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层设计与文山学院的科学发展

2011-03-20杨爱民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文山顶层办学

杨爱民,黄 清

(1.文山学院,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学院图书馆,云南文山663000)

一、战略设计与规划对大学发展的意义

“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以及“如何建设这所大学”,这是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必然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发展战略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大学管理正在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大学组织的服务对象、建设目标、制度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外部竞争愈加激烈,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时代背景等,都对高校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的审视、反思,以观念的变革和制度的创新来实现更加科学的发展。这就要求大学要根据内在的条件和外部的环境来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

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对于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有利于全校师生员工对关乎本校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引领和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实施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从而成功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案例表明,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卡内基-梅隆大学由钢铁大王卡内基捐资创建,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卡内基技术学校—卡内基技术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演变而来。最初的卡内基技术学校是一所行业学校,经由三次大学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今天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已经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佼佼者,是全美前25名大学中唯一一所创建于20世纪的大学。[1](P136-138)所以,自2002 年以来,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大学制定并执行三个规划,即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这表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正在引导我国的大学管理由日常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型。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越来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也面临着发展的重重困境。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明确办学理念,找准自身定位,做好战略规划,努力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顶层设计理念与战略规划的关系

大学是一个巨大而开放的动态系统,欲达到期望的系统目标并实现有效的系统控制,必须依据其发展目标、发展要素和所需条件,对学校事业发展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顶层设计”是源于现代工程学的一种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是以系统思想,自上而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把这一理念引入社会领域,主要指从高端开始,站在战略制高点上,统筹协调各种因素,系统而整体地解决社会问题之道,尤其强调解决问题的规划性、科学性、关联性和系统性。

高校的科学发展需要倚重“顶层设计”予以解决,“顶层设计”的重点在于学校核心理念并基于其核心理念的一级目标的构建,在确定终极目标后,“顶层设计”的所有子系统、分任务单元都无条件地指向并围绕核心目标。然后,再进行组织系统和非组织系统的二级设计。“顶层设计”虽然是自高端开始的设计,但这种“自上而下”的“上”,并不意味着凭空建构,而是基于并高于实践,是对感知和实践的理性提升。“顶层设计”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整体的、系统的、缜密的理性主义思维,在理想和实现、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描绘出一幅合理且可控的“蓝图”,并使它最终体现于“施工”设计之中,强调执行力。

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从不同层面论述了顶层设计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的运用。然而,现实中的顶层设计理念常常被视为与高校发展规划等同,或是被片面地阐释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某项具体目标而设定,这也使得顶层设计理念应有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和体现。事实上,顶层设计与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区别在于,发展战略规划强调从现状分析入手,侧重于为高校的中长期发展设定目标,规定路径,明确措施;而顶层设计则从紧密契合社会需求入手,对高校的自身功能和担当角色进行终极定位,并据此拟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完整解决方案。其联系在于,二者都是对高校的科学发展进行理性设计的重要手段,都注重从目标→措施→结果的过程控制,但顶层设计着重于强调系统化、清晰化和可操控性,而发展战略规划则更强调宏观性、原则性和前瞻性。在实践中,只有将这两种设计方法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指引。[2-6]

三、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学校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

顶层设计是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原则,涵盖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理念定位、战略思路、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等事关学校发展的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等重大问题,是各项工作的灵魂和指针。对一所刚刚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做好顶层设计,就是要明确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在创新办学理念、找准办学定位、厘清办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上做好设计,找准学校发展的节点,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加快学校发展。

顶层设计不仅从宏观上要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概括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等,而且还要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模式、办学类型与类别上做出方向性选择,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航标,具有统领和引导作用,必然要统领学校,引导改革与发展。科学的顶层设计要从全局出发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进行考察和思考,从层次、类型、学科、服务等维度确定学校的多维坐标和原点,找准所处的位置,根据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和思路。

完成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定发展战略,既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校情。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正在由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办学质量和水平必将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核心。因此,顶层设计必须考虑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统筹发展。具体来说,学校发展必须在规范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和学术水平质量、为学生服务和为社会服务、提高办学层次方面下功夫。

文山学院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建立起来的,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1958年的文山人民大学。1977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在文山师范学校内附设师专班,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文山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按照国家教委关于统一高校名称的规定,学校定名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间,在学校发展的关键阶段,曾经历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等统一思想认识的活动历程。2009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文山学院,学校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在转身建设的关键时期,学校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文山学院”、“如何建设文山学院”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文山学院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达成共识,适时出台了代表学校顶层设计的《中共文山学院委员会 文山学院关于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建设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建设文山面向泛珠三角与东盟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机遇,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山学院的战略发展,首先要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相契合,和所在区域的教育发展相协调,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有清晰思路,在发展蓝图上有明确指向,在层次、类型、学科、服务上有清楚的定位,在培养目标上有鲜明特色,在学科专业布局上体现出主次分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特征。

1.树立“教学是立校之基,科研是强校之本”的办学理念。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在运行机制、奖惩措施、分配制度、管理条例等方面加强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度重视学术科研,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一是围绕省州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应用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以区域经济、民族文化为重点,通过对人文资源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自然科学研究以自然资源开发为重点,尤其注重实用技术的研发,争取取得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成果。二是要立足学科发展,加强学术资源整合和学科交叉,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项目;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协同攻关,通过综合性、跨学科的项目研发,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研成果。三是努力创建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设立科研基金,面向社会需求,凝炼研究方向,汇聚创新人才,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2.树立“两个离不开”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学院服务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地方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地方院校的服务支撑。文山学院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认真做好“两个对接”:

(1)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对接。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特点,设立中草药制药技术、矿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冶金技术、物流、旅游等应用专业,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在就业与创业上,要切实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在科技服务方面,重点围绕三七、烤烟、矿业等支柱产业和生物药业、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开展研究,使学院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2)实现与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对接。要积极为州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使学院成为州委、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在充分发展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文山民族研究所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整合资源,成立若干研究所,主动承担地方政府下达的各类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以此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学院的多方支持,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3.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一是要突出教师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关心教师,努力为教师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以学生为本”,一是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选择性”,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方式、内容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核心。

4.树立“硬件做实,软件做强”的办学理念。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文山学院在土地面积、校舍面积、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都需要大力发展,管理制度、教风学风、师德建设等方面也还需要不断强化。通过强化软硬件建设,为学院师生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条件优良、环境优美、和谐融洽的发展环境,创造师生融洽相处、共同发展的和谐校园。

5.树立“开放活校”的办学理念,提升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水平。加强省际和国际交流,开门办学,扩大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山地处中越边境,又紧邻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已逐步成为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域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在国际合作领域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因此,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和推进国际化进程,扩大留学生规模。设立专项基金,积极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并面向世界招聘专家、学者来校工作。同时设立学术会议专项基金,鼓励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举办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高校之间的学术会议和项目合作。还要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四、发展目标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办学目标是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实现的努力方向。作为一所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地方高校,如何在办学目标上与时俱进,跳出传统师范的窠臼,向综合性地方高校目标迈进,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是文山学院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规划发展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发展理念战略化,发展战略规划化,发展规划项目化”。

学校始终遵循教育规律,把党委提出的指导思想作为发展理念,进入学校发展的战略构架,形成师生员工的共识,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十五”期间,学校夯实发展基础,以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可喜成绩。2005年11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良好”,15项评估指标中有8项为A。

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学校党委及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升本”的目标并编制了《文山师专2006~2010年发展规划》,又制定《文山师专“升本”工作实施方案》。五年来,学校始终紧扣普通本科院校的设置标准来进行建设,一切工作皆围绕组建文山学院开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专业数30个,其中师范专业21个,非师范专业9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精心培育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最终实现了“升本”目标。

“升本”之后,学校以更高的标准、更开阔的视野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构筑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和探索,形成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特色化发展”的共识:就是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建设,以达到合格本科学校要求;根据教育发展的特点进行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通过特色化发展,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质量,拓展服务功能,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适度扩大规模,夯实发展基础。明确提出实现“两大转变”、“两大跨越”的奋斗目标。

五、紧紧抓住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点和制约点,强力推进发展战略规划

完善顶层设计的目的是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推动学校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因此,必须找到制约或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点和制约点,具体来讲,就是强力推进学校战略规划即“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1.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是学校的基础,是立校之本。因此,要切实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增加教学经费投入。继续完善学分制,构建与学校定位一致的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研究生教育,扩大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稳步发展民族预科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构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学科布局、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步伐,加强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构以产学研为基本框架,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基本环节,以基础训练和技能培训为基本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师资队伍是高校人才队伍的主体,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思想,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生活和工作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真正实现内涵上的本科教育。力争建立起一支学科、学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建设一支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地方合格本科院校发展的管理干部队伍,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后勤保障队伍的素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

3.实施“科技兴校”战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争取获得云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1个以上;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上;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上,国际合作项目2项以上;投入2000万元科研经费,重点打造5个科研团队(生物资源开发研究团队、民族文化研究团队、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民间艺术传习研究团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团队),力争取得一批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学术科研成果,促进产学研结合。

4.实施“特色亮校”战略,打造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任何学校都应该在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地方大学在凝练形成特色时,要同时注重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建设。地方性是地方大学的基本属性,地方大学深深植根于所在区域,理解地方,立足地方,并在长期服务地方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地方大学应秉承“双向参与、主动适应、良性互动”的精神,积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使命,从为地方服务中凝练特色。校本特色的形成,是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山学院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要以地方性、民族性、开放性为基点,依托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地域文化,加强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

5.实现“两大转变”和“两大跨越”,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强力实施“11351”系统工程,即以建设合格本科院校为一条主线,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一个龙头,以“三大体系”(办学思想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地方体系)建设为支撑,以“五大战略”(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和谐稳校)为保障,以培养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实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术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实现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师范院校向综合院校的“两大转变”,从外延扩大向内涵发展、从新建本科院校向合格本科院校的“两大跨越”。

[1]朱剑.大学发展的航标—大学发展规划[J].教育科研,2011,(20):136 -138.

[2]王伟廉,马凤岐,陈小红.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平台建设[J].教育研究,2011,(2):58-63.

[3]纪大海,杜萍.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0 -42.

[4]纪大海.顶层设计与教育科学发展[J].教育政策研究,2009,(9):28 -30.

[5]丁凤梅.顶层设计:基于地方“211工程”高校学科规划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2-76.

[6]徐敦楷.顶层设计理念与高校的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11 -13.

猜你喜欢

文山顶层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文山肉丁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
加快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