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素质医学应用人才培养探析
2011-03-19李淼晶许岩丽
李淼晶,王 伟,许岩丽
(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河北 邯郸 056021)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蓬勃的发展起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服务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水平的“瓶颈”。在现代教育理论中,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近年来,很多医学院校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而我国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却存在着巨大的岗位缺口,就业矛盾十分突出[1]。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在临床医生的基础上经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后产生。因此,面对社区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应有新的定位,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在校培养面向社区需要的高素质医学应用人才已成为迫切需要。
1 问题的提出
1.1 医疗改革的大背景给医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资源要求,大力吸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下基层。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可见,大力培养全科医生, 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一体化的,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主动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培养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非常紧迫的重要任务。作为医学院校,应以此作为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面向基层社区的应用型卫生人才。
1.2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对医学生提出了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质的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疗的目标由过去的“疾病”转为“病人”,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对医学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果医学生仅只掌握医学知识技能而缺乏综合素质,将无法应对病人及因病而衍生出来的许多问题。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高度关注人群的心理、情感及生活质量,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途径出发去对待疾病和病人。加强在校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医学生的道德伦理、人际沟通等能力,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
2 培养社区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目前,医学院校在设计学生面向社区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时没有固定的的模式和具体目标。建议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学校应树立新观念,设置全科医学专业
“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学科骨干,早在199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文件中就指出:应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目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的期望值高,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从长远来看,医学院校应及时做出专业设置调整,设立全科医学专业或全科医学系。全科医学教育不是临床医学教学的简单转化,必须采用 “生物—心理—社会” 现代医学模式的教育方式,以病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的教育,培养真正的全科医生。这样既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又能着眼未来。既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蓬勃、健康、顺利的发展。
2.2 注重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引入全科医学课程
在医学院校引入全科医学课程对医学教育非常重要。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何种专业,接受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可以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医学职业的社会需要,并让他们认识到社会对医生有不同的需要,既需要全科医生也需要专科医生,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增加全科医学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为以后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使所有学生都具备全科医生的知识和为社区服务的意识。
社区医学是以全科医学为核心实施医疗服务活动的,全科医学还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所以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虽然不同的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差很大,但在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是相同的,而且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基础知识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个学校在教学计划上都要设置基础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各课程的教学能充分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课教学,让学生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
此外,针对目前面向社区卫生服务的就业需求状况,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社会适应性。在医学生实习阶段也要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让他们了解基层卫生保健服务的实践内容,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和具体内容,为将来在社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要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他们将来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参与各种适合的校园文化生活。这样既可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又可拓展学生的非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增长知识、完善人格、增加综合素养的轨道上来。学校还可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实践演练活动,培养学生较好的口才和演说能力。通过辩论会、讨论会的形式组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才,而且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在条件下允许时,加强社会实践,如勤工俭学、大学生创业等,将使大学生学用结合全面发展[3]。
总之,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面向社区需要的高素质医学应用人才是高等医科院校教育改革的新课题[4]。社区拥有了高素质的卫生服务人才,才能彻底改变目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早日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
[1] 李淼晶.谈就业视角下医学管理类学生的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探,2009,(1):1307-1309.
[2] 张承凤.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1):25-27.
[3] 谢 欣,廖惠娣,黄 琼,等.用人单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需求与评价的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96-97.
[4] 肖来付,薛 泉,陈字温.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23(11):99-101.
[5] 曾灿唐,其 柱.临床医学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就业现象的思考[J].2010,23(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