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中教育:经验与启示

2011-03-19姚志敏谢利民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课程教育

姚志敏,谢利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234)

美国高中教育:经验与启示

姚志敏,谢利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234)

美国高中教育一直以来追求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旨在促进全体美国学生的发展,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美国高中课程设置、课程指导与教学安排以及直接影响高中教育走向的高校招生制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启示。

美国高中教育;经验;启示

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选择以及引导高中教育走向的大学招生制度等直接关涉高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往往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高中教育一直把最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教育机会均等以及提升教育质量的追求上,在高中教育的很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课程设置

美国是一个分权制国家,历来没有全国统一课程标准。20世纪90年代,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已经成为美国教育的

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制具体的课程方案,建立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虽然全国范围内的具体课程有所差异,但是开设的课程,可分为必修和选修课两大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校的要求选择课程,完成学分才能毕业。必修课主要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等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学校依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基础”、“一般”、“荣誉”、“高级”四个等级,供不同年级和学习水平的学生选择。选修课的覆盖面则非常广泛,大部分中学开设百余种课程供学生选择,既有教授实用性知识、技能满足学生高中毕业后就业需要的课程,也有具有大学水平的大学先修课程和双学分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简称AP)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CEEB)在美国高中设立的一个教育项目,旨在为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提供选修大学水平课程的机会。目前,美国许多高中在英语、科学、数学、社会学等重要科目方面均提供AP课程。学生需要参加由美国大学委员会每年5月组织的AP考试,达到相应大学所规定的分数才能折抵大学学分。联邦政府非常支持AP课程在各州的推广,通过“激励项目补助”将AP课程项目推广到低收人家庭的学生,“考试经费项目”则承担各州所有或部分低收人家庭的学生的AP考试费。[2]

双学分课程(Dual Enrollment)是由州、大学、学区共同参与达成协议,为在校的高中生提供选修大学学分课程。学生可以在高中、大学或社区学院修习大学所要求的课程,完成学业并通过大学直接组织或认可的考核,可以同时获得大学和高中学分。政府对开展双学分课程的学区予以奖励,如佛罗里达州立法规定,州教育局可以从对每个学区的拨款中提取5%用于奖励双学分课程开展成功的学区。[3]

二、课程指导与教学安排

美国高中课程门类繁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在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选择课程。每所高中都有专门为学生和家长编印的《选课指导》,涵盖了毕业要求、选课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多种取向的选课模式、各门课程简介、选课流程图等。一般学校会提前半年或更长时间将选课指导手册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和家长认真阅读,并召开学生和家长会,由指导教师进行说明及回答学生和家长的疑问。这些指导教师一般都是由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士担任,熟悉学校的课程设置、毕业要求、选课要求及有关规定,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等相关信息。他们与学生和家长密切联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引导各州开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联邦政府授权一些主要的职业和学术团体编制不同学科的非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确定了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艺术、外语等基础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001年10月,全美高中最后一年委员会正式发表了名为《放远我们的视野:不让一个高中生落后》的重要报告,该报告以“不让一个高中生落后”为目标,提出了以提高成绩(Raise Achievement)、加强衔接(Improve Alignment)、提供更多的选择(ProvideMore Alternatives)为主要措施的“三A计划”。[1]与此同时,国家课程标准的推行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联邦政府对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学校予以资助。系,共同商定学生的选课计划,在开学之前确定学生正式的选课计划表,学生、家长和指导教师都要在这份正式的选课计划表上签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变所选的课程,要在一个学年或学期开始之前由学生和家长提出,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提出,经学校同意后调整。

学生选定课程以后,就要组织和安排教学,编制课程表。美国高中实行走班制,按学科划分教室,学生上什么课就在课间到什么学科的教室去。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选课计划,也就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课程表。通常,每位教师上课的教室是固定的,上课时间也是固定的。如果每位教师只担任一门同年级、同水平的课程,他一天所上的数节课内容就完全一样。这样,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就可在多种听课时间进行选择,避免其与自己学习的其他科目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制定两种课程表:教师课程表和学生个人课程表。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每天各自上各自的课,但为了有序管理学生的日常活动,并弥补学生因走班可能致使心理归属感缺失,学校将20人左右的学生组成一组,每组安排一间“家庭教室”作为活动基地,并指定一名班级管理教师。学生到校至第一节课前到本组的“家庭教室”与班级管理教师碰面,并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然后各自去上课,教室另作他用。

三、高校招生制度

高校招生制度是测试学生高中期间学习表现的工具,也是引导高中教育发展走向的方向标。美国没有国家设置的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也不实行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各高校自主招生,学生与高校之间实行完全的双向选择。高校招生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录取所有申请入学者,并为那些不合格的学生补课;二是选择性政策,对申请入学者进行筛选,选择性越高的学校对学生的筛选更严格,审核也更加综合全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入学考试成绩

美国没有法定的全国统考,但大学入学考试却具有相对的统一性,主要由权威的、非盈利性质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和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分别组织的SAT和ACT考试。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是目前美国最通用、最具权威的一种升学考试,由SATⅠ和SATⅡ两部分组成。SATⅠ考试科目分为写作、批判性阅读、数学三科,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和数学推理能力;SATⅡ是学科考试,涉及五个学科领域共十二个科目,主要测查学生某个特定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其运用能力。ACT属于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学业测验),是以中学所学课程内容为依据,侧重于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测试,旨在测查学生是否为大学学业做好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准备。SAT每年举行7次,ACT每年举行5次,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多次参加考试,取最好的成绩提供给大学作为入学标准。ACT考试相对比SAT容易,美国中西部大学或州立大学一般都愿意接受ACT成绩。

2.高中平时成绩(GPA)和所修课程

GPA是学校对学生高中时每学期每门学科的平时作业和考试以及家庭作业、读书报告、课堂行为等分数按一定比例计算出总分。GPA从高到低分为A、B、C、D、F五级,一般大学都要求C级以上。大学在招生时,对学生所修课程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课程分布和难度水准,以考察课程是否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术倾向。各大学因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同,分别有不同的要求。

3.其他方面

除了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术能力测试外,大学在录取新生时还会从多个角度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1)入学短文和推荐信。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说明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及选择这所大学的理由或就某个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供中学校长或任课教师的推荐信,从第三方的描述中了解学生的特点、才干和能力。(2)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过哪些社区活动、所担任的职位、获得的奖励以及相关证明,做过社区义工的学生更有竞争力。(3)面试。通过面试,对学生的能力会有直接的、更客观的了解和评价。此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破格录取。

四、启示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美国5%的高中系职业高中,其余均为综合高中。[5]综合高中将中等教育的普通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种职能集于一体,在美国各类中等学校中占据了主流地位,担负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培养任务。实际上,我国的高中教育也同样肩负着培养合格社会成员和各行各业劳动力,以及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和输送合格新生力量的使命。但高中阶段已有多种类型的学校分流,包括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等。普通高中是我国中等教育的代表性模式,承担着向高等教育机构输送人才的主要任务,这也使得学术类课程在我国的高中课程设置中一直以来占据着显著地位。

就学术类的课程而言,中美开设的课程门类是相近的,例如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但相对课程的具体设置而言,美国的课程分类更加细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兴趣、爱好选择相应层次的课程进行学习,在选择课程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分流。而我国的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单一,对于所修课程,学生几乎没有选择权,大多并非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生命活力的源泉,尽管在教学中也强调因材施教,但毕竟在同一课程、同一教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挥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发展的机会是学生发展的关键。

2.加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即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高中教育是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预备阶段,其教育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大学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等,对高中教育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可见,两者之间的衔接是教育系统运作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为了寻求高中与大学之间的顺利衔接,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双学分课程是较为典型和有效的一种。学生不仅可以在高中校园接受大学课程学习,也可以进入大学校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学学习的真实生活,使学生在高中时就接触大学,帮助他们从学术、信息、心理及行为方面为大学生活作好准备,由此激发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个体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与大学教育阶段缺乏交流和沟通,高中只管学生上大学读书,大学只管接受学生来读书。这使得原本系统化的大学与中学教育的链条,被人为地割裂。不少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如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生活的不适应、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等,而这种不适应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持续学习影响非常大,有时甚至会导致学生学业失败,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之间实现更顺畅的过渡对学生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3.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高校招生制度既是对高等教育对象的选拔机制,也是对中等教育的引导制约机制和中等学校毕业生的分流调控机制,是大学与中学教育相衔接的纽带。美国教育制度是以分权为特征,教育权力归地方,全国没有统一的高校招生考试的行政管理机构。大学入学考试主要由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两家民间机构组织。民间机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促使机构之间互相竞争,以考试的质量和优质服务吸引学生,争取获得大学招生部门的认可。联邦政府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仅仅具有调节、投资、评估和监督功能,各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在招生过程中,除了大学入学考试成绩,还从多方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内容贯穿于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表现。

我国实行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政府控制是这一体制的突出特征。近年来我国也意识到了过于集权引发许多弊端,逐步扩大了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自主权,但相当有限。从总体上来看,依然是“一考定终身”的趋势,不利于客观地、综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无法排除一次性考试中所发生的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多元化的时代,单一的高考是很难真正考出学生真实水平和能力的,也难以从中选拔出真正的优秀人才。而要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权力下放是必然趋势,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如果各高校仍然被动地适应政府的计划指标,不仅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也会抑制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扩大高校自主权,给予高校招生过程中更多考量空间,既有助于从多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也有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4.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维护某种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任何美好的设想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行为上,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而行为的规范需要良好的制度为其保驾护航。脱离制度强调应该是这样、应该是那样是很难产生实际性的效应。正如借鉴国外经验,看似值得借鉴的理念,但是在我国却往往水土不服。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过于注重某一概念本身的意义,而忽视了这一概念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的外围条件。如美国高中选课制的实行,在实行过程中,对于学生如何选修符合自己的课程,有专门的选课指导教师帮助其选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政府给予资助等细化的制度来确保其有效落实。就选课制本身而言,的确能突显因材施教的思想,但国外的运作模式毕竟与我国的现实情境有很大的差异。教育是根植于文化之中,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国外的丰富经验只是提供给我们思维的新视角,如果我们忽视对这些制度性措施的审视,而将其生搬硬套,水土不服在所难免。因此,立足于本土,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加强制度建设,是将国外丰富的经验有效转化并贯彻落实的保障。

[1]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High School Senior Year.The Lost Opportunity of Senior Year:Finding a Better Way[EB/OL].http://www.woodrow.org/Commission On The Senior Year/Senior-year-Report-Final.pdf.

[2]刘宝存,罗嫒.面向21世纪的美国高中教育改革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9):55.

[3]Erika L.Hunt.Dual Funding for Dual Enrollment:an Inducementor an Impediment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7(11):870.

[4]王定华.美国高中课程改革考察与分析[J].教育研究,2007(3):78.

责任编辑:陈兴安

G511

A

1671-2277-(2011)01-0033-03

猜你喜欢

大学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