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整合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2011-03-19郑晓峰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时政热点

郑晓峰

(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天津 300070)

试论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整合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郑晓峰

(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天津 300070)

历史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更是要通过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从而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达到能够为现实服务的目的。文章将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整合在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了一定的理论论证与实践回放。为此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与现实;时政热点;课程改革;高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不容置疑。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拘泥于教材的条目,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历史知识间的线索与联系;很多历史教师独占课堂,缺乏学生参与,等等。这其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历史学科的现实意义,把活生生的历史变成了对往事的简单描述,进而使历史知识在学生眼中变得僵化而陌生,历史课上得枯燥而乏味。要使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走出新路,就应该做到吐故纳新,关注时政热点,激活并运用历史知识,溯源汲古,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加强时政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整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其必要性。

一、历史学现实意义的着眼点

对于历史学的现实意义,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都曾经给予高度的关注。司马迁说过他写《史记》的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近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也说过“:鉴古足佐明今,而察今亦裨识古;鸟之两翼,剪之双刃,缺一孤行,未见其可。”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其《为历史学辩护》一书中明确写道“:各时代的统一性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进入新世纪“,历史课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开始被看作智力训练的源泉”。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历史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要通过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达到能够为现实服务的目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历史教学的现实性更为突出。

二、新课程教材编写中历史知识拓展处理的结合点

从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上,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地方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高中历史《必修1》中,“关于2003年发生在齐齐哈尔市的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的报道”、“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等;《必修2》中要求学生了解宋代土地开发“对当时和当今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记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开设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必修3》中,设置了“古代科技对现代还有影响,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事例吗?”还有“信息技术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内容,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内容无一例外地把历史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衔接,特别强调要与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作为历史教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我们历史教学更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气息。因此,在教学中,对普遍关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的时政热点也就成了历史知识与现实整合的重点。

三、高考改革趋势的切入点

从近些年高考命题来看,也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热点问题相结合的导向作用。仅以近年天津高考命题为例,2005年试题中,以红色旅游为切入点,考查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以当今经济全球化为切入点,考查了全球化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原因。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当年天津卷命题,就以此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地位以及封建经济的发展概况。2007年试卷中,以党和国家作出的把环渤海地区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这一新的战略部署为切入点,考查了近代天津的演变,以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和变化。2008年试卷中,更是涉及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全球关注的粮食问题。以上这些仅以天津卷的主观题为例,而和谐社会思想、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国际关系与大国崛起等热点问题在全国卷、天津以及各地高考试卷都有着充分的体现。高考命题紧随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整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如此的必要性,那么将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整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否行得通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其可行性。

一是落实知识性。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历史知识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正是我们落实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例如,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此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我们可以考查毛泽东、邓小平两代伟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成功探索,以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政治、经济路线或政策?从而使学生一方面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科学理论。

二是遵从规律性。运用唯物史观能够在历史和现实中寻找规律性认识的热点。如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的进步以及文明史观问题(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原因就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直接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进而结合历史教材中的原始社会的解体、春秋战国铁制农具及牛耕的使用对社会变革的促进作用,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进步的这一历史规律。

三要体现借鉴性。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如“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的出现,就是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使我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有了进步与提高。我们从这一问题入手,可以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方面土地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及其不利影响、人口增长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以及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与经验教训等,让学生既了解了过去也生成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

四是彰显教育性。所选择的热点问题,应该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是积极、健康、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热点问题。由于中学生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不能正确看待,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那些鼓舞人心、积极正面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心系祖国、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如2008北京奥运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良好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等,而这些热点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相关的联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中,我们还要注意对时政热点的甄别与筛选。选择当前和近一段时间来,体现国家意志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被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人类社会的新价值观;既能从社会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历史的相关知识的时政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认识的时政热点。另外,还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热点内容。在应用上,应该具备四点条件:一是关注点,即具有普遍关注意义的新闻大事;二是新鲜点,即关乎民生新战略新价值的热点问题;三是交叉点,是能联系历史学科有相关知识支撑的结合点;四是延展点,热点问题要能放到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并运用相关理论去诠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历史学科要走出拘泥于教材、沉溺于史实、局限于过去的局面,要让历史课堂富有活力和时代感,才能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发展。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整合,切合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金锡萍

G633.51

A

1671-2277-(2011)01-0076-02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时政热点
热点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