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
2011-03-19贺兰英
贺兰英
(广东医学院社科部,广东 东莞 523808)
1 医学与医学目的、医学人文精神
关于医学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有何作用等,人们已形成共识,但关于医学的学科性质,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我国1979年版《辞海》中给医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1]。”近代以来,许多志士仁人已经意识到由于医学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应用实践,医学不仅仅是研究人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疾病预防和治疗等的自然科学,还是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科学。德国杰出的病理学家魏尔啸在他1849年发表的《科学方法和治疗观点》一文中提出了“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著名论断。我国著名理论家于光远1982年在《关于科学分类的一点看法》中提出“很明显,医学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两大科学门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因为医学的对象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界物质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又是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的,他的健康和疾病受到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有些疾病甚至完全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引起的。”这一论述明确了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贺达仁先生在《医学伦理学辞典》中提出: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由此可见,医学是一个囊括范围很广,涉猎内容较多的学科。我们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和探讨医学,必须从医学的发展中去领会它的本质。
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人类也就开始寻求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治愈疾病的方法和手段,于是产生了原始医药。医学最初目的是为缓解病人病痛、治愈病人疾病。人类对疾病和人体的认识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文明早期,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各文明古国都出现了原始的、简单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表现为一些零散的医疗技艺和技巧,医学处于萌芽阶段;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语言和文字时,人类也开始对长期以来积累的医疗技艺、技巧进行分析、归纳、综合,通过人类的抽象思维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出现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医学,但这一时期的医学还是比较浅显和粗糙的;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探索世界新方法的出现,自然科学各门类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发展起来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应用到医学领域后,医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采用实验研究、现场调查、临床观察等新兴研究方法,探索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人体奥秘和致病、治病的机理,从而使医学在20世纪发展成现代医学。预防疾病也是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寻找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在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并在我国古代医学发展中出现了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思想和措施;西方近代以来在对传染病的治疗和研究过程中,人们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出现了现代预防医学。
综上所述,医学发展的历程是人类寻求预防疾病、减轻病痛、治愈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目的实现的过程,也是人类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尊重思想、尊重灵魂、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过程。
2 医学目的的特点和内容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医疗活动也不例外,具体的医疗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医学目的的最终实现。
2.1 医学目的具有客观性
医学能做什么、能达到什么目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而会受到医学自身的发展水平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制约。人类的认知水平和医学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医学目的的制定和实现。医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类对人自身、疾病的认识是具有阶段性的,人类不可能要求医学实现超出医学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因此医学目的的制定要符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医学目的具有客观性。医学目的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医学目的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限制,即医学目的的制定应当与当前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当地人们的文化心理相适应。医学目的要限制在当前社会经济能够承受和社会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2.2 医学目的具有历史性
人类对人体、疾病、健康的认识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医学发展经历了医学萌芽时期、经验医学、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不同阶段。伴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也由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时代。不同历史时期,医学发展水平不同,其满足的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领域与能力不同,不同时代医学目的也有差异。“医学目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范畴。医学目的的提出与设定取决于人类对医学本身的认识程度和利用程度,医学目的的具体化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医学科学及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因而医学目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总会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2]。医学目的经过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因此,医学目的具有历史性。
2.3 医学目的具有多维性
作为医学实践客体的人,包括人类整体、人类群体和人类个体。社会中的人由于其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同,个体的主体观念、死亡观等主观意识存在差异,每个人对医学的需要和期望也会不同,医学目的具有多维性。在医疗实践中,人们往往会由于特殊条件下的特殊需要而对医学有不同的期望,最广泛的是基本的或传统的医学医疗服务,即满足人预防疾病、减轻病痛、治愈疾病的需求;其次是对医学较高层次的需求,表现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最高层次的需求表现为采用医学高技术满足个人医疗需求、提高生存质量、延缓死亡等。医学目的的多维性要求人们在从事医疗服务实践、实现医学目的时,必须顾全大局,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对医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医学项目有所取舍。
综上所述,医学目的的制定取决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即从人的内在尺度和物的外在尺度来考虑。在社会实践中,人不仅依据自己的内在尺度,还依据物的外在尺度来衡量自己的活动。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事物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在医学活动中,人按照自己的“需要”、“欲望”、“目的”等内在尺度对医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同时人还要按照医学发展的水平和程度等“物的尺度”进行考量,即医学可以满足人的哪些需求以及满足的程度。
医学不是可以满足人的任何需求的。当代高新医疗技术不断涌现,同时也出现了医学高技术的不恰当应用,引发了全球人类对医学目的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医学到底是为何发展,医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何实现医学的目的?这类问题最终通过两次关于医学目的的国际会议达成共识,形成了《医学的目的:确定新的优先战略》报告,提出四个现代医学目的:即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照料和治愈有病的人,照料那些不能治愈的人;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笔者认为医学还有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探索未知领域、增进人类智慧、最终达到人类的精神自由和灵魂自由等目的。
3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
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是人类的一种意志、情感、精神,作为人类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探索[4]。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表现,是在医疗活动中对人生命的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情感的关切、人的心灵的安慰和人的发展的考量,其出发点是“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类属性,人不仅仅具有生物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而其根本属性在于其社会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活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3]。有意志和意识的人也将自己的生命活动赋予了理想、目的和意义。人不是为活着而活着,而是为意义而活着。人生命的意义高于人的生命本身。当人疾病缠身,生不如死的时候,人也在不断追问自己,这样的“生”有没有意义?为意义而存在的人的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物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还有精神的需要、灵魂的需要。在医疗活动中,患者不仅仅是作为生物体而存在的,他还是作为社会主体而存在;患者不仅仅需要医务人员为其实施生物意义上的治疗,更迫切的是需要把自己作为人的存在而给予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因此医学蕴含“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 — 由一个个现实的人组成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全体人民;二是大部分社会成员;三是指个人。“本”是指人是现实社会之“本”、历史之“本”和价值之“本”,就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的人民利益为本,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医疗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将人作为医疗活动的主体,提出医学发展是为了人,医学发展成果由大多数人享有。“全部的医学实践活动,表面上看是直接面向人类的个体,但她现实意义与全部的真正功能,却在于她最终维护了人类种群的生存。”[5]医学不是为了满足个别人的需求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存在和发展的,也是为了人作为一个类的繁衍和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因此在医疗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少数人利益与绝大部分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及人的当前利益与人的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4 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
医学是手段,它总是要实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医学是活动,它蕴含了人文精神。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是同根生,共同孕育在医学科学的母体之中。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融通。医学活动既实现医学目的,又体现医学的人文精神,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共同融合在医学活动中。
4.1 医学目的中蕴含着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起源于人类关怀的需要,与人文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6]。医学目的决定了医学发展的领域和水平,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医学科学不断攻克新的难题,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医学目的的实现最终是为了实现他人关怀,体现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实现对人的关怀。医学虽为科学领域,其发展要求是探索人体的奥秘、追问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但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罗伊·伯特(Roy porter)在他的《剑桥医学史》中感叹:如果不坚持正确的医学目的,“重技轻人”,那“医学的成功可能正导致一个自己创造但又无法控制的怪物”。因此医学发展最终是为了寻求减轻人类病痛的方法和手段、摸索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良方和秘诀,医学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满足了人类的好奇心、探索了未知领域、增加了人类智慧、最终达到人类的精神自由和灵魂自由的目的。医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延续和体现。
医学目的的实现是通过医疗实践活动完成的。医学实践活动是医务人员与患者通过医疗器械、语言等中介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但作为医学主体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活动对象的患者都是有血有肉、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他们无法在研究工作中排除他们共同的人性和评价本能,他们必然有偏爱、有选择,因此在医疗活动中便不可避免地显示出某些规范性的东西、某种价值判断。医疗过程既是医务人员了解人体疾病、探索人体奥秘的过程,也是医务人员运用医学知识减轻患者病痛的过程,其客观结果是患者病体得到治疗,患者得到身心的关心和照料,且医学科学获得进一步发展;医疗实践过程也是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实现过程;医疗过程是在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人文化的服务,使患者感到身心愉悦、舒适方便的过程。
4.2 医学人文精神主导着医学目的的方向
医学科学具有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逻辑,但是它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或制约。医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衍生物,也为人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科学只提供手段,而不创造”[7],目的是人的意志的体现。医学科学的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作为科学中的一个“对价值判断先天乏力”的门类,在医学发展中“它应该尊重并辅佐人文主义的导向作用”[8]。医学本身并不能保证医学目的的恰当实现和医学发展的方向,医学科学并不会总是向着造福于人类和社会的方向发展,引导这一发展的是医学人文精神。
4.3 实现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
医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不但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怎么做”以及“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即医学活动不单是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活动来探索人体结构、功能、病理变化等人体奥秘,还表现在人们通过医疗实践活动去实现预防疾病、减轻病痛、实现人类幸福的医学目的。医学目的的实现,是人类在医疗活动中关爱人、关爱生命,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现。医学是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母体,医学目的的内容体现了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指引着医学目的的实现,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通过医疗实践活动最终实现了统一。
[1]辞海编辑委员会.(中国)辞海(上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83.
[2]刘 虹,张宗明,林 辉.医学哲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32.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51.
[4]高瑞泉,袁 进,张汝伦,等.人文精神寻踪[J].读书,1994,(4):73-81.
[5]贺达仁.医学科技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12.
[6]韩启德.医学必须回归人文[N].科学时报,2006-08-24(B1).
[7]李醒民.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文的科学主义者和科学的人文主义者[J].江苏社会科学,2005,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