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季民国浙江期刊创刊号的价值赏析*

2011-03-19张素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1年1期
关键词:创刊号创刊浙江

张素梅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作者信息〕张素梅,女,古籍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浙江自古即为人文渊薮之地,近代以来,开风气之先,报刊的发端较早且数量较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元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我国领土上的第一个中文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正式诞生。1854年外国传教士在宁波创刊的《中外新报》不仅是浙江省新闻报刊的导源,亦为中国近代具有大众传播意义的报刊之嚆矢。清季民国时期,浙江地区先后创办的期刊约有近二千种,浙江图书馆就拥有一千五百余种。馆藏期刊中蕴珠含玉,珍华毕呈,其中有1897年在温州创刊的我国首份学报校刊《利济学堂报》、1897年我国首份数学专业期刊《算学报》、1901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白话报《杭州白话报》,1932年在杭州创刊的《中国出版月刊》是目前国内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出版专业刊物,是研究浙江现代出版业乃至中国现代出版史的宝贵资料,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稀有期刊均是期刊中极为珍贵的版本,开创了中国专业期刊之先河。

期刊是社会生活万象的摄影师,是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和变迁忠实的记录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氛围,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季民国浙江期刊创刊号的价值特点是多元化的,其创刊的历史与浙江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密切相关的。下文结合馆藏,对浙江近代期刊创刊号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进行论述,期望对人们探究近现代浙江期刊历史文化的渊源,促进浙江近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1 创刊号的史料价值

创刊号一般是指报刊正式开始刊行的第一期,它还包含试刊号、改刊号、复刊号、新一号等。期刊的创刊号是一本新杂志的诞生,宛如初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潜蕴着生命的意义,给人们以无限的期待和梦想。创刊号一般都是经过创办者的充分酝酿和精心孕育而产生的,所以挑选的是最优秀的作者,选取的是最精彩的文章,表现的是最合时宜的内容,揭示的是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体现的是最美丽的画面,不仅具有唯一性,也极具史料性。

浙江期刊创刊号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而进行的。清季民国时期,政局变幻,风起云涌,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变时期,又经历了几个阶段的社会变革和运动,期刊内容既繁杂、包罗万象,时效性又强,尤其创刊号内容丰富,是当年时局动态、人文现象等的历史见证,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创刊号一般都会载有其独特的发刊词或创刊词用以阐明办刊宗旨,是一种期刊的宣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指导意义,它包含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后世也有着真实历史资料和佐证史实的研究价值。如1908年创刊的《浙江教育官报》是浙江教育行政官厅对全省教育情况的官方报道,其办刊宗旨为“发扬国粹为第一,提倡公民教育、人才教育不只注重形式,而应注重实际效果”。1927年由杭州市政府编辑出版的《市政周刊》的发刊词中即点明了其办刊宗旨为“披露重要的公牍以沟通行政的隔阂,以唤起民众的市政观念,尽其维护督促之责。”1936年上虞出版的《导报》将“站在社会大众立场,希望能光明正大在文化领域使读者有研讨追求的机会,把自由和公理作为唯一的信条”作为办刊宗旨。另外创刊号还有刊物要目简介、寄语读者编者的话、刊头名人题签、作画的信息来源等亦非常值得探讨,创刊号上的贺词、题词,多出自各界领导、书法家、社会名流之手,在此可以看到各种名家手迹汇集,弥足珍贵。《浙大农艺》即是竺可桢题写的刊名,《复活》的刊名是丰子恺题写的,1913年创刊的《白杨》的诞生号封面即是由李叔同亲自设计,全部文字也是由他毛笔书写石印的。其他如黄绍宏、张人杰、鲁迅、余绍宋、郁达夫等名人的题刊也显示了刊物较高的社会地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 创刊号的艺术价值

清季民国期刊创刊号形式多样,是集中反映期刊主题内容和创作形式的一面镜子,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创刊号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变化,不仅封面设计丰富多彩、装帧精美讲究,刊名字体变化多样、构思巧妙,形式亦新颖典雅、变化无穷,极具艺术性和欣赏性。

清季期刊多沿用古籍线装书的形式,封面设计简洁明了,如《算学报》、《译林》、《浙江教育官报》等均为线装本,封面仅有刊名或简便目录,色调单一,无其他任何修饰。

民国初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良,期刊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探索性质的变革,冶古籍为一炉,融中西为一体。如开本增大、线装改为平装、竖排改为横排、打破传统的格式化的字体,追求多样活泼的字态和布局。同时封面设计指导思想更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和对于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综合了绘画、书法、木刻、装饰图案、摄影等各种形式,刊物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心声月刊》创刊号的封面即是一盏燃烧的烛灯、一本展开的书,“心声”两个大字嵌入书中,引导人们借助灯光进入书的世界。画面形象而醒目,表达了刊物的主旨;《波光》创刊号封面字体灵动,线条曲变,画面兰草浮动,水波荡漾,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封面与创作主旨结合,让人欣赏文艺作品后感到十分的愉悦和舒畅。

全民抗战运动时期,期刊创刊号的艺术形式也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此时的创刊号封面多以写实主义、漫画讽刺为表现手法,同时又运用了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特点的装饰手法,尤其是木刻艺术、漫画艺术高度的融合,竭力呼唤全民族的抗争意识,发挥其积极的社会效应,提高了刊物的艺术价值。1938年绍兴战旗社出版的《钱江学潮》创刊号封面即是全副武装的战士持枪策马,蓄势待发,随时投入风云战场的木刻画面,表达了人们誓死抗争、坚强不屈的斗志。1939年宁波创刊的《正义》旬刊也是宣传抗日救国、激励民众的刊物,封面上“正义”两字占据了近一半的版面,黑底白字,十分醒目,除了目录外,一幅木刻画也是深有寓意:自由女神右手高举象征着和平曙光的火炬,光芒四射,不仅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也预示着胜利的前景,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争取自由的心声。

一本设计精美、画面多彩、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的期刊创刊号,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给人以审美情趣,产生美的愉悦,在其特定时代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审美价值是无法超越的。

3 创刊号的文物价值

清季民国期刊创刊号最能鲜明反映创刊时代的历史背景、办刊宗旨,是创刊者精心策划的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唯一性。而随着时间推移,其后往往内容或形式均有较大更改,故创刊号一直为收藏家们厚爱珍藏。创刊号是期刊发行的第一期,一般来说初期的发行量较小,这就决定了它的损失量大而保存量小,有些刊物没出几期就因各种原因停刊了,甚至仅有一期成为孤本的,如《绍兴蠡报》,1917年1月创刊,同年2月即停办;《浙江学生联合会周刊》1919年11月创刊,同年12月就停办,仅有几期;1933年杭州出版的《狮吼》、1937年的《蓼绥年刊》现存仅有一期。这些刊物因稀有而难遇难求,更显弥足珍贵,具有较高的文物性,更极具收藏价值。

现在社会上人们越来越重视文物的收藏,清季民国期刊创刊号因其珍贵和稀有而颇受收藏家的青睐,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收藏投资项目,历史文物性也比较强,人们的研究和收藏兴趣也愈加浓厚。期刊创刊号收藏中国吉尼斯获得者、中国期刊协会惟一个人会员冯建忠先生即是典型的代表,他收藏的期刊品种超过了万种大关,并成立了私家创刊号博物馆,尤其是他在台湾所办的个人期刊创刊号收藏展轰动宝岛,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影响。2004年5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纪念《京华时报》创刊周年纪念拍卖会上,《京华时报》的第一份创刊号竟拍出了11万的天价。人们的热情追捧使清季民国期刊创刊号的收藏行情也愈加高涨,更彰显了它极大的收藏价值。

清季民国浙江期刊创刊号是浙江近代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展示的是浙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画卷,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其价值特点,妥善保管,合理利用,为浙江文化大省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山西太原:人民出版社,1981.

〔2〕孔正毅.近现代报刊多元化价值初探[J].出版发行研究,2004,(3).

〔3〕李博.试论图书馆馆藏期刊中的创刊号及其价值[J].现代情报,2003,(9).

〔4〕唐玉宏.从中国近现代期刊发展史看期刊的社会功能[J].中州学刊,2006,(6).

猜你喜欢

创刊号创刊浙江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总第100期杂志“晒创刊号”活动得奖石友藏品展示
创刊寄语
浙江医改三部曲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