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几个维度
2011-03-19李冰
李 冰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2)
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几个维度
李 冰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2)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思想沟通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基于教育实践,用理性培养起来的对学生无私的爱,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学生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既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方法。人文关怀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从人的精神层面去关怀人,让人的精神生命自由健康成长,从而在完善人智力的同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要始终把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一定的教育来改善人的思想行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特殊的精神性社会实践活动,同其他任何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总是受人们的理念支配,总是在一定的实践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实践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要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大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关系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和谐、社会稳定的大事。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向善发展,促进人的德性健康成长。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将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要用人的方式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命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注意开发学生潜在的素质。给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性的人文关怀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最大限度激发积极个性品质的发挥。在制度环境上,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尊重学生首创精神,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去思想、探索管理方法,达到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有效统一,要因势利导,主动吸纳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管理,尤其是管理的变革创新,并在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创新能力;在人际环境上,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活泼健康的同学关系,努力将教育的外在权威转化为内在权威,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的精神满足;在服务环境上,要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以学生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以客观事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
人格的完善及人的尊严的维护,是人文关怀的重要目标。而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涵之一。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注重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人囿于统一的模式之中。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定位缺乏对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水平的考虑,存在着“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化状态。我们要把培养和发展人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目标,注重挖掘个体潜在的闪光点,给每个人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他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生活是生命之源,离开生活的生命关怀是苍白无力的。生命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生命的显现。关注生活就是关爱生命。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关注人的日常生活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其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其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的能力。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单是为了统治阶级意志、社会意识形态的关注和宣传,或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更不单是完成一项任务,而是为了育人,为了给人以智慧、道德、情感的启迪,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内容选择上,不能不顾实际,照搬照转,停留于照本宣科,而是要对内容进行精心编制,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美感,使之更贴近受教育者。
三、创新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首先,要运用情感分析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教育对象面临的困惑要引入情感分析方法。爱的力量决定行为的选择。人文关怀的彰显,需要教育者对学生怀有真挚的爱。充分利用情感作为“润滑剂”和“调节剂”,加大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中的情感投入,避免使教育过程仅仅是单纯的说教。要善于倾听,发现其中情感的因素和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寻找情感背后隐藏的受教育者的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根本症结所在,要将情感的因素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的全过程,教育活动的引导和设计要充分体现情感的因素。
其次,要注重贴近生活。生活是生命之源和人生之本,离开生活的人文关怀是苍白无力的。马克思曾讲“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并且提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这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整体地把握人,不能把人肢解和分割,又要特别关注人的需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奋斗,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最后,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民主合作、实现教学相长,保障学生愉快学习、自主学习等多项权利,要注重寓教于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将人类已经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成果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取得,离不开文化沃土的滋养和文化氛围的熏陶。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关注人的情绪和感受。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娱活动之中,以健康、高尚、文明的娱乐活动来焕发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斗志,这是避免空洞说教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人的思想情绪和心理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引导人的价值取向。使受教育者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获得愉悦。
四、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人文关怀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网络信息时代完全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渠道的单一化形式,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教师、学生都可以平等地在网上获取信息资源,发表自己的见解,平等地在网上讨论,表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性。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走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禁锢,接触网络并适应网络这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树立起参与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主动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通过融入网络世界,体验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以及他们思想、心理及行为上的发展变化,打造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积极主动地通过BBS、MSN、QQ、BLOG等网络媒介推广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开展网络人文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和成才教育。通过开设网上咨询热线,给学生提供一个吐露心声、倾诉的空间,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只有利用网络这一沟通媒介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掌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在与学生处于“共境”中消除彼此之间的话语差异,才能在网络时代的新环境中引领学生成长。教育者可以通过网上网下的教育渠道并举,联动互补,并与校园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相互配合,更好地完善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外,教育者还应将网络作为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通过网上征文、网上辩论、网上竞赛等活动,积极占领网络平台,用积极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疑难解答、考试指导等网上专题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专项服务工作,运用网络这一现代化传播手段,建立师生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熟悉并运用网络载体,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胜任本职工作、发挥其角色的权威力和影响力的基础,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切实表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过程,是大学生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进行主观世界改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基于教育实践,用理性培养起来的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对学生生存状况及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责任编辑:刘升芳
G448
A
1671-2277-(2011)01-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