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泥料杂谈
2011-03-19钱美锦
钱美锦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黄龙山泥料杂谈
钱美锦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丁蜀镇黄龙山公园里,有一组名为“紫砂之源”的雕塑,那是表现一群工人在露天紫砂泥矿上作业的场景。他们有的在挖泥,有的在撬石,有的正在把紫泥放进畚箕,有的正推起狗头车把紫砂泥运走,也有的在一旁擦着汗喝着茶。塑像造型逼真,劳动场面热火朝天。这是一幅原始、古朴的紫砂泥开采场景。它让人们在遐想中体味古老的陶都风韵,体味紫砂泥神奇的魅力。
去过丁蜀的人一般都知道,镇西北有两座小山丘,分别叫青龙山与黄龙山。
青龙山是座优质的石灰岩山,用以生产水泥及石灰。
黄龙山的石头,是相当优良的建筑用石料,但在黄龙山的砂岩复盖之下,蕴藏着宜兴陶瓷工业的更加重要原料“甲泥”。紫砂陶土主要产于甲泥矿内,紫砂天然陶土具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及矿物组成成份,其主要成份为石英、赤铁矿、高岭土、云母,类似中国南方瓷器原料的特点,属于粘土─石英─云母系。因此不须另行调配制成,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壤强度高,干燥收缩小,有利于烧成紫砂器的前提条件。紫砂泥料分为紫泥、朱砂泥、本山绿泥等三种,而以紫泥为主。三种泥料皆可单独成陶,又能互相掺合配制成不同色调。由矿里采掘而来的泥料,外观类似岩石,不能用水直接膨润,经陈腐后能风化成细碎的颗粒。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石磨碾碎过筛,加水拌和后经人工翻复捶炼直至达到理想的可塑性制成成品泥,现在是采用抛球式雷蒙粉碎机粉碎,过筛后加水拌和经真空练泥机制成成品泥。
黄龙山还有一种今天很少能看到的泥料,叫“小煤窑朱泥”。
小煤窑朱泥产于黄龙山麓红庙小煤矿1000米夹层处,是处于煤块和砂岩之间的夹脂泥块。泥层厚度仅在5公分到20公分之间。且不呈片层,只为点状分布。这就很大程度增加了开采成本和开采难度。从50年代开始便有零星朱泥矿出产,不过产量不大。由于小煤窑朱泥粘性很强,所以开采出来,极少单独制壶,很多都是直接加到普通紫泥或者清水泥里面,增加泥料的粘合性。
由于政府加强紫砂资源的保护,97年初小煤窑朱泥矿被封闭,采矿原址上进行了覆盖修整,再在上面种树,现在小煤窑的树都已经成林了。
真正的原矿朱泥的价值不是市场上商品朱泥可相提并论!真正朱泥矿料为嫩黄色,烧成后作品为橙红偏黄。现今随着朱泥矿料越来越希缺,假冒的化工料朱泥充斥市场。通常都用普通低档紫砂矿料添加铁红粉使之变红;添加玻璃水使之光亮且发铿锵之声。在丁蜀农村随处可见添加铁红粉的血色污水横流。
宜兴紫砂壶驰誉于国际,一直是收藏家的最爱。为了满足壶友的收藏需要,紫砂人想方设法的去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来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代名词,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冷金黄、金葵黄……等多种颜色,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
当代紫砂事业一片欣欣向荣,传统工艺经历时代气息的洗礼,正一步步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紫砂紫泥的特殊和重要性,更好的利用和保护,使宜兴的紫砂事业更加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