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争情报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011-05-12刘芳朱沙
刘 芳 朱 沙
(1.湖北三峡大学图书馆,湖北 宜昌 443002)
(2.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北 宜昌 443000)
〔作者信息〕刘芳,女,副研究馆员;朱沙,男,副研究馆员。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社科院2011年《社会蓝皮书》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不仅面临着就业压力,同时也面临着低工资的威胁,毕业生们不得不接受一些较低月薪的工作,这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努力争取到的大学文凭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调查当中两成以上城市居民首选公务员作为心目中的理想职业,这一结果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公务员群体的羡慕,工作稳定,收入高,社会保障充足,有更多踏入仕途的机会。人们将工作目标定位于安稳地获得优厚报酬,缺乏锻炼能力、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利泽整个社会方面的考虑,这会影响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主创业作为应对就业问题的策略被越来越多地提及,而大学生作为“知识失业”的主体,是青年创业的主要力量。
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过程,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可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竞争情报教育不仅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搜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信息分析综合能力、情报利用能力,学会应付市场经济变化和社会变迁能力。大学生在规划自主创业过程中,首先要对自身及环境进行分析评价。竞争情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及所处环境,科学规划自主创业前景。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竞争情报教育,利用竞争情报分析的方法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帮助大学生准确地定位自己,有效地开展创业生涯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采取可行的步骤来增强其创业能力,增加创业的成功率,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对大学生成功完成学业、理想就业均具有重大意义。
1 SWOT分析法应用于大学生创业规划的策略
竞争情报分析的方法较多,包括SWOT分析法、定标比超法、专利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决策人员分析(管理人员分析)、专家预测、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五种力量模型法等等。SWOT分析法是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最基本、有效而简明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也称 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所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在因素的制约。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大学生创业规划中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大学生自身的优劣势、职业环境与职业前景,可帮助他们识别创业机会,避免创业定位的偏差,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利用外部环境机会的创业发展战略,使创业规划更具科学性。
1.1 大学生创业的内外影响因素分析
要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就必须首先考虑这类特殊人群创业的内外影响因素,运用SWOT分析法对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有全局性的安排和设计。
1.1.1 S 优势(strengths):它是指大学生可控制并且可以利用的内部积极因素
大学生群体具有本专科及以上的文化水平,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计算机及英语水平较高,信息意识较强,能够通过互联网搜寻信息;年轻人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自信心较足,暂无家庭负担,敢想敢干。
1.1.2 W 劣势(weaknesses):它是指大学生可控制并且可以提高的内部消极因素
(1)大学生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不足,尤其社会资源贫乏;
(2)缺乏创业指导,缺少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
(3)缺乏创业技能、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
(4)对各种创业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5)缺少资金,小额担保贷款难;
(6)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放弃。
1.1.3 O 机会(opportunities):它是指外部环境中不可控制但是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
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着难得的外部机遇。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要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市场机制,广开就业门路,强化就业服务,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推进行动”提出实施三项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实施“岗位拓展计划”。要求各地拓展产业就业岗位和企业就业岗位,大力疏通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主渠道;二是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创业意识;三是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在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方面,将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提高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三个一”(送一批就业岗位信息进校园、组织专家开展一次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提供一本就业手册)服务。
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开展青年创业文化周、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大赛、SYB培训等活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各个高校也纷纷依托自身的科技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在这样一个鼓励自主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有了良好的支撑。
1.1.4 T威胁(threats):它是指外部环境中不可控制但可以降低的不利因素
(1)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小公司面临行业竞争激烈和不正当、不规范竞争的风险。
(2)来自其他创业者的竞争。无论是高校毕业生、留学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还是转业退役军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只要想创业,只要符合条件,经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均可享受资金、政策等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留学人员创办外商投资企业有税收优惠,下岗失业人员持《再就业优惠证》可减免税费,转业退役军人3年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农民创业免工商登记和各项工商管理费,公职人员和科技人员可辞职创业也可申请兼职创业。因此,他们比大学生创业有着更强的竞争力。
(3)来自社会的压力。我们的社会不会为大胆的尝试和可能不成功的努力加油,所以大学生都渴望成功而害怕失败,绝大部分最后只能屈服于这样的社会压力。
(4)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家庭的高期望值和高不信任值。大学生毕业后也会理所当然地被期望给家庭带来高回报,同时也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被强烈地不信任。一般作为父母而言,多数希望孩子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得到稳定的薪资,不太赞成他们一毕业就选择创业而去承担相应的风险。
1.2 大学生创业规划的模型构建
1.3 大学生创业的行动策略
基于SWOT分析法和大学生创业规划的模型,我们可订出相应的行动策略。
1.3.1 国家——权益保障,避免外在威胁
基于SWOT分析法,在大学生创业中,国家保障了大学生的权益,为其开辟创业“绿色通道”,简化手续,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理顺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融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那么大学生创业的外在压力和威胁就会随之减少。大学生应牢牢抓住机遇,借助于国家的扶持政策,在创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性强、再学习能力强、领悟性高、接受新事物快的优势,选择专业对口、投资少、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创业,进而带动就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1.3.2 大学生自身——发展才能,发挥自身优势
基于SWOT分析法,大学生要对自身的劣势有充分的认识,认真仔细分析市场的需求情况,并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来克服劣势,积极学习和培训,提高动手实践、经营管理、团队合作、领导与决策以及风险承担及社会交往等能力,发挥最大的优势,实现完美蜕变。
1.3.3 社会——大众认可,给予外在机会
基于SWOT分析法,社会在大学生创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大众的认可能给大学生提供机会,调整心态,明确自身地位和方向,更好地进行自身职业规划。大学生应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尽量规避创业风险及创业威胁等不利因素,同时也要敢于挑战威胁,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丰富、专业性强、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优势,以实现成功创业的梦想。
2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但创业教育在国外的实践却要远远早于这一时间。早在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开设创业课程。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为,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创业教育不仅仅只是灌输创业专业知识及培养实践能力,而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全方位、多领域素质的“系统整合性”教育活动。在大学期间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为他们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培育计划主要由创业知识教育、创业实践训练、创业项目培育、创业典型示范、师资队伍建设与理论研究等几部分构成,以创业知识教育为基础,以创业实践训练活动为重点,以创业项目培育为载体,以示范群体为带动,以师资队伍建设与理论研究为支撑,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育体系。
2.1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1)学科理论课程。除了包括经济学、国家政策与法规、心理学、企业管理、广告创意、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基础学科内容,还包括竞争分析、竞争决策与谈判、商业信息源与战略情报、知识管理、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研究、数据挖掘等情报学科课程。
(2)非课程教育主要由“创业论坛”、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基地建设、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模拟实训等部分组成。“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教育知名研究人员、企业家或创业成功校友走进校园,讲授创业知识,与学生交流创业体验。联合劳动与人事部门,积极推广SYB(创办你的企业)、KAB(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强并富有实效性的培训模式。创业实践活动坚持与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的实施紧密结合,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创业素质拓展活动为主要形式。创业基地建设坚持与现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基地紧密结合,积极开创校外学生创业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定期举办“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实训等创业实践训练活动。
学科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而又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
2.2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增强创新意识。让大学生意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当今的大学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作贡献,就算不上是优秀的人才。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其次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精神和团队意识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创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私利,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奋斗的实干家。
再次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努力培养自强、自立、自信、自主、自制的精神,逐步养成创业所需要的坚韧自信、诚实守信、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最后要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获取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拥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创业所需的非专业素养,完善创业者的知识构成;多方面训练学生,增强和巩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3 构建大学生创业项目培育机制
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创业方案或实体经营为主要形式,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基本设想以及学校实施资助、管理的主要对象,包括科技发明、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商业运作等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申报、专家教师推荐、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选拔,建立和完善创业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等工作机制;通过教师指导、经费资助、信息服务、制度保障等方式对较为成熟、可行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完善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及结项验收工作,促进和保障学生创业项目的良性发展,逐步完善学生创业项目的培育机制。
2.4 加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
创业文化,就是创业所需要的人文环境、文明环境、软环境。创业文化来源于创业实践,依赖于创业实践,也随着创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先,宣传文化部门和各类媒体要大力宣传涌现出的大学生创业典型和各方面的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崇尚创新、鼓励创业、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风尚,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诚信至上、尊重规则、合法致富成为新时期的社会风尚。
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观念、团队精神和竞争共赢意识;倡导勇于冒险、承受挫折和宽容失败的氛围;推崇开拓进取、吃苦耐劳、注重实干的创业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打造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创造、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理念。
2.5 搭建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
首先,要不断规范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宏观指导,出台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
其次,要积极引导和培育创业投融资体系。设立面向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进入,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体系。
再次,加强服务与管理,努力创造创业教育的硬件环境。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和科研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大应用性成果鼓励力度,加大对学生科研和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发挥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6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创业研究
建设一支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专兼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积极探索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加强对创业教育的体系完善、模式选择、方式方法、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创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李俊.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38-42
〔2〕龙必尧,陈峰.利用竞争情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5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