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图书馆藏《兰亭八柱帖》之考析

2011-03-19袁玉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2期
关键词:柳公权拓本兰亭

●袁玉红

(国家图书馆 善本部,北京 100081)

兰亭因王羲之《兰亭序》而名骚乾坤。兰亭,原是一座重檐三开间长方形敞亭,后改建成重檐八方亭,仿自浙江绍兴古兰亭,乾隆初年额题“坐石临流”。圆明园就有“曲水流觞”之景观“坐石临流”景区,是圆明园四十景中之三十八景,位于后湖东北,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前后,可分为西北部兰亭、西南部抱朴草堂、东北部舍卫城、东南部三层戏楼同乐园和中部皇家宫市买卖街五部分。《日下旧闻考》曰:“坐石临流在水木明瑟东南,澹泊宁静之东,溪水周环,轩宇三楹,西向。乾隆九年御制坐石临流,仄涧中淙宗奔碕汇,奇石峭列,为砥为碕,为屿为奥。激波分注,潺潺鸣籁,可以漱啮,可以泛觞。作亭据胜处,冷然山水清音,东为同乐园。”[1]乾隆九年(1744年)御制“坐石临流”诗并有序。诗曰:“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水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年晋永和。”诗之后句,指的便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上巳日,王羲之等友人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禊之事。乾隆十二年(1747年)“暮春圆明园作”中有“茂林修竹兰亭宴,烟缕晴丝上巳天”诗句,当指斯亭无疑,可以说明“坐石临流”亭景观仿自兰亭意境。[2]酷爱书法艺术的乾隆皇帝,对文人雅士游兴会稽古兰亭和王羲之所书《兰亭序》帖深表赞许,而“坐石临流”景区的兰亭,其文化内涵尚显不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春,弘历(乾隆) 从内府藏帖中,尽搜历代名家的兰亭墨迹六帧: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摹《兰亭序》,唐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加之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所缺部分及乾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共成八卷,合为《兰亭八柱册》,此即《兰亭八柱》。弘历为“以永其传”于当年将“坐石临流”重檐三开间亭改建为八方形,并易以石柱,每柱刻帖一册,此即圆明园著名“兰亭八柱”。

“坐石临流”亭中有一石屏,即兰亭碑。碑身高136厘米,宽188厘米。碑阳刻有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兰亭修禊》图并“兰亭八柱并序”,碑阴刻乾隆御笔诗四首,即九年“坐石临流”诗,四十四年、四十七年、五十年“题兰亭八柱册”诗。这些诗均不以“兰亭”为目,且《日下旧闻考》《圆明园匾额》等史料均不见“兰亭”额。此亭匾额实即“坐石临流”。

如今,坐石临流景区的兰亭早已无迹可寻,成为野草丛生的废墟。1860年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兰亭和兰亭八柱这两件重要文物被弃于荒野。据赵光华《坐石临流考》说:兰亭八柱于1910年被移置于颐和园耶律楚材祠中。”[3]1915年江朝宗致函溥仪内务府,请求拉运圆明园兰亭碑及山石,以供社稷坛开拓公园之用。之后,兰亭碑及八根柱石,分别于1917年前和1941年后运至中山公园,直到1971年,开始用八根石柱在唐花坞西侧新建重檐八角亭,额曰“景自天成”,兰亭碑亦置于亭中。这座碑亭,已成为中山公园的重要景观之一,同时也是人们凭吊圆明园沧桑历史的重要文物。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藏有三种版本《兰亭八柱帖》拓本,即石柱整幅拓本和经折装初拓本及墨迹上石前双钩搨本。三种版本的摹刻形式亦不相同。

1 《兰亭八柱帖》石柱整幅拓本

兰亭八柱为四棱柱,以帖式刻摹勒上石,每柱刻帖一册。第一根柱石,刻虞世南摹兰亭序;第二根柱石,刻褚遂良摹兰亭序;第三根柱石,刻冯承素摹兰亭序;第四根柱石,刻柳公权兰亭诗墨迹;第五根柱石,刻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第六根柱石,刻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第七根柱石,刻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第八根柱石,刻乾隆皇帝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因每册所刻内容多少不等,故每柱所刻长度不尽相同,第一、二、三、五柱石分别刻于柱石之一面;第四、六、七、八柱石因一面未能刻下本册所含内容,故续刻于另一面。因此,此八根柱石所刻内容分拓为十二张拓片。拓片均高326厘米,宽50厘米。石原在圆明园公园,1941年移置中山公园,1981年依柱建成“景自天成”亭,此部拓本是国家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于1991年拓制完成。八根柱石历经沧桑,现今已多有风化,半数帖尚好,仍可辨读。馆藏此部拓本反映的正是八柱刻石的原貌。

2 《兰亭八柱帖》帖本

此部拓本为初拓本,八册,经折装,乌金拓,楸木封面。拓本高28.6厘米,宽17.3厘米,凡173开。帖前有弘历已亥暮春之初御笔“题兰亭八柱册并序”。帖名隶书。其每册内容分别与八根柱石相一致。张伯英云:“所谓虞摹者,与戏鸿堂所刻本相同,因香光题为似永兴,遂为虞书,其实无可据也。褚本后有米海岳诗,然其帖亦类米笔,或即米氏临本。冯本宋元人题跋尤多。三种墨迹,洵可珍贵。董临本张得天旧藏,析而为二,先后入内府,高宗自临董书以为之殿。清内府刻帖,三希堂、墨妙轩外,此帖亦为极精雅者,钩勒之精出重刻淳化阁帖以上。”

3 《兰亭八柱帖》双钩本

此部双钩搨本为原摹双钩本,八册,经折装。高30厘米,宽17厘米,凡173开,每册木封面均有薛约墨笔题签。双钩本是刻石前的排字本,以通明纸覆盖在底本上,将字迹及图章用线钩摹下来。通明纸正面钩摹出的笔划呈兰色,背面为红色,然后将此通明纸依字切割成条状,按帖本尺寸排列成序,每一竖行右下部都写有第几册第几排墨书小楷。条状通明纸多处是经过剪裁调整距离后粘贴而成的,在粘贴过程中也出现了错误,如:第七册发现两处位置错放问题,在帖本中都已纠正。此部双钩本因使用的是通明纸,现在通明纸已脱油变脆,有一些纸条已出现破碎脱落现象。整部拓本字迹、印章清晰明快。拓本最后钤有“御书房鉴藏宝”阳文篆书椭圆印,此印是乾隆藏书印宝。国家图书馆藏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残稿”卷尾也钤有此印,说明此帖为大清皇家所藏。据悉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2002年秋季拍卖会上第603号拍品,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手卷亦钤有此印。

《兰亭八柱帖》三种版本均藏国家图书馆,故有幸翻阅。在阅读过程中将三种版本略做比较,发现不一致之处,遂罗列如下:首先,双钩本与帖本均有弘历“题兰亭八柱册并序”,而石柱整幅拓片未刻,除此之外,帖本与整幅拓本完全一致。其次,双钩本与帖本相校略有差异。《兰亭八柱帖》是依双钩本为蓝本摹勒上石,在上石时题款及印章略有调整,调整后的帖本看上去更加错落有致。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其一,双钩本第一册第七开天头上眉批竖书小楷六行曰:“丑字误书姚/字已点化之/何以未改正刻/遂因之其粗/心如此何可/恕耶眘[札]”,可见此本在摹搨时由于字迹不清出现错搨,是经过校工校正的。本册第十一开,有两方“杏花村酒人”印,一双钩、一填实,缺少“介元”印一方,想必是在摹勒上石时做了调整,去掉一方重复印而增加一方“介元”印。其二:双钩本第二册第五开“项元汴”印未钩摹完整,也许是双钩时印记不清,未能钩摹完整,而帖本是完整的。大概是根据帖中曾出现的此方印章而补刻上石。本册第七开及第七册二十二开处“睿思东阁”及“源头活水山房”两方印章均不可见,只残存背面的红色印迹,帖本两方印均完整。可见双钩本两方印由于粘贴不牢,为后来遗失。本册为褚遂良摹《兰亭序》,共钤印570余方,可谓“惟定武本驰声藉甚”。其三:双钩本第三册封面有薛约墨笔行书竖书三行“禊帖如此本者叹观止矣/右军法乳胥当朴此求/已丑六月初一日 薛昚[札]”题签处钤有“薛绍”印。第四开“墨林”印之上方有半方印不可辨识,帖本亦未刻。双钩本第十一开处校帖本少鸟文印一方。其四:双钩本第六册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处乾隆帝命于敏中补刻齐全。在补刻下方皆有于敏中按语,每一补字处均注明阙字并书补齐部分之依据,在帖末于敏中和弘历诗中得知,此册中墨笔小楷按语皆为于敏中手书。其五:双钩本第八册最后一开钤有“御书房鉴藏宝”印一方,它帖均无。

国家图书馆藏帖宏富,以清代帖为最多,以《兰亭八柱帖》双钩本叹为观止。此本为孤本,为上石前排字本,向人们展示了墨迹上石前双钩本实物,使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双钩本原貌及其功能,故此本倍受珍视,存放于善本部金石善拓库中,便于永久庋藏。《兰亭八柱帖》帖本为初拓本,除重摹戏鸿堂一帖外,余均采字自真迹,摹勒亦极精雅,传本甚稀。拓本现保存完好。石柱整幅拓片虽是20世纪90年代所拓,即使有尽半泐甚,甚至不可辨识,但它终究反映的是柱石之原貌。故三种拓本极具版本价值。

《兰亭八柱帖》三个版本不仅有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所摹《兰亭序》,还有于敏中、董其昌、弘历所书。汇集了宋、元、明、清诸多名人题跋,共有钤印570余方,极具文献史料价值。

《兰亭八柱帖》是集历代书法家之书,书法技艺相当精湛,印章丰富,在研究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及人们鉴赏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清) 于敏中.日下旧闻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2]张恩荫.圆明园变迁史探微[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132.

[3]赵光华.圆明园之一景坐石临流考[M]//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圆明园(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柳公权拓本兰亭
向明月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柳公权戒骄成名
《贾养材墓志》拓本
柳公权拜师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