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术后护理
2011-03-19杨徐静刘翠兰沈美琴
杨徐静,刘翠兰,沈美琴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科,浙江 温州 32500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初期表现为蜂窝组织炎、脂肪变性坏死、脓肿形成,甚至沿血管、神经扩散,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纵隔炎、败血症、呼吸道梗阻等,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则危及生命。对脓肿已形成的,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开引流的目的是减少局部组织张力、防止炎症扩散,缩短疗程,减少用药[1]。我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59例,并行手术治疗,现将患者的资料和术后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年龄22~50岁,平均35.8岁。其中颌下间隙感染25例,颊面部间隙感染15例,咬肌间隙感染10例,口底感染8例,扁桃体化脓性感染1例。临床表现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有牙痛史,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病情发展快,病程短,出现全身症状明显,影响进食,局部出现疼痛进行性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皮肤表面发紧、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痛点、波动感、成凹陷性水肿。8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26例入院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2 治疗方法 59例患者均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有26例入院时行急诊手术,有33例入院行抗感染治疗,待脓肿局限、脓腔形成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抗感染、消肿、有效引流、全身支持治疗及消除病灶治疗。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予以全程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
1.3 结果 58例患者术后未出现脑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住院12~30 d后康复出院,有1例入院后病情危重合并纵膈炎,术后第3天拍片示纵隔脓肿,右胸腔大量积液,患者自动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改良创口引流管管理 术中运用双腔或三腔导尿管,把导尿管的水囊剖开,形成一个开口约1 cm大小的开口,利用其多腔起到有效冲洗和吸引,并且可同时经过不同通道进行冲洗和吸引,更有利于彻底的冲洗和促进毒物的排出。由于导尿管比普通引流管重,术后应进行妥善固定,引流管末端接一次性引流袋或接负压球低于创面10 cm放置在衬托物上,以免引流管过重导致牵拉或滑脱。术中医生在脓腔内放置高渗液体,术后0.5~2 h保持负压引流球零负压状态,或暂时夹闭引流管。开放引流管后每小时定时挤压,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做好记录。术后每6h协助医生进行一次冲洗,一边冲洗一边吸引。冲洗液选用3%过氧化氢溶液、0.9%氯化钠溶液、呋喃西林液和复合抗生素液,对脓腔进行反复冲洗,以减少脓腔细菌数量,控制和阻断感染蔓延。操作时加强无菌观念。本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一例导管相关性感染。
2.2 局部肿胀护理管理 术前患者肿胀均较明显,术后虽进行切开引流,肿胀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由于手术的创伤甚至肿胀有所加剧。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困难,引流管是否通畅。协助医生进行局部高渗液体湿敷,选用10%的浓氯化钠溶液,30%的硫酸镁,每小时更换一次敷料。有5例患者分泌物恶臭,肿胀(+++),脓腔内用10%的浓氯化钠溶液冲洗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每天4次,局部选用磺胺米隆50 mL+利福平2片碾碎混匀后局部湿敷,每天更换3次,7~16 d后患者肿胀基本消退。有2例患者术后颌下高度肿胀,呼吸困难,行紧急气管切开后,转危为安。术后联合应用高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及酌情补液,以控制感染、加快体内毒物的排出。
2.3 呼吸道术后管理 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术后重要环节[2]。本组患者有5例术后带经鼻气管插管,术后予妥善固定经鼻气管插管,记录留置体外的长度,进行严格的交接班。同时用灭菌注射用水50 mL以3~5 mL/h的速度微泵维持进行气道湿化,定时予以吸出气管插管内及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此5例患者术后第2~3天拔除气管插管后,呼吸平稳,未发生一例导管相关性感染。
2.4 基础疾病管理 有效控制血糖,在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组有8例合并糖尿病的术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50 mL+RI 24 U微泵维持,每2h测1次血糖,根据血糖调节微泵速度。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发生,如:口渴、疲乏、出冷汗、心率加快等,及时调节速度纠正低血糖反应。其中有6人次患者曾经出现低血糖反应,予高糖推注或进食后,症状缓解。同时术后口腔的机械性自洁作用受阻,并可继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3],故口腔清洁很重要。本组病例有6例口内感染严重,口臭明显,采用口腔冲洗法,选用0.5%甲硝唑和1:5000呋喃西林液交替冲洗,两个护士同时进行,一边冲洗一边吸引,避免患者误吸或窒息。必要时进行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5 饮食管理 患者体温较高,热量消耗大,加之切口引流,以致体内水分丢失太多,因此,应鼓励患者多进水,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强及干硬食物。本组有6例患者口底感染严重,口内切开排脓,无法正常经口进食,术后予插鼻胃管,予每2h鼻饲流质一次。有11例患者术后早期由于肿胀明显,张口受限,采用口内注食(自制注食器,采用50 mL注射器,一段约15~20 cm的输液皮管,皮管套在注射器上并予以固定),这种进食方法一方面解决了患者张口困难影响进食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了食物在口内长留的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提倡少量多餐。糖尿病的患者予以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补充消耗,增强抵抗力,本组患者未发生营养不良。
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治疗难度高及时间长,并发症复杂。我们开展全方位护理,使患者获得心理、生理、躯体的舒适,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1]陈仙芝,丁小勇. 颌面部间隙感染275例临床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2):90-91.
[2]郑顺友,朱形好,李智渊. 口腔颌面部术后气管置管失误原因和教训[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34(3):175-176.
[3]刘传红,张文萍,王玉娇,等.急性心肌梗死并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6):1000-1001.
[4]刘翠兰,江琳艳.舌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病人的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1A):2318-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