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虎子——记陈干青之子陈晓钟船长
2011-03-19吴长荣
文 吴长荣
声若洪钟,豪爽坦诚;敢闯敢干,勇创第一。这是作者多次采访陈干青之子陈晓钟老船长的深刻印象。
一、“古董”船上苦练
陈晓钟1937年农历8月23日生于上海,是航海界名人陈干青的小儿子。1948年,由于内战原因,陈干青把儿女陈亚琴、陈亚仙及陈晓钟三人,搭乘黄鸿骞任船长的“海鹰”轮去台湾高雄,由大女儿陈霞云照顾和抚养,大女婿汪德培是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后为高雄港务长,其也是台湾光复后,高雄港第一位引水员。
1953年,陈晓钟初中毕业后,入省立高雄高级水产学校渔捞驾驶科求读。这年,其父陈干青在上海病故,母亲高云林半年后相继去世,在台的六兄妹生活开始贫困起来。1955年结业后,陈晓钟随渔轮实习,曾到达南沙群岛一带水域捕鱼,看到树林茂盛、白鸟众多的大岛——祖国南方太平岛,一股爱国热情涌上心头。
1956年后,由大姐夫汪德培介绍,他进高雄港务局船员培训班。结业后,进益祥轮船公司“福裕”轮实习,这是一艘一万五千吨级客货轮,1914年由日本建造,原名“优见丸”邮轮,二战中炸沉后捞起修复,烧煤,是“古董”船。他上船第一航次便是由高雄装糖去伊朗。
1956年12月,陈晓钟实习的第二艘船“福裕”轮,再次由中东装矿砂赴日本,途中遇到风浪,“老古董”在摇晃中发生货舱铆钉扭动脱落,两个大舱海水喷涌而入,情况危急,并不断恶化,进水比抽水快,必须马上抢救,否则会沉没。陈晓钟跟着木匠、铜匠爬进十几米深的大舱。矿砂质重,海水从裂缝中涌入,他帮木匠扶住木契,使劲往漏缝处打木塞。大家衣服湿透,天又寒冷,冻得发抖,但抢险要紧。喷涌口被堵住,勉强保住了“老古董”船。1957年1月10日才到达日本川崎港,保险公司上船来查看,“福裕”轮在日本修理了三天。当时陈晓钟观察日本社会还很贫穷,很多日本人上船来收购破铜烂铁,连啤酒瓶也要,甚至讨饭锅巴吃……
1957年,他到台安公司万吨远洋轮“台安”轮实习,也是一艘“古董船”,船龄已有30多年。他跟着大副爬大舱、舵机舱、锚链舱、压载舱、水舱、油舱等等,与检验师一道验查记录,学到很多船舶知识。
1958年实习期满,他考取甲种三副证书。时年20岁,要在台湾服兵役。他姐夫便急忙把陈晓钟介绍到好友董浩云创办的香港金山轮船公司,到“通平”轮上暂时实习,脱离了台湾。这也是一艘“古董船”,还是董浩云先生创业的第一艘船舶,起家的功臣船,15000吨,约1920年建造,蒸汽机主机,船壳用铆钉打造。
二、愤然辞职不赴台
1959年7月,他领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又在香港海事处领到香港海员证。这年7月16日,陈晓钟上金山公司“大西洋凯旋”轮任助理三副。
1960年6月,陈晓钟出任该公司“大西洋骄傲”轮三副,三个月后,船长便提升他为二副。1961年8月,他在日本神户放船,金山神户分公司要送他回台湾,遭到陈晓钟的极力反对。在表兄张事桓的帮助下,他终于重新回到香港。
一天,好友周敏华的妈妈对他说:“晓钟啊,你也该成家了。”周敏华是董浩云的表弟,周妈妈便找董太太的母亲、香港万利船公司顾家老闾娘商量,介绍王丽玲小姐给陈晓钟。两人一见钟情,于1965年10月中旬喜结连理。
三、施苦肉计救船员
1965年10月19日,陈晓钟考取了甲种船长证书。
同年12月,美国船东在香港招聘船长与船员,陈晓钟应聘上一艘31000吨级油轮,利比里亚M.T.“ELEFTHEROUPOLIS”轮,协助船长工作。原船长证书有问题,为此需要借用陈晓钟的船长证书结关,船跑欧洲—美国航线,他后来升为该轮代船长。
1966年9月,陈晓钟出任“太阳路”远洋轮(MV SUNROUTE)船长,妻子王丽玲也随船当船长秘书,她公务外向电报员学习报务工作,后来获得甲种报务主任证书。
这艘货轮在印度洋韦岛与沙璜岛海湾抛锚,半夜里陈船长被下面人吵醒,一听不对劲,原来一艘小船靠上来,三四个海盗举着长砍刀和手枪,冲进船员房间抢手表、美金、金链等东西,与船员发生冲突。陈船长立即起身,从保险柜里取出手枪,冲上驾驶台,拉响汽笛报警和惊吓海盗。海盗做贼心虚,一听到刺耳的汽笛声,闻风丧胆、奔上小艇,逃之夭夭。当时印尼排华严重,陈船长一次在棉兰老岛,看到我国政府派出的“光华”轮接华侨回国,他命令驾驶员打灯语向“光华”轮问候,命令舵工到船尾降升旗向光华轮致敬,真是赤子爱国情深。
1967年9月,陈晓钟当时在巴拿马籍的“太阳路”轮当船长,该船6000吨,“光租”给一家公司,由租船公司负责管理航运、修理、聘请船员等,他已在船上工作了一年多。到1967年11月,空船开往菲律宾西南的三宝颜港加燃油,等候指示,一等一个多月没有消息,也加不到燃油。船员也无工资可领,债主纷纷上法院要求扣船拍卖还债。当他得知租船公司已“破产”,而船东也不理睬,作为船长首先保护船员利益,他便要求法院判决还清船员工薪,遣返船员回香港。
停航已三个多月,船上伙食已尽,陈船长私人拿出6千多元来维持大家的伙食。其中他把心爱的劳力士手表卖掉,换得1800元购伙食。后来当地华侨商会每月救济钱款,帮助船员维持生活,当地政府免费供给谈水。等了四个月后,陈船长见诉讼案旷日持久,官司不知打到何日?陈船长想,既然不能用司法保护船员利益,就用政治方法来解决。于是,他和船员们密议对策,船员们非常尊重陈船长,不得已按照陈船长的安排,把他打伤,施以苦肉计。第二天,菲律宾各大报报道,“太阳路”轮船员发生“叛乱”,打伤船长送医院急救事件,原因是5个月拿不到薪水,伙食断绝,船东不理会,激起群愤,船员们要求人权,追讨工薪。一经世界各大媒体转载,香港各家电台大肆报道,呼吁香港政府、新加坡、巴拿马相关部门,尽快解决香港落难船员问题。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新加坡政府责成船东设在当地的总公司尽快解决,总公司便要求香港分公司立即遣返香港船员,所有船员欠薪由驻香港巴拿马领事馆办理解决。船东被迫支付船员工薪、遣返费等。船员们回到香港,领到薪水,非常感激陈船长的智慧与牺牲。陈船长虽因船员“叛乱”声誉有损,6千元伙食费的垫付也打了水瓢。但他的人格与名声格外响亮起来。
陈晓钟船长
四、为国效劳争第一
1968年,陈晓钟放船在香港休息,一天,由他一手培养成驾驶员的董贵尧前来拜访他,告诉陈老师,祖国大陆在香港成立了远洋轮船公司,新购进一艘26000吨级、排水量34000吨的大油轮“南洋”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一艘商船,设备先进。自己在该船任三副,缺少船长,已在香港抛锚有一段时间了,请英国船长薪水太高。陈船长问船跑什么航线?得知从大连或上海装油,穿过台湾海峡到湛江或越南,主要运油抗美援越;而且中苏边境冲突,大陆文化大革命又热火朝天,在大陆的兄弟姐妹,肯定受到了冲击,杳无音信。公司领导派董三副前来请陈出任“南洋”轮船长,陈船长一腔爱国热血,一口答应,说:“为祖国抗美援越,不怕牺牲。”还说不用英国大副,要用中国大副和中国船员,培养中国油轮船员。就这样,1968年9月20日,时年30岁的他携夫人登上“南洋”号轮,由于近年来香港船员工薪已大幅提高,陈船长月薪1200元港币,仅为香港三副工薪,他也不计较,为国家出力么。
第一个航次,“南洋”轮悬挂索马里国旗,没有写中文名,只有英文名,赴上海装油,在经过台湾海峡时,遇上美国军舰追踪盘问,陈船长巧妙地应付他们,美国军舰尾随了四五个小时,也没有问出个名堂。第三天“南洋”轮开进了上海黄浦江,到了高桥码头装油,开工前,陈船长亲自下舱检查合格,才开始装油。
当时全国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新高潮。陈船长也被感染,热情高涨,要多装快跑,全船要装6种油:煤油、飞机油、1-2号汽油、轻柴油、重柴油等,但只有4根油管可同时装4种油,另外2种油要等4种油装完才能装,必将耽误时间。陈船长以前也做过几艘相同油船,便大胆打开空舱盖,直接向大舱里灌2种燃点高的轻、重柴油,并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现场老调度见他这样有创见,又听这艘“外轮”船长一口上海话,便与他聊了起来。 “哦,陈干青老船长听说过,权威权威!”老调度很高兴地笑起来。26000吨油很快就装完,因水深限止,只装了八成半。一艘油轮同时装6种油,陈船长创造了特有的纪录。
“南洋”轮挪威造,只有5年船龄,船速16节,在当时是全国很先进的一艘油轮。这次陈船长驾驶“南洋”号去越南海防经过台湾海峡时,一艘美国军舰和二艘国民党军舰早已等候着“南洋”轮,用对讲机询问“南洋”轮到哪里去?陈船长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这是公海,来个答非所问。台湾军舰见“南洋”轮不再理睬,便横越船首,进行挑衅,见油轮没有减速,又在大桅上飘着红色危险品信号旗,船尾升着外国方便旗,三舰便只能尾随长达六七个小时,无奈地离去。当时,陈船长很冲动,如果敌舰拦截,他就要去撞军舰。
“南洋”轮收到电报,去海防的油轮被炸,现改驶湛江港,再由小油轮驳运去越南。以防“南洋”轮到越南海防港被炸损失太大。“南洋”轮走南闯北,当时从大连运油到上海,只要一天半即可到达,最快约5天一个航次;从大连装大庆原油到湛江最快10天便可完成一个航次,一个月可达10万吨,可谓祖国北油南运的主力船之一。
1968年12月6日,“南洋”轮在湛江卸货,报务主任回船时不慎掉下夹档受伤,内脏出血,送医院开刀急救,才保住生命,住院医治,影响了“南洋”轮开航。如请香港远洋公司派电报员来,最少也要等上十来天,怎么办?国内报务员不可能上这艘“外轮”来工作,国内代理也十分关心此事,问陈船长怎么办?陈船长胸有成竹地说:“不要紧,我妻子有报务主任证书和香港海员证,马上到湛江港海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便可开船。”于是陈妻王丽玲成为香港第一位3万吨船女报务主任,同是世界少有的万吨巨轮夫妇同任船长与报务主任的夫妻档,也是中国第一位3万吨级女报务主任,又多了一项记录。
夫妻俩在“南洋”轮工作至1969年6月15日为止,9个月中约为国家运输了90万吨油,并培养了一批油轮船员,为“南洋”轮制定了一整套油轮规章制度。他俩不惧危险,使“南洋”轮一直穿过美蒋封锁的台湾海峡,节约成本。陈晓钟说:“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赛,全国学解放军,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我们运油支援越南抗美,任务光荣,值得自豪。”
五、智运危险油
1969年10月1日,陈晓钟出任香港船东、利比里亚国籍的M.T.“LOYAL JASMINE”油轮船长,妻子为该轮报务主任。航线中东装油,跑东南亚或南非航线;3月份在科威特装油,这是一种危险品等级很高的LPG.GAS油。现在都是用液化气船装运,像这种普通油船装,极易爆炸,而且货主也不告诉陈船长有关特性。
曾任报务主任的陈晓钟船长妻子
陈船长回船后,发现所装油极薄,透明无色,见装油管子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也没太多疑问,装载了22000吨那富特挥发油,便开往南非开普敦港;南半球夏季来临,四五天后,天气已很热。油轮各船舱设在甲板上的油舱口,像一个圆形的高约80公分的井围,在大盖上开设约20 公分直径的小孔盖,便于测量与观察。要下舱则要打开直径近80公分的大盖,顺着直档梯而下。一天中午,前面一个舱盖上的小孔盖,突然轰一声像炮弹一样飞上了天,舱内浓烈的GAS油气喷涌而出,发出尖叫声,说明舱内油气压力极高,随时可能爆炸,全船大吃一惊。陈船长立即下令船员行动,作好防爆灭火准备。水手们马上把消防水龙打开,向甲板上喷水降温;把船上所有门窗关闭;禁止厨房明火做饭菜,改用蒸汽蒸饭,吃罐头咸菜;等油舱降温后,把18个油舱小舱盖打开通风透气、降压;全船充满了GAS油气,实在令人惊心动魄,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陈船长彻夜未眠,再向南天气越来越热,这样挥发掉的油量也很可观,至少一二成,损失了四五百吨油,而且危险万分。他想到装油时,油管上结了厚厚一层冰,码头工人曾告诉他,这种油是新产品,是气体GAS经过低温压缩成液体,货主也是第一次装运这种油。当他想到冰箱利用“弗利昂”经过压缩机降温制冷的原理,就想出了控制这种油的办法。第二天一早,陈船长便起身指导驾驶员与泵匠测量18个舱内装油量,结果16个舱九成装载,另外2个只有六成;便将所有17个舱装成九成半,使一个中间油舱空出来,再将各舱抽出凡尔开大,泵进凡尔开小,循环地把油泵入空舱,像冰箱一样打循环制冷,就这样把油温降了下来。每天24小时不停地泵转各舱货油,效果很好。三天后虽在炎热的海域航行,已不用喷水降温,最后绕过好望角安全抵达南非开普敦港。陈船长在海事报告中,对货主这种不负责任行为表示抗议和谴责,谴责货主不顾海员生命的奸商行为。因为即使爆炸沉没,船东和货主都会获得保险公司赔偿,还会盈余,而船员们可惨了!
陈晓钟这种运用冰箱制冷原理,安全装运LPG GAS货油到达目的港,直到几年后才有同样原理的液化气船诞生,所以陈船长说,自己又首创一项世界记录。
六、敢闯敢干不信邪
1977年,益南公司购进一艘19万吨油货物三用船,由于原船长洗舱经验不足,卸油后要装小麦,但洗舱不合格,要求特别严,只得开到公海第二次洗舱,耽误了船期。10月18日,陈晓钟飞赴美国,出任这艘OBO MV“ROBINA”轮船长。陈船长接船,亲临甲板与泵间察看洗舱设备,发现有前船长不知利用的一套蒸汽吹管系统,像吸尘器一样的洗舱设备,可把舱底洗下的油渣及矿砂颗粒、垃圾等吸上甲板,不用船员下去清扫与吊上甲板的繁重劳动。陈船长派人对设备整修一番,使用洗舱效果极佳,船员轻松愉快,一次洗舱成功。
1978年5月,该轮从北非利比亚去法国马赛卸油后,舱底凝结油脚足有二、三尺厚,像柏油一样,他马上通知租船公司前来处理,得知该公司另外两船也是如此,用热水也无法洗去。只得叫工人下舱挖掘,一块块吊上码头,再用卡车运到郊外埋于地下,防止污染,一连挖上半个月效果差,造成租家重大损失。耽误一天船期就是几万美元的租船损失。陈船长想出了办法,并与租船公司协商好洗舱奖金,便把该轮开到公海风浪区,并把垃圾舱内的二千吨污油分别泵入各油舱,与油脚同时加温,加上船体左右摇摆冲击,一天后油脚便溶化成浆糊状,全部泵入垃圾舱,只用2天就完成洗舱。他说:“我是使用我国古老方法:油溶油,半桶水晃荡方法的启发,这种洗油舱法,我后来经常运用。”这种所谓“陈氏洗舱法”,也属创举。
深达千米的百慕大海域历来被神秘和恐怖所笼罩,它像一个巨大的陷井威胁着航经该处的船舶与飞机,它位于距美国东南部最近要800多海里外,位于北纬30°与西经60°左右。陈船长多次在百慕大海域航行,他终于发现了异常情况,因发出长短波通讯电波大不相同,而且百慕大海岸电台功率又小,如发生海难事件,船是用长波500KC发出SOS求救信号的,飞机是用长波2182KC呼叫求救,而这种长波是有缺陷的,晚上长波收听范围可达一千多海里,但在白天太阳出来后,就产生干扰,使报机发出噪音,只能收发二三百海里还不到。
一天中午,陈船长亲自用长波与美国和百慕大海岸电台联系,呼叫了二三个小时,双方根本听不到;加上不是海船主航线,来往船舶稀少,海深一二千米,风大浪高,一旦失事,海岸电台收不到求救信号,失事船舶或飞机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援,而失踪就很正常了。陈晓钟船长是一个无神论者,对百慕大存在的所谓种种神秘莫测的怪异之说,不屑一顾。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冬,陈船长在M.T. “LAFUMONA”轮工作已一年半。一直航行于欧洲、美洲,横渡北大西洋。最后一个航次接到指示,在美国弗吉尼亚州NORFLK港装煤,去日本卸货,后进船坞大修。大家高兴万分,便备足食品,加满燃油,要航15000多海里!为节省燃油用经济航速12海里航行。因本轮太大,不能过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只好从美国东岸穿越好望角开向远东。租赁公司问是否要在斯里兰卡或新加坡补充伙食,陈船长说不需要,但要求在香港补充伙食。而且穿过爪哇巽他海峡可节省约300海里航程。租船公司同意后,就马上通知船东。但担心本轮满载,排水量180000吨,比两艘航空母舰还大,怕进不了香港,也没有先例。但他因在香港港口航线内外航行多年有把握,亲自领航以保证安全。
本轮经美国东岸,穿越北、南大西洋,经好望角到印度洋,经巽他海峡到太平洋,北驶香港。他选在航空母舰锚地更远半海里,靠近深水航道边缘找到锚地抛锚,安全到达香港。这次打破无香港引水员和进出香港最大满载排水量到达18万吨的纪录。这次用经济速度航行40多天达一万四千多海里。
在陈船长一生航海生涯中,他航遍五大洲四大洋,为海内外16家公司,共计在22艘海轮上服务过,说明他的适应能力强,都能出色地完成航运任务。
七、学海商法 作收藏家
魏文翰是我国著名海商法权威,与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大学同窗,于1946年8月与兄弟合创海鹰轮船有限公司,拥有“海鹰”等四艘海轮;1950年北归后并入中兴公司。魏文翰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并获得国际海商法博士归国后,与陈船长父亲陈干青相识成知交,两家关系非同一般。1970年5月,陈船长放船回香港休假,得知魏文翰先生经周总理批准,来到香港,便同邻居魏老之子魏有雄一起,前去拜望魏文翰先生。陈船长称魏老为世叔,双方交谈甚欢。魏文翰答应陈晓钟的请求,收他为“关山门”弟子,他利用这二个月的休假,每天上门向魏文翰先生学习国际海商法、公司法、保险法,共同海损理算,各种租船合同,海事法庭判决前律等等海事法律法规,研究各种漏洞及预防,大有收获。每次陈船长放船回香港,他都登门向魏老求教,虚心学习,把各种讲义资料甚至带到新接任的船上学习。在以后岁月中,陈船长继续向魏老学习船舶保险法、租船合约,包括时租、航程租、光租知识与规则、船东与船员合约、船东与旅客合约、船长签的提货单知识、银行开的L.C信用单、保险公司各种权利与责任等等航运业务知识。
1984年,陈船长离开香港万利公司3万吨级货船“SEATRANSPORT”轮,正式结束航海生涯,最后定居澳门和美国。陈晓钟修复崇明故居“思蓼山庄”。“思蓼”为其父陈干青取自《诗经》中“蓼蓼者莪”一首诗的意义,意为思念故乡河边一种美丽的小百花,不忘故乡情,也是思念父母之意。
在澳门生病期间,他常常取出父亲收藏的各种书画、珍宝来把玩观赏,也结识了一批澳门收藏家,并参加了澳门收藏家协会,常把中国名人于右任、谭泽闿、李济深、赵古泥、施南池、萨镇冰等人送给父亲的珍贵字画,拿出来让众藏友观赏交流。
这次采访他时,他让作者观赏了几件国宝级文物,如C型“龙”,天下第一玉龙,属辽宁赤峰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物,已有六千年历史,全国仅有七、八件此物;玉琮腕环珠,雕刻精美,属浙江余杭浪诸文化,也是新石器时代文物;还有一只国宝斗彩“鸡缸杯”、青化鸡缸、成化斗彩高足杯。陈船长也在航海30年中他收藏了世界各国金银古币100多公斤。
他打算将全部文物回归祖国,在思蓼山庄故居设立一座小型博物馆。