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2011-03-19黄永清
黄永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浅谈高职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黄永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高职;物理教学;物理学史;教育功能
物理学是高职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物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它是医学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工具、阶梯,医学的所有仪器都离不开物理学原理和技术[1]。物理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素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引入物理学史的教育则有助于这些素质的培养,特别是结合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引入物理学史的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这对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品质以及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笔者结合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简述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重要意义。
物理学史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物理学史的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中学时学习较差,特别是理化成绩较差。笔者对自认为物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将自己物理学得差的原因主要归纳为物理太深奥、教师不会教、自己没努力、对物理不感兴趣、自己脑子比较笨等。加之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普遍认为物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关系,而且学生自身的物理基础也不怎么好,因此更容易轻视物理课。作为物理教师,如何让物理课生动、通俗易懂,并且还要适当地与专业联系起来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穿插物理学史的教育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物理学史是科学发展史,而科学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重大物理理论的突破都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教师在物理学备课过程中,就要收集很多物理学史的资料,如相关物理理论的探索背景、发现过程以及方法论等知识;物理学家的一些生平故事、主要科学成就、趣闻轶事、个人名言等;物理学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在医学上的一些应用,物理学和医学是如何相互促进的以及现代最新科技成果与物理学知识的联系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些教学内容可以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让学生觉得物理是这么有趣而且和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物理,不仅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在课外也能利用好图书馆、互联网等媒介来了解物理学知识及物理学家的生平故事、科学探索过程等。
2 物理学史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努力探索的品质
物理理论的突破离不开物理学家的辛勤劳动和大胆探索。很多物理学家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如牛顿、法拉第、居里夫人等。教师在讲牛顿三大定律时就可以先介绍牛顿的生平故事,如牛顿自幼沉默寡言,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牛顿是如何勤奋自学把自己的数学基础提高,勤于观察和思索,不分昼夜地工作等。曾有人问牛顿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惟有勤奋而已。”在讲电磁感应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如他家境贫寒,13岁在书店当学徒的时候如何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如何一丝不苟地长期实践、大胆探索,同时他也淡泊名利,把各种荣誉、奖状、证书等束之高阁,生活简朴,以至于有人到皇家学院实验室做实验时错把他当作守门的老头。所以,他的成就来源于他的勤奋以及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2]。
因此,在课堂上穿插讲解物理学家如何努力探索的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的品质。
3 物理学史的教育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素质教育中的物理学科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物理学史引入课堂,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物理概念、定律的发展过程,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文史哲学等。在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也从科学家身上学习了思维方法、实验技巧、优秀的人格品质等。
人类生命活动中充满了物理现象,因此学好物理学可以帮助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医学,服务于人民。在医学高等院校的高职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等,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同时,全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素质、思想素质等。
[1]宋大卫.物理应用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施学斌.中学课本物理学家传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G40-03
A
1671-1246(2011)08-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