好。聪明的海星,从骨子里风雅,一忽儿玩玩动,一忽儿玩玩静,一忽儿玩玩刚,一忽儿玩玩柔,这对那些只懂得一根筋的人,对那些只习惯一本正经的人,对那些只擅长孤注一掷的人,都可以给予人生的启迪。所以,需要谢谢海星。

2011.1 0.8

新交李岳林

十年前的秋天,我很近地观赏过李岳林的《红楼梦大观园》微缩景观,亦很远地瞻望过李岳林本人。他那套费时七年,悉数以百年越南红木筑就的作品,谦称微缩,实则洋洋大观,将《红楼梦》中怡红院、潇湘馆共三十八处景致一网打尽,整体平面占地宽阔,达八十平方米之多。就微缩艺术而言,十足庞然大物;其鬼斧神工,举世罕见。所有的楼台亭榭精雕细刻,扇扇门窗开启自如,细微处如飞檐风铃,轻轻吹拂,竟能摇曳出声。我当时试图数清整套景观门与窗的扇数,柱与拱的件数,眼花缭乱之中,记住后头,又忘掉前头。你实际面对一座无力计量的金库,看过资料晓得,仅院门、房门,便有两千九百八十五扇。所以,如果企望对所有细节“胸中有数”,除了急出一头热汗,惟有叹息作罢。

不久,这一宏伟的微缩建筑群,在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与数十个国家、地区选送的精品狭路相逢,毫无悬念地脱颖而出,斩获当届展会独一无二的特等奖。由此,一顶“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桂冠,经联合国科教文民间艺术组织核准,顺风顺水地飘落李岳林的头顶。

前边曾说,我有过瞻望李岳林的眼福。在天津蝶形体育馆由武警卫士把守的精品厅里,李岳林如影坛巨星出场,被看客里三层外三层地裹拢。远远透过人头攒动的缝隙,我终于得见至少三眼大师的面庞。那脸上并无应景之色,似乎充满急欲突出重围的焦急。

忽忽十年过去,再没见过李岳林。见不到人,反倒正常。纵然大师,如果成天市面招摇,打头碰脸,可以断定,剔除先前的成就,将只剩泡沫簇拥。这期间有几次与人聊天,竟无端地想起李岳林,并拿他做例,说人一辈子,像《红楼梦大观园》这种货真价实的创作,只要俯身做成一件,也就功德圆满。谁能料到,仅过五年,李岳林另辟蹊径,以市井人物群像的细腻刻画,完成了《明清商业街》的巨型新作。偶然间又听到传言,一座恢宏无比的《大明宫》,正在悄然营造。可以想见,若干年后的问世之日,定有又一轮观众的腾欢,亦必为世界微雕史册载下崭新篇章。

不久前北京一个会上,居然有幸长达数日,与李岳林朝夕为伍。彼此谈笑甚欢,虽非旧雨,只是新交,却有一见如故的愉快,全为上得饭桌,都不挑食,又都饭量充沛。更巧的是,日常三餐之中,同将最后一顿当重头大戏,且皆迟至八时之后。我俩毛病类似,恰与晚餐宜早、宜少的保健教导背道而驰,全是体力劳动者的路数,生怕晚饭过早、过少,夜半饿醒,再难入睡。如此吃法,肯定让人见笑,但切磋下来,都认同一个道理,自身感觉如无不宜,乃为大宜也。

前几日,李岳林邀我参与他张罗的一项活动,细问才知,是聚来一帮朋友,交流木头与石头的把玩、制作。我对石、木通有兴趣,觉得大师与我不仅能吃到一路,尚于爱好层面给予提携,也就是栽培兄弟,不要虚度业余。

说来我爱石爱木,也算“发烧”久矣。曾在美国西海岸觅得鹅卵石一枚,色泽漆黑,重约千克,万里迢迢背回,无事就以颠来倒去的耍法,玩弄于两掌之中。十根手指,不经意间添劲不少。十几年前,经朋友中介,购回一尊大石,形似山岳,置于办公室座椅背后。来客都夸如此摆放,寓意不浅,可补偿半生空忙、素无靠山的遗憾。听看官俗语连嘴,不便计较,写下《石头记》一则,聊表心迹。其中有言,“玩石圈中,常有与石俱静、远见卓石、石全十美、石来运转之类吉言妙语,谐趣固有几分,终究只是闲情、奢念之寄托,不可当真”云云。我对木雕亦情有独钟。某年在浙江义乌,发现两匹连体非洲木雕骆驼,造型坚韧,给人大漠孤烟、忍辱负重之感动。一气购回两组四匹,掂量友朋中与骆驼志向相符者,送出一组,表达钦敬;一组留下,借以自勉。人生时有巧遇,在美国迈阿密的店家,碰见一位来自加勒比海岛国的木雕女郎,坐姿调皮,面相妩媚,心下甚喜,又逢打折,便毫不犹豫买了下来。

那日到得李岳林约定地点,可纳三四十人的场所,早已座无虚席,经逐一引荐,均为玩石玩木、制石制木的行家。听说活动通知仓促,仅提前一日,却无人缺席,包括几位来自郊县的白发老翁。大家谈石谈木,亦庄亦谐,得意忘形之际,声高音壮,全无尊卑长幼。之后一干人又移师酒楼,继续神侃。红酒白酒啤酒饮料,各取所爱。但下肚之后,居然皆成酒精,很快酒酣耳热,一一如鸟雀投林。

我当时身陷快乐,难以自拔,仰脖大饮。微醺之中,反倒清醒,静观主人挨桌应酬,率性来去,心头一下豁亮起来。技艺盖世的李岳林,以作品服众,亦以志趣交友,故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他这帮哥们儿看上去凡夫俗子,植根于生活底层,却个个谈辞如云,绝技在身。既有“民间”属性,焉能与酒无缘。奇特出现便在散席时分,众人惜别,目光清澈,话语依依,竟无一醉态。

猜你喜欢

海星
神奇的海星
作品推介
海星
作品推介
追梦小海星
追捕长棘海星
海星
蓝指海星的“大字躺”
奇奇小笨探秘海洋世界(十)小海星,快跑
去往北极的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