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在护理风险防范教学中的应用
2011-03-19宋爱武
宋爱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在护理风险防范教学中的应用
宋爱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护理职业是个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其护理技术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而护理风险又是一种职业风险,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良好的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提升护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护理行为的合法性,使之在护理实践操作中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
心理弹性;积极情绪;护理风险防范教学
心理弹性是一种能够帮助个体缓冲或抵御应激、危机或创伤条件的消极影响,促进良好适应和茁壮成长的积极心理品质[1]。心理弹性的本质是主体通过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达到对客体的一种良好性适应,是主体之于客体的一种特质表现,它包括4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主观上呈现一种积极的和主动的状态;二是在动态变化中达到对外界环境的有效调节与适应;三是它不仅是主体心理上的反应而且是行为上的应答;四是其具有差异性,即个体在反映客观刺激的过程中,其心理弹性不是固化不变的,同样会出现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等方面的特点。情绪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大量有关压力与应对的研究发现[2]:积极情绪促进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的应用,而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能够促进压力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积极情绪水平。Isen等研究发现: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个体的思维更开放、更灵活,能够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抵消消极情绪的心理反应,促进对挑战与挫折的适应性应对,增强心理弹性[2]。由于医疗行业具有双重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因而决定了医疗活动是个高风险的行业,而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风险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常见护理风险有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及健康教育。因此,护理风险防范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患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笔者探讨在护理教学中通过良好的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提升护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护理行为的合法性,使之在护理实践操作中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的发生。
1 教学中渗透存在或潜在护理风险的内容
1.1 导入护理风险问题的存在
护理职业是个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护理工作实施于患者治疗的各个环节,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有了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护生法律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能先行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的缺陷,将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技术操作风险和治疗性护理技能操作风险及非技术性服务中存在的风险告知护生,以提高护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如有机磷中毒者在洗胃时,有可能发生胃粘膜出血或穿孔;电动吸引器吸痰时,有可能损伤呼吸道粘膜出现血性痰;氧疗时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医源性肺部感染;鼻饲时若反复插管可增加患者恶心、呕吐和鼻咽粘膜损伤、声带损伤及声门水肿出血甚至诱发感染;灌肠和导尿时,有可能导致肛门、直肠损伤、穿孔或尿道粘膜损伤出现血尿、尿路感染;未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有可能在医嘱处理、静脉输液、发放口服药等环节出现差错;危重患者在搬运、外出检查时潜在的护理风险;护患交流不到位、解释不清、告知不明会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甚至引发护患纠纷等。
1.2 正确认识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具有可控制性。教师应利用护生间进行操作练习的机会,针对护生在执行治疗性操作时的恐惧心理和害怕操作不当会给对方带来痛苦与损伤的心理压力,给予耐心指导,使护生掌握操作要领,帮助护生发展“成功心理定势”[5],引导护生在遵守护理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大胆尝试操作,使护生从原来“怕出错而不敢操作”转为积极思考“哪里可能会出现差错”,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护理风险。
2 教学内容上强化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
2.1 强调护理行为的合法性
护理行为的合法性包括两大方面,即正确执行医嘱的行为和根据专业特点及患者病情的需要,实施护理权限之内的护理行为。护理行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在给患者做检查、治疗等过程中存在着对患者的侵权行为。据有关报道,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护士造成的占38%[6]。这表明不规范的护理行为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活动中可能会涉及侵犯患者的自由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名誉权等[7]。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护生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他们认为自己只要执行医嘱不打错针、不发错药就可以了,其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患者自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权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护士的行为不仅是个体行为,而是代表医院履行合同,有义务维护患者的权利和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提出国内医疗纠纷经法律途径处理的典型案例和历届护生在实习中发生的差错事例,通过讨论、总结使护生明确哪些护理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使其明确护理行为中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使护生从法律角度认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保护患者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2 强化护理技术操作行为的规范
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杜绝差错事故的基础。(1)教师在示教操作中,应视模型为“患者”,做到操作动作准确、熟练、轻柔,在强调操作原则的同时将操作前对患者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实施于整个演示过程中,即本着操作目的、操作程序、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一体化的原则进行示教,并告知护生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切记“五不能”和侵权行为:不能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能忽视查对制度,不能存有丝毫侥幸心理,不能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能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8];对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未取得患者同意或过分夸张、随意暴露患者身体的敏感部位等都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2)充分开放实验室,让护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根据自己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进行练习,其练习内容与次数由护生自己决定,教师值班时认真辅导并纠正不规范操作。另外,采取抽查、期末考核、临床实习前考核等形式提高护生练习的积极性,促使护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 使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有效衔接
3.1 重视对新技术、新的护理器材的开发应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技术、新的护理器材不断被开发应用于临床,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仍在沿用陈旧的或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方法,导致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不相适应。如教师示教用物滞后于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要,使之操作方法、步骤与临床护理操作不一致,导致护生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的基础性、原则性的护理技能操作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造成护生不会使用新器材或操作不熟练而延误抢救时机。英国NMC组织要求护理教育者有20%的授课时间进行临床实践,以保证其操作知识是当前的,其技能是有效而安全的[9]。美国护理教师的临床护理与教学时间基本各占一半,大约有50%的时间在临床上从事临床护理及科研,这不仅能使理论课与护理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而且能将护理科研的新信息及时带到课堂[10]。这样可避免护生因知识的缺乏、新器材不会操作或不熟练而影响实习质量。因此,临床实践可以提高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授课能力。
3.2 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
应对是个体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樊桂莲等[11]研究认为,在护生实习中期有39.47%的护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尚不过硬,遇事易慌乱、易发生差错。因此,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努力激发护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其对挑战与挫折的适应性应对。
总之,护理技术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导向,对操作常规要适时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理念。
[1]蔡颖,梁宝勇,周亚娟.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80.
[2]郭小燕,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11.
[3]李晓慧,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故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4]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4,39(3):196~197.
[5]张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21~122.[6]梁化岐,张朝元.护士在预防医疗差错事故中的作用与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97.
[7]刘义兰,胡德英,王桂兰,等.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59~360.
[8]李珍.安全护理之我见[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6~60.
[9]汪丽琪,许芳芳,姜丽萍,等.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15):70.
[10]黄万琪.美国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考察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5):91.
[11]樊桂莲,梁爽,张梅,等.新形势下护生实习中期发生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6):109~110.
G420
B
1671-1246(2011)08-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